2020-09-25 17:12:29
在北京市大興區長子營鎮小黑垡村,有一座特殊的養殖場,整齊排列的20多個棚子里,養的不是大家常見的雞鴨鵝,而是能在天上飛的鴿子。
這里就是北京長子營泰豐肉鴿養殖場,別小看這座養殖場,據小黑垡村的數據顯示,僅僅2016年至今,場里就投入300萬元資金用于村民脫低增收,共聘用殘障貧困人士47人,參與的村民戶均年增收約2萬元。
泰豐肉鴿養殖場在北京地區是最早養殖肉鴿的,從2000年建場至今,發展之路雖然不盡平坦,但整體仍在不斷壯大,而這發展背后少不了北京市科協所屬北京畜牧獸醫學會的技術指導和幫助。
據養殖場場長韓會才回憶,他從2000年開始養肉鴿,沒有現成的養殖經驗和技術,都是自己在“黑暗”中摸索,遇到種種問題,包括種鴿生產過程中細菌、真菌、原蟲等防控措施不當,鴿子容易生病;鴿子生病后又沒有恰當的治療方法,大量使用抗生素;喂食鴿子的食品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這些都導致了場中鴿子存活率不高,種鴿淘汰率甚至高達20%,投入產出比非常差。
而在2005年前后,北京畜牧獸醫學會了解到場里的情況后,積極促成肉鴿場和北京畜牧獸醫學會專家潘裕華、步衛東結成幫扶對子。2005年至2008年,專家到養殖場對乳鴿人工孵化、人工育肥、種鴿飼養管理等技術指導100多次,種鴿的存活率逐步提高,鴿場的發展步入了正軌,同時這里也成了學會繼續新技術研究與示范工作的“試驗田”。
近年來,國內肉鴿市場需求不斷增加,鴿場的業務也不斷發展,步衛東的多項研究課題,從品種選育、人工喂養技術、疾病防治、規模化喂養設備等多個方面,都極大推動了養殖場的規模擴大和效益增長。據場長韓會才介紹,這些年來,場里的肉鴿存欄最多時達到過8萬對的規模,這個數字是建場最早時期的20倍。
場子的發展也給小黑垡村村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養殖場如今是北京市扶貧助殘基地,重點幫助殘障貧困戶,讓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在養殖場做了多年雜工的李樹合腿部有殘疾,他告訴記者:“除了2000多塊的工資,養殖場還每月額外給殘障員工發500塊的補助。”
在幫助本村村民的同時,養殖場近年來還在北京市科協和北京畜牧獸醫學會的帶領下,與專家們一起走出北京,向全國其他的貧困地區積極推廣肉鴿養殖,帶動外地的困難群眾脫貧致富。
2019年,北京畜牧獸醫學會獲評全國科技助力精準扶貧先進團隊。泰豐肉鴿養殖場只是學會重點幫扶的項目之一。而放眼北京全市,2019年北京市科協就引導16家涉農科技社團為京郊34個低收入村、農業合作社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各種形式的技術支持,累計受益農民22059人,受益企業合作社人員1976人,在以科技創新賦能鄉村建設之路上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作者:和冠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