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21 08:37:54
2017年原農業部將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作為農業綠色發展五大行動的重要內容之一,中央財政累計安排30億元資金,支持部分省份開展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試點。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會同全國農技中心組織各地積極探索,扎實推進,取得了階段性成效。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試點縣從2017年的100個增加到2019年的175個,已覆蓋29個省份。從柑橘、蘋果、茶葉和設施蔬菜拓展到節肥潛力大、經濟效益好的特色露地蔬菜、草莓藍莓等區域優勢水果。集成了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有機肥替代化肥技術模式,初步探索了一套可借鑒、可操作的組織方式,為大面積組織實施積累了經驗。
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有關負責人介紹,通過有機肥替代化肥試點,農民施用有機肥的習慣逐步形成,農業的生態涵養功能更加突顯,果茶園變“花園”,菜地變“綠地”,實現了生產生態雙贏。
化肥用量在減少。175個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試點縣已累計減施化肥21.9萬噸(折純),比項目實施前減少15%以上。據測算,試點縣減少的化肥用量,相當于減少氮磷流失2.2萬噸(折純)。
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率提高。試點縣就地就近利用畜禽糞便、沼渣沼液、秸稈尾菜等資源積造有機肥,打通了農業廢棄物循環利用的通道,實現“污染源”向“資源”的轉化,促進種養結合,循環發展。175個試點縣項目區有機肥用量增加20%以上。
地力穩步提升。通過增施有機肥,改善了土壤理化性狀,增加了土壤有機質含量,提高了地力水平。據監測,三年試點項目區土壤有機質含量平均每千克提升1.66克。
雖然化肥用量減少了,但通過集成推廣有機肥替代化肥技術模式,開展專業化、標準化生產,農產品產量和品質雙提升。安徽省桐城市示范區茶葉平均畝產比2016年增加20%以上。同時,產品品質也有明顯改善。四川省項目區茶葉產品全部符合綠色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氨基酸含量增加2.38%-11.9%。湖北省當陽市柑橘糖度從以前的不到10度提高到12.5度。農民反映,增施有機肥后種出的農產品,果色艷、口感好、味道醇、余味濃,找回了記憶中的老味道。
全國農技中心主任魏啟文強調,各地根據不同區域的肥源條件和果菜茶需肥特點、土壤肥力、用肥方式,研究有機肥替代化肥施用技術,集成了一批農機農藝配套、基施追施統籌的技術模式。一是“有機肥+配方肥”模式。結合測土配方施肥工作,完善果菜茶施肥配方,發揮有機肥和化肥的互補優勢,做到有機無機結合、提質增效。福建省安溪縣采用“有機肥+配方肥”的萬畝示范茶園,化肥用量減少20%以上。二是“有機肥+機械深施”模式。推廣有機肥機械深施技術,構建深厚耕層,減輕勞動強度,提高施肥效率。重慶市永川區在茶園項目區實施“有機肥+機械深施”技術模式,畝節省勞力10個工以上。三是“茶(菜)-沼-畜”模式。完善沼渣沼液處理、儲存和運輸設施,促進種養對接,減少農業面源污染。陜西省白水縣蘋果種植實施“果-沼-畜”模式,施用沼渣沼液近20萬噸。四是“有機肥+水肥一體化”模式。基施有機肥和配方肥,結合滴灌、噴灌、水肥一體化等技術進行追肥,促進了節水、節肥、節工。河北省平泉市在設施蔬菜示范園應用“有機肥+水肥一體化”技術,化肥利用率提高近10個百分點。五是“綠肥(自然生草)+配方肥”技術模式。利用生草覆蓋、種植綠肥等措施,增加地表覆蓋,改善土壤理化性狀和保水保肥能力。湖南省宜章縣利用果園空行種植光葉苕子、油菜、蠶豆等綠肥作物,壓青還田,平均減肥25%以上。
各地以有機肥替代化肥為抓手,加快建設綠色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著力創響有影響力的知名品牌。安徽省在祁門縣、金寨縣、桐城市3個示范縣(市)建設生態有機茶園,將有機茶作為“賣點”,進一步提升了“祁門紅茶、六安瓜片、桐城小花”三大徽茶品牌的內在品質和商品價值。重慶市奉節縣建設臍橙綠色生產基地,三年內綠色產品認證的數量由9家增加到28家。
通過增施有機肥,農產品產量和品質雙提高,提升了農產品附加值。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175個試點縣中有46個是國家級貧困縣,通過項目實施,產業效益明顯提升,有效助力了脫貧攻堅。山東省棲霞市依托通達、昊晟果品合作社,建設兩個優質蘋果生產基地,基地蘋果價格比普通蘋果高一倍。河南省光山縣通過項目實施帶動55個村941個貧困戶2846人實現脫貧,貧困戶人均年收入達到5300多元。
通過試點,調優肥料投入結構,有機肥施用量增加,還帶動了有機肥產業的快速發展,試點省有機肥企業數量增加、產能擴大,為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奠定了基礎。2017年至今,福建省新增有機肥生產企業62家,產能擴大100多萬噸。陜西省有機肥生產企業由2016年的155家增加到2018年的180家,產量從不足200萬噸增加到280萬噸。
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有關負責人介紹,項目堅持頂層設計與自主創新相結合,初步探索建立了有效的組織方式和政策框架。政策設計堅持問題導向。有機肥替代化肥試點在政策設計上做到“三個聚焦”:聚焦重點作物,主要是用肥量大、質量安全社會關注度高的果菜茶;聚焦重點區域,主要是畜禽糞污資源消納處理任務重的地區;聚焦示范效果,主要是選擇積極性高、有一定經營規模的新型經營主體,以政府購買服務為主,施用補助為輔,初步構建了有機肥替代化肥的政策框架。組織實施鼓勵自主創新。針對有機肥施用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各地積極探索推進落實的工作機制和組織模式。包括“政府購買服務”模式:采取向專業服務組織、企業購買服務等方式,加快有機肥推廣。“養殖戶+有機肥企業+種植農戶”模式:部分項目縣引進有機肥生產企業,引導種植戶、養殖戶與企業簽訂供、銷合同,打通種養循環通道。“個性化定制服務”模式:部分項目縣鼓勵引導有機肥企業與種植業主體對接,提供測、配、產、供、施一條龍服務。實施效果加強監督評價。建立日常監管機制,定期調度項目實施進展,組織試點省圍繞組織領導、任務落實、政策措施等方面開展自查。建立科學評價機制,組織各地開展土壤質量、產地環境、產品質量、投入品使用等調查,定期采集土壤樣品,科學監測實施成效。建立監督抽查機制,不定期開展監督檢查,督促各地落實試點任務。
據悉,2020年農業農村部還將繼續開展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試點,2018-2019年延續試點的70個縣要進一步擴大項目實施規模,同時新增63個縣(市、區)試點。新增試點實施區域將向長江經濟帶、黃河流域等生態保護壓力大的區域傾斜,試點作物從蘋果、柑橘、茶葉、設施蔬菜向其他具有地方特色、節肥潛力大的園藝作物拓展,并結合實際,可覆蓋優質大田作物。項目核心示范區內化肥用量要減少15%以上,有機肥用量要提高20%以上,帶動試點縣整縣增施有機肥,減少化肥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