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26 16:13:33
農業科技報社—中國農科新聞網記者 馮玉龍
"抗生素",這是人們再熟悉不過的一個名稱,各種抗生素挽救了無數人的生命,在人類與病魔斗爭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而抗生素在養殖行業的應用也有著70多年的歷史,抗生素作為飼養動物改善生長、繁殖,預防疾病,促進畜牧養殖行業的發展起到了一些作用。
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抗生素毫無例外也是一把雙刃劍,無論人類在治病過程中,還是在飼料、養殖環節,濫用抗生素已經成為全人類公害。養殖環節中抗生素的濫用,引起了一系列的社會、醫學、經濟及人類生存的問題難以解決:細菌耐藥性越來越普遍,越來越嚴重,長期使用抗生素會降低牲畜和家禽機體的免疫力,導致牲畜和家禽腸道菌群失調,還會造成畜產品和環境中有殘留抗生素等,這些問題不僅嚴重威脅動物健康,而且嚴重影響到食品安全,甚至影響人類生存。
因此,根據我國農業農村部第194號公告的要求,2020年1月1日起退出除中藥外的所有促生長類藥物飼料添加劑品種。作為飼料生產企業,自2020年7月1日起,停止生產含有促生長類藥物飼料添加劑(中藥類除外)的商品飼料。這就是業內所說的"禁抗令"。
無抗時代的到來,是挑戰更是機遇。隨著"禁抗、限抗"政令推動,積極尋找替代產品成為整個行業發展的主流。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中國農業科學院飼料研究所二級研究員、生物飼料開發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蔡輝益博士說:"近年來,隨著人們對優質肉蛋奶需求的提升,吃的健康、安全成為了人們對食品選擇的更高要求。在未來的綠色養殖中,生物發酵飼料將發揮重大作用,將成為推行無抗養殖的有效手段。"
除此之外,"禁抗令"對于未來的養殖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本利用抗生素就可以達到的促生長、抗腹瀉等效果都需要用其他方式來彌補。例如改善養殖及飼料生產、運輸、儲藏環境,加強養殖的全程管理,做好防疫、加強抗應激管理;保持微生態平衡,維護消化系統及腸道良好健康;調整日糧結構,提高飼料消化率;合理改良優化畜禽品種;適當增加反芻動物的養殖量。如此多方考慮與措施的實施才能適應禁抗、無抗的畜牧業發展趨勢,才能真正實現安全綠色養殖,讓百姓吃上放心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