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欧美另类,久久99精品久久久噜噜最新章节,北条麻妃久久99精品,欧美日韩中文在线,精品国产一级,a级特黄一级一大片多人,国产成人在线免费观看视频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1120180013

特殊之年,夏糧十七連豐、秋糧豐收在望……背后什么在起作用?

2020-09-25 14:56:00   

b2c540dc-0db0-444d-8ad6-46987ac8f1de

9月22日是秋分節氣,也是我國第三個中國農民豐收節。在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和嚴重洪澇災害影響后,我國夏糧生產實現“十七連豐”、早稻也收獲滿滿,秋糧生產豐收在望。俯瞰祖國大江南北,紅橙黃綠勾勒出一幅色彩斑斕的“五谷豐登”圖。

14281萬噸夏糧歸倉

f3ba22c535385cfbc50c5bd7a357b394

不一般的豐收節,沉甸甸的收獲。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長江流域嚴重洪澇災害、東北地區夏伏旱、連續臺風侵襲……今年豐收來之不易!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全國夏糧總產量14281萬噸,創歷史最高水平,其中小麥產量為13168萬噸,同比增長0.6%。

此外,雖然南方部分地區的早稻生產受到洪澇災害影響,但播種面積的擴增彌補了單產下降帶來的損失,今年早稻增產102.8萬噸,扭轉了此前連續7年下滑的態勢。特殊之年夏糧的豐收和早稻的增產不僅為全年糧食豐收贏得了主動,也為端牢“中國飯碗”增添了信心和底氣。

effd80a98d33822f3f649fea9b349dcc

盡管今年夏糧播種面積略減,但單產的提高支撐了夏糧實現豐收增產。統計數據顯示,全國夏糧單位面積產量5456.5公斤/公頃,較2019年增加83.4公斤/公頃,同比提高1.6%。其中小麥單位面積產量5798.0公斤/公頃,增產101.9公斤/公頃。

973e7eaa1c5dd5a93c8142a5237bb0da

▲壽光智慧大棚自動滴灌澆菜 圖片來源:新華社

單產提高得益于科技的“硬核”支撐。數據顯示,我國農業機械化水平由2001年的32%提高到2019年的70%,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由2005年的48%提高到2019年的59.2%。這些數據反映出我國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的提升。今年共有1640萬臺各類農機裝備投入三夏生產任務,小麥機收率達97%。實踐中,新農技、新農機的運用有力確保了夏糧顆粒歸倉,實現豐產豐收。

3e36c0c97a00a96a54647fb8d2b1d940

▲河南周口市商水縣5萬畝高標準農田 圖片來源:新華社

單產的提高離不開農業種植結構持續優化。農業農村部信息顯示,今年全國小麥良種覆蓋率超過95%,強筋、弱筋等優質專用小麥種植比例同比提高了2.8個百分點,達到35.8%。結構優化、優質小麥品種供給增多,既夯實了豐收的基礎,也使豐收品質得到提升。

確保糧食安全有底氣

5d9c482b45614d99a8162b3fed7efdc2

我國糧食產量連續7年穩定在6億噸以上,2019年全國糧食總產量達13277億斤,比2018年增加119億斤,創歷史最高水平。目前,我國小麥和稻谷這兩大口糧的庫存大體相當于城鄉居民一年的消費量。我們始終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飯碗里主要裝的是中國糧。

4308dbedbfde431285b6b82aba46be89

從地區來看,2019年,黑龍江、河南、山東三省糧食產量最高,“全國糧食的大頭在秋糧,秋糧的大頭在東北”,“國人每9碗米飯,就有一碗來自黑龍江”。今年,我國北方主產區雨水充足,氣溫適宜,黑龍江、吉林、山東、河南等糧食大省,也是秋糧大省,莊稼長勢喜人。

d9be9ed5621b7a254d78e19f04d3f17e

特殊年景下,夏糧豐收令人欣慰和振奮。共有5個省份夏糧產量超千萬噸,其中“產糧大省”河南夏糧總產量達3753.8萬噸,居全國首位。

西南秋收已過半

eed10230aea3067b28250e51a742ceb5

▲圖片來源:新華網

稻谷飄香,菊黃蟹肥,秋收、秋耕、秋種“三秋”大忙。農民辛勤耕耘的汗水在廣袤的土地上繪制出色彩繽紛的秋收畫卷。

f3c920793d3469194e5c68b31dbc20e2

▲圖片來源:中央氣象臺

西南秋收過半,江漢等地秋收陸續展開。中央氣象臺全國秋收秋種氣象服務數據顯示,截至9月17日,四川一季稻收獲約7成;重慶一季稻收獲過9成,秋收工作接近尾聲;貴州秋收近4成,一季稻收獲約3成,玉米收獲過5成;湖北一季稻收獲3成,夏玉米收獲過8成,春玉米、大豆收獲完畢;湖南一季稻收獲7成;陜西、河南、甘肅秋糧開始收獲。

942b6e536fd7e97df6e9879123db83f7

▲圖片來源:新華網

專家建議,西南地區各地要抓住天氣好轉的有利時機,搶收搶曬,加快秋收進度。湖北西部、陜西南部等地注意避開降水時段,收獲成熟作物,保持通風,防止霉變。

7a74bc6eb01917d6303ea64cdfda1f21

今年我國秋糧種植面積穩中有增,目前長勢總體正常。我國南方地區正加強秋糧種植,北方地區正做好秋糧田間管理,如后期不發生大的自然災害,我們仍然有信心、有底氣、有能力奪取全年糧食豐收。

但糧食豐收并不意味著可以浪費。每一粒糧食的成長都來之不易,從播種到收獲,一粒水稻的生長需要至少3000個小時。餐食一旦被浪費,同時浪費掉的還有背后無數人投入的大量時間和汗水。

豐年不忘饑苦,富歲當思節約

愿每一分辛勞都有金黃的收獲,

愿每滴汗水都換來沉甸甸的糧食。

參考資料:

1. 《把糧食安全這根弦再繃緊些》,經濟日報,2020年8月31日

2. 《夏糧再獲豐收,糧食儲備充裕——我國有能力保障“米袋子”安全》,經濟日報,2020年8月11日

3. 《特殊之年夏糧豐收背后的特殊之舉》,新華網,2020年6月17日

4. 《夏糧豐收彰顯糧食安全保障有力》,經濟日報,2020年6月17日

5. 《人民日報人民時評:牢牢穩住糧食安全壓艙石 》,人民網,2020年6月29日

6. 《全國秋收秋種氣象服務》,中央氣象臺,2020年9月18日

實習生:谷幸

陜ICP備13005735號-1 農業科技報社版權所有 聯系電話:029-87031703 m.kolcatapizz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