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欧美另类,久久99精品久久久噜噜最新章节,北条麻妃久久99精品,欧美日韩中文在线,精品国产一级,a级特黄一级一大片多人,国产成人在线免费观看视频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1120180013

羅源磹石村:老區村打造鄉村振興“明星村”

2020-09-08 16:23:13   

“清白家聲遠,弘農世澤長;立志勤耕讀,楊氏傳千秋。”在羅源縣西蘭鄉磹石村,鄉賢楊書旭站在四知堂內,向游人吟誦楊氏的祖訓。

磹石村是省級美麗鄉村建設村、省級傳統村落,也是知名革命老區村,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曾在此留下戰斗遺跡。近年來,磹石村弘揚“清白傳家”“四知精神”“愛國愛鄉”的祖訓家規,涌現了一批振興鄉村的“楊家將”,將落寞的老區村打造成美麗鄉村里的“明星村”。

這里,青山含黛、花木疊翠,盡顯田園風情;這里,白墻黛瓦、古厝錯落,呈現宜居新貌:微田園、幸福院、田埂公園、紅色民宿等一應俱全,昔日的老區村已煥然一新。

“磹石村紅色底蘊深厚。在歷史上,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羅源縣人民游擊隊及閩東革命領導人葉飛,都曾在村中留下戰斗遺跡。”磹石村黨支部第一書記趙應鐘介紹說,村內仍可見“紅軍是工農自己的軍隊”等紅色標語,這也是羅源僅存的紅軍文化字跡遺址。

在趙應鐘的指引下,記者來到一棟居高臨下、恢宏壯闊的古厝——楊家祖宅,這是葉飛居住地和羅源人民游擊隊磹石駐地舊址。

記者看到,葉飛居住的房間面積只有10多平方米,卻暗藏著隱蔽的木格柵和兩處暗道,既利于偵察敵情,又便于迅速轉移,十分精巧。

“葉飛離別時,留下一頂草帽和一個公文包作為紀念,囑咐我們待到革命勝利時再相會。”百歲老人楊木灼回憶,當時村里涌現了一批紅色“楊家將”:楊啟華、楊五五、楊立應3位革命烈士和楊洪亮、楊木康等革命先輩。

隨著時代變遷,磹石村雖擁有紅色“聚寶盆”,但也面臨發展困境。“因為地處深山,很少人來,沒有人氣;因為缺少產業,環境臟亂,留不住人;而且,隨著老一輩的人相繼過世,紅色文化也面臨失傳。”趙應鐘說,磹石村再不振興,就要落寞了。

鄉賢變“創客”

鄉村要振興,關鍵在人才。從2012年開始,磹石村摸索出了一條“黨建引領、鄉賢助力、全民參與”的發展新路。

“我們堅持黨建引領,村黨支部班子以及黨員代表帶頭,帶動鄉賢投入鄉村建設。”趙應鐘介紹說,村內還每天定時播放“十大孝老愛親人物”“身邊好人好事”等典型事跡,培育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良好家風和淳樸民風。

村民、鄉賢自籌資金1037萬元,用于老房改造、禮堂修繕、道路硬化、飛仙巖登山步道及紅色文化教育基地等配套設施建設。

2019年,磹石村還成立了全縣首家村級鄉賢促進會,匯聚了80余名有影響力的鄉賢,為家鄉建設發展出謀劃策、貢獻力量。

在外闖蕩多年的楊書旭,接到家鄉發來的“英雄帖”,回鄉成了一名“創客”,投入到紅色旅游事業中,開了一家獨具風情的紅軍民宿,如今還擔任了鄉賢促進會的秘書長。

在村內四知堂,楊書旭給記者講了兩個故事:一個是北宋楊家將的故事,留下了保家衛國的美名;一個是東漢楊震暮夜辭金的故事,留下了“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廉政佳話。“到了明末清初,楊氏后人遷居到了磹石,數百年來,我們一代代都恪守清白傳家、愛國愛鄉的祖訓。”楊書旭說。

眾人拾柴火焰高,在鄉賢、村民及政府的多方努力下,磹石村于2019年順利通過省級美麗鄉村驗收。

用好“紅”“綠”資源

“我們一方面講好紅色故事,依托楊家祖宅等紅色資源,發展紅色旅游;一方面做好綠色文章,依托飛仙巖等名山文化,發展鄉村旅游。”在趙應鐘向記者介紹時,村民廣場傳來了陣陣洪亮的口號聲,原來是一群夏令營學生正在軍訓。

“以前在家什么都不會做,現在我會自己洗衣服。”13歲的學員林煜晨,在這里已生活20多天,聽著葉飛和楊家將的故事,學會了獨立自主。

“夏令營的基地選擇磹石,是因為這里紅色資源豐富,學員們可以感受紅色文化、了解紅色歷史,還能給老區群眾帶來收入,一舉多得。”羅源狼牙訓練營負責人艾章晨說。

“為了打造紅色研學基地,村里修繕了葉飛居住地,把楊家祖宅改造成可容納600人的工農食堂(紅軍食堂),下一步還要建設紅色展示館。”趙應鐘告訴記者,村里還嘗試發展“夜色經濟”——舉辦“弘揚紅色文化 唱響鄉村振興”鄉村酒吧假日音樂會。

除了講好紅色故事,村里還做足綠色文章。飛仙巖是羅源名山,主海拔1108米,群峰攢簇、壯觀奇絕。磹石村正在招商引資,打造飛仙巖景區,借助鄉村旅游快車,帶動農家樂、油茶種植、土雞養殖等產業發展。

一業興、百業興,磹石村2019年村財收入達到10多萬元,其中約七成為研學等旅游收入。

西蘭鄉鄉長杜武義介紹,磹石村下一步將圍繞三個效應繪就“富村山居圖”,打造鄉村振興的“明星村”:

頭雁效應——打造集研學中心基地、紅色教育基地、農耕體驗基地等于一體的精品村,實現多元發展;

協同效應——串聯畬山水景區、羅源灣海洋世界、洋坪古民居等多種旅游資源,實現抱團發展;

市場化效應——引進專業運營公司,形成公司+村民+政府的發展機制,實現共享發展。

陜ICP備13005735號-1 農業科技報社版權所有 聯系電話:029-87031703 m.kolcatapizz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