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25 08:41:00
“要堅定不移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積極探索實踐威海篇章。”在8月7日舉行的威海市委常委會召開擴大會議上,威海市委書記張海波再次明確了威海鄉村振興的發展方向。
近年來,威海始終以打造鄉村振興的齊魯樣板威海范例為目標方向,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鄉村振興威海路徑,繪出一幅秀美的山鄉畫卷。在威海農村,隨著環境越來越美,游客越來越多,村民的日子也越過越紅火。◎文/圖山東商報·速豹新聞記者 高玲
“以前總想離開農村,現在堅決留下來”
“日子越過越紅火,現在的生活,比城里還好,以前總想離開農村,現在堅決留下來,不走了!”在威海市里口山片區王家疃村,41歲的村民劉俊彤在采訪中如是說。
吸引劉俊彤留在農村的,正是當下新農村日新月異的好日子。依托里口山“城市綠肺”功能和良好的生態環境,里口山片區突出農文旅產業融合和特色產業種植,緊跟消費升級趨勢,大力發展以“吃住行游購娛,商養學閑情奇”為特色的都市休閑文旅產業。
里口山管委旅發局局長逄萬濤介紹,2019年里口山片區接待游客249萬人次,成為威海市區及周邊城市居民近郊休閑觀光的首選地。
近年來,圍繞生態振興,片區突出發揮綠水青山優勢,以生態宜居、村美民富為著力點,全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和基礎設施提升工程。里口山片區率先在全市實現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清潔供暖、飲用水安全工程、垃圾集中收運和處理全覆蓋。王家疃村黨支部抓住機遇,依托區域優勢、自然資源優勢,大力發展休閑旅游產業,帶領村民共同致富。王家疃村先后獲得全國美麗宜居村莊、全國鄉村振興示范村、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全國生態文化村等榮譽。
劉俊彤敏銳地嗅到了商機,她將自家小院裝扮一新,并在家門口支起小攤,向前來旅游的各地游客銷售多肉植物和當地新鮮水果。隨著環境越來越美,游客越來越多,劉俊彤的生意也越來越好。“一年算下來,收入達20多萬元,比出去打工強多了。”劉俊彤告訴記者。
在王家疃村,像劉俊彤這樣的村民大有人在,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越來越多外出打工的村民回到家鄉,他們經營起農家樂、農家旅館、土特產店……隨著當地鄉村旅游的日益火爆,村民們的日子也越過越紅火。
從小山溝到省級鄉村生態文明村
每年春天,威海市環翠區羊亭鎮貝草夼村便成為杏花的海洋。這里以杏聞名,隨著漫山遍野的杏花綻放,花香飄溢,登高望去,整個山村美如仙境。
然而誰能想到,在幾年前,貝草夼還是一個閉塞的小山村:村子里塵土飛揚、雜草叢生,村前的湖水渾濁臟亂、毫無生氣。近年來,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貝草夼村脫胎換骨,搖身變成省級鄉村生態文明村。
羊亭鎮人民政府黨委副書記鄒立凱告訴記者,通過深度挖掘世外杏源、風水福地、紅色文化等優質資源,貝草夼村實施村集體“公司化”改造,成立貝草夼旅游發展公司,盤活閑置土地150畝,規劃建設了集度假住宿、農家體驗、養生旅游、紅色教育于一體的“田園會客廳”項目。
據介紹,貝草夼,原名桃花村,又稱杏花源,后改名為“貝草夼”。村子北、東、西三面為200至300米的山峰環繞,自然環境極其優美。同時,貝草夼村也是著名的長壽村,村里長壽老人聞名百里,是休閑療養首選之地。
“我們要利用好貝草夼得天獨厚的資源,不單單是把它當做一幅畫來欣賞,而是讓它產生價值,打造好的美麗鄉村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來維護基礎設施,我們要發揮自己的主動性,解決實際問題,從管理型轉變成經營型。”貝草夼村書記王恩茂帶領村黨支部,轉變村子發展方式,由村集體領辦,采用“公司+股東+家庭經營戶”的模式大力發展村集體經濟,發動村民以現金股或土地、房屋等資源股的形式參與其中,自我運營,自我管理,村民們靠自己的力量改善生活。
如今,這里建成了貝草餐廳、船塢餐廳、水岸餐吧、杏久民宿、鄉村文創中心等多個獨具特色的景點,成為受到廣大游客尤其是青年游客歡迎的網紅打卡地。
第二批鄉村振興“十百千”工程示范創建實現“滿堂紅”
日前,威海市發改委公布的上半年農業農村經濟統計數據顯示,威海市17個項目列入山東省第二批鄉村振興重大項目庫,入庫數量全省前三,項目總投資139億元,積極引導社會資本有序投入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人居環境改善、飲水安全工程等重點領域,拓展鄉村振興資金渠道。文登區、張村鎮等5個鄉鎮、劉家疃村等64個村成功入選山東省第二批鄉村振興“十百千”工程示范創建名單,無一落選,實現“滿堂紅”,深入扎實打造鄉村振興樣板典型。
威海始終以打造鄉村振興的齊魯樣板威海范例為目標方向,以黨建為統領,強化班子建設、推動產業發展、保護生態環境、匯聚人才資源、建設文明村風家風,努力在鄉村振興上當標桿、作表率,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鄉村振興威海路徑,繪出一幅秀美的山鄉畫卷。
今年,威海市下發《關于推進2020年鄉村振興重點任務落實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提出鄉村振興樣板片區建設和其他16項專項工作的“1+16”重點任務,并將其作為今年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主線。
為給鄉村振興帶來更多“源頭活水”,威海市將開拓更多產業振興路徑。《方案》在16項專項工作中提出,威海市將繼續推進黨組織領辦合作社和鄉村振興產業項目,通過探索村黨組織領辦土地股份合作社等有效路徑,發展壯大集體經濟,計劃年內發展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486家、引進投資1000萬元以上的農產品加工項目16個、建設產業發展項目135個。
在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和組織振興方面,威海市也將分別啟動鄉村人才培育、鄉村文化建設、美麗鄉村建設、后進薄弱村轉化提升工作。爭取年內培訓職業農民1400人,完成農村轉移勞動者職業技能培訓5000人;全市文明達標村覆蓋率達到97%,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所)覆蓋率達到65%,并推出10條鄉村旅游精品線路和一批鄉村旅游網紅打卡地;實現144個軟弱渙散村全部銷號;建設省級美麗鄉村示范村23個,市級美麗鄉村示范村71個。(農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