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24 14:40:00
通訊員 汪銀春 陳澤培 全媒體記者 王革委
陜西省安康市白河縣“地無百畝平”,農業是短板。
白河鄉村怎樣興產業奔富路,在土地上做出新文章?
優中選特,特中做強培植富民產業鏈
振興鄉村,白河縣的產業方向是什么?在白河縣委第十五屆四次全會上,該縣制定了產業發展方向:聚力培育光皮木瓜、白河茶葉、生態養殖、碳基肥料、石材產業、油用牡丹、生態旅游、健康養老等“八大產業”為支柱的循環產業體系,因地制宜發展魔芋、紅薯、中蜂、天麻等特色富民產業,以短養長,以長穩短,構建長中短產業結合的綠色循環產業發展體系。目前,全縣15701戶產業戶都配置了中長期產業臺賬,產業規模和效益穩步提升,農業基礎更加穩固。
因地處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重要水涵養地,該縣大力推進企業循環式生產、園區循環式發展、產業循環式組合,構建綠色循環產業發展格局。目前,依托黃姜資源,構建“黃姜深加工—杏鮑菇栽培—碳基營養肥”循環產業鏈;依托現代農業園區,構建“豬—沼—果(菜)”等現代循環農業。
人喚資產,資本聯人村集體變身村實體
茅坪鎮田灣村位于白河最高峰——五龍尖的山腳下。隨著青壯勞力外出謀生,村里上世紀60年代栽植的近3000畝老茶園閑置撂荒。
如何讓沉睡了50多年的老茶園變為貧困戶增收的資產?2017年村委會成立集體經濟性質的農業綜合開發公司,流轉改造老茶園200畝,整合田灣生態茶園專業合作社的2500畝茶園,使其成為貧困戶增收的有效資產。隨著村民身份的變化,80余戶獲得土地流轉的“租金”,200余人領取務工的“薪金”,40余戶獲得固定分紅的“股金”,200余戶獲得產業扶持的“資金”,30多戶轉包合作社產業園100多畝。如今,田灣村已從“后山村”成為富裕村和集體經濟示范村。
據倉上鎮副鎮長李玖國介紹,該鎮成立了扶貧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指導各村成立了股份經濟合作社,爭取各類資金1541萬元,著眼全縣選擇優勢市場經濟主體,并成立村集體發展資金運行管理領導小組,既確保了資金安全,又實現了保值分紅和產業發展,走出了一條“公司+合作社+貧困戶”的市場化發展壯大之路。“一是尊重市場規律,二是尊重群眾意愿。”李玖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