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04 10:39:14
蝗蟲應急防控實戰演練現場。 唐泓莉 攝
正值雨季的中老邊境,大雨剛過,氣溫卻沒有隨之降低。一群穿著防護服的植保工作人員在山頭的玉米地里聽指令作業,絲毫不懼炎熱。隨著工作人員的移動,田間煙霧漸起,一會兒工夫,玉米上的蝗蟲紛紛落地。
這是近日農業農村部在中國和老撾邊境云南省江城縣舉行蝗蟲應急防控實戰演練活動的現場。演練活動中,機動噴霧組、無人機組和煙霧機組依序開展作業,針對農林山區特殊地形,空中與地面防治相結合,全面圍殲蝗蟲,專家評估此次演練防治率達90%,有效降低蝗蟲擴散危害。
增強風險防范意識 打好阻擊戰
此次演練活動中消滅的蝗蟲是黃脊竹蝗。那么什么是黃脊竹蝗?蟲源來自哪里?有哪些危害?是否會對糧食生產構成威脅?
據了解,黃脊竹蝗簡稱“竹蝗”,蟲害在我國長江以南林區也有不同程度發生,與飛蝗和沙漠蝗等遠距離遷飛性蝗蟲不同,喜食竹葉、粽葉、芭蕉,也取食玉米、甘蔗等作物。
今年6月28日,在江城縣勐烈鎮牛倮河自然保護區、黃姜嶺等中老、中越邊境線,相繼發現了黃脊竹蝗遷飛入境。接到黃脊竹蝗遷入報告后,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立即與云南省農業農村廳溝通,要求全面加強黃脊竹蝗的監測預警,采取應急防治措施,同時啟動蝗情日報制度。
“目前,黃脊竹蝗防控工作進展順利,云南省農業農村部門會同林草部門積極采取應急防治措施,基本做到遷入一批防治一次。”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司長潘文博表示,黃脊竹蝗尚未對農業和林業生產造成大的危害和損失,但不可掉以輕心,需進一步增強風險防范意識。
專家介紹,在黃脊竹蝗低密度時期,優先取食竹子等林地植物,但隨著蝗群大規模遷入,種群數量激增,取食范圍會延展到玉米等農作物。目前,境外黃脊竹蝗已進入成蝗發生高峰期,隨著境外食源減少,將會不斷遷入我國。如果控制不好,未來蝗蟲遷飛通道繼續擴散風險加大。
據介紹,當前黃脊竹蝗80%在林區,20%在農區,尚未對農作物造成危害。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副司長朱恩林表示,今年黃脊竹蝗從老撾遷入時間早、峰次多、蟲量大,發生區域環境復雜、監測防治難度大,云南前期監測防治工作有力有效,但后期遷入形勢依然非常嚴峻,必須加大工作力度,確保農業生產安全。
及時有效撲滅蝗蟲 打好殲滅戰
自黃脊竹蝗遷飛入境以來,農業農村部門和林草部門密切跟蹤監測境外遷入蟲源。截至7月26日,黃脊竹蝗已在云南省累計發生面積14.06萬畝,其中林地10.76萬畝,農田3.3萬畝,全省已調集植保無人機組52組,開展飛防作業1.03萬架次,投入噴霧器1.12萬臺次,出動5.7萬人次,累計防治面積35.47萬畝次,其中林地30.06萬畝次,農地防治5.41萬畝次。經有效防治,尚未對農林生產造成大的危害。
有效防治蝗蟲離不開從上到下勠力同心,共同備戰。早在今年3月,農業農村部會同海關總署和國家林草局制定發布了《沙漠蝗及國內蝗蟲監測防控預案》,并在云南邊境地區安排監測站點,下撥財政資金,支持開展蝗蟲監測防控。
云南省在發現蟲情后全面打響黃脊竹蝗防控阻擊戰。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第一時間深入一線調研災情,統籌抓好防控工作。建立了省、市、縣、鄉、村、組的蟲情監測預警網絡,深入排查蝗災隱患,同時啟動日報告制度,全面把握黃脊竹蝗災害發展形勢。
為阻止蝗蟲遷飛蔓延,云南省在與江城縣和勐臘縣接壤的鄉鎮建立了15.55萬畝的“農地阻截帶”,超前預防、阻控黃脊竹蝗危害農地,搶抓時間和機遇拔除黃脊竹蝗發生點。同時,組織專家趕赴一線,結合實際開展防控技術的實地指導和現場培訓,聘請省內外13名專家組建了云南省黃脊竹蝗防控工作專家組,加強對各地防控工作的指導,并及時制定印發《云南省農區黃脊竹蝗應急防控方案》和《黃脊竹蝗監測與防治技術手冊》發放到各地。
目前,當地分別在林區和農區組織了專業防治隊伍,及時撲殺遷飛落地蝗群,全面采取應急撲殺措施,積極有效應對了黃脊竹蝗入侵。
云南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左榮貴表示,云南將進一步強化邊境地區蟲情的網格式監測,堅守住邊境一線特別是蝗蟲主要遷入線路,一旦發現遷入蝗群落地,無論是在林地和農地均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嚴防擴散蔓延。
做好長期治蝗準備 打好持久戰
“專家會商認為,境外黃脊竹蝗遷入威脅期將持續到8-9月。目前黃脊竹蝗尚未對農作物造成嚴重危害,但后期持續遷入,蝗蟲從林區向農田擴散蔓延的風險加大。特別是近5年黃脊竹蝗從境外遷入頻率增加,今后可能成為常態。”潘文博表示,當前需要做好長期治蝗準備,堅決打好黃脊竹蝗防控阻擊戰、殲滅戰和持久戰。
7月27日,農業農村部在云南江城縣召開西南四省區蝗蟲防控現場會,要求各地做好長期治蝗準備,切實增強風險意識,加強蝗情監測防治。加密布設監測網點和設施設備,廣泛發動群眾開展群防群測,摸清每一批遷入蝗蟲第一落點,確保林區、農田監測不留死角。提高防控主動性,采取有效措施將入境蝗蟲撲滅在第一落點,嚴防二次起飛,堅決防止黃脊竹蝗在境內繼續擴散。
同時,密切農林合作,不斷推進可持續治理,提高科學治蝗水平。適時開展對外治蝗國際合作,積極與老撾、越南、緬甸等國家溝通協商,開展滅蝗的信息交流、技術援助等國際合作,減輕境外蟲源遷入壓力。
“從目前掌握的情況看,遷入我省的黃脊竹蝗主要來源于境外,境外尚未采取有效的滅蝗措施,成蝗群數量難以有效控制,滅蝗的壓力將進一步增大。此外,蝗群主要遷飛入境降落在邊境地區,這些區域地形復雜,不確定因素較多,防控難度較大。”左榮貴表示,云南將堅持問題導向,審時度勢把握黃脊竹蝗防控攻堅戰,因地制宜將各項防控措施落實到位,堅決守住“糧食作物不發生大面積危害”這條底線。
“下一步,我們將在植保工程建設中加大投入力度,在邊境地區補齊設施設備短板。”潘文博表示,接下來將繼續加強植保專業隊伍建設,全面提升監測預警和應急防控能力,做強防御防范境外害蟲入侵我國的“橋頭堡”,切實保障我國農業生產和糧食安全。 (農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