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25 10:28:00
紅光村水稻種出了品牌,遠銷北京、上海、廣州等地,村民人均年收入超5萬元。“如今幸福得滿面紅光,紅光村名副其實嘍。”60多歲的村民金英玉前兩年結束了外出務工生活,回村安心養老。村子變美,收入提高,越來越多的村民回村創業、養老。(《人民日報》)
現在,紅光村名副其實,但是,在過去,這里雖然水稻種植遠近聞名,素有“稻村”之譽。但是,卻沒有實現靠種稻致富。種地效益較低,近八成村民選擇外出務工。真可謂守著“金元寶”去要飯,那么,現在他們是如何走上富裕路的呢?因為念好了“紅火經”。
土地流轉,農企聯合?,F代農業要發展,必須告別獨家單干。水稻連片,村企聯營,農企合作,農民就可以家門口打工,有工資收入和入股分紅。企業則可以將農田連片,進行高標準建設,實現機械化、規范化、現代化耕作。這樣的改革,讓希望的田野充滿希望。
科技發力,品牌引領。更為重要的是,土地的規?;洜I,讓科技發揮出強大力量,能夠打造出農業品牌,形成強大的種植力量。以前施肥撒一片,現在根下一條線,農機插秧時順便就把肥下到了根部;通過智慧鄉村綜合服務平臺,稻田的溫度、水溫、地塊病蟲害等情況,時時顯示在合作社辦公樓的電子屏幕上,便于精準管理;企業將村里的大米打造出“水清清”品牌,一斤大米能賣到40多元。如此一來,農業利潤提高了,反過來,又能增加對農業的投入,促進農業更強發展。
綜合開發,多元致富。鄉村振興,不僅是種植業的振興,更是農村綜合的振興,需要不斷拓展產業內涵,實現效益的多元化。養鴨,還養魚蝦蟹,田里一水多用,節水、節肥、節藥;由吉林農業大學和企業合作的水稻深加工項目已落戶九臺區,開發的面膜、纖維食品等12種產品,變廢為寶,化腐朽為神奇,今年已經有2000多名外地游客到村里觀光。
紅光村打造出了鄉村振興的成色,越來越多的村民開始返鄉創業,助力紅光村更加紅火、風光。紅光村的“紅火經”,讓農村生機勃勃,活力四射,效益陡增,潛能無限。這是鄉村振興的真經,理當好好學學,發揚光大。
實習生:谷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