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04 08:51:00
全媒體記者 張小雄
現在長得是第二茬西紅柿,剛種上一個禮拜,第一茬辣椒已經賣完了,收入4萬多元,今年預計收入10萬元不存在問題。”7月22日,在陜西省延安市安塞區磚窯灣鎮金盆灣村菜農宋戰國滿臉笑容對記者談起了收成。
宋戰國是金盆灣村的脫貧戶,以前他在安塞周邊的縣城打零工,為了給女兒治療聽力障礙,家庭生活一度十分困難。設施大棚建成后有了政策的支持,他開始種大棚,成為種植特色大棚的菜農之一。從常年在外下苦力到回村種大棚,宋戰國感覺好日子來了。2017年大棚建好后,種了一年大棚,純收入就有六七萬元。
2015年前金盆灣村是安塞區磚窯灣鎮唯一的產業“空白村”,也是典型的貧困村,由于自然條件差,過去留守村莊群眾主要以“偷牧亂牧”為生,經濟收入十分有限,加之村民文化水平整體較低,思富思進意識不強,一些年青“后生”因貧娶媳婦都十分困難,大部分離鄉外出務工,村莊面貌十分蕭條。2017年,金盆灣村抓住政策機遇幫貧困戶發展農業產業,積極爭取扶貧項目資金。通過‘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扶貧模式打造產業基地,集中流轉483畝荒地規劃建設,建成了106座山地五代大棚,以種植瓜類、綠色蔬菜為主。這個名不經傳的小村莊,已是遠近聞名的蔬菜專業村。
“為徹底改變貧窮落后面貌,2016年村黨支部立足村情實際確立了‘半坡種大棚、溝臺種弓棚、山頂種蘋果’的產業發展思路,累計建成大棚106座、弓棚53座、果園486畝,養殖戶55戶,小雜糧2850畝。村集體發展弓棚53座、光伏電站1處。通過土地流轉、就業安排、技術培訓、入股分紅等方式,實現了脫貧攻堅與產業發展的深度融合,2018年成功脫貧‘摘帽’,2019年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3998元,貧困人口人均收入11484元。”金盆灣村第一書記焦陽說。
“金盆灣村產業發展過程中,針對部分貧困群眾長短期產業結合不緊密的問題,優先解決貧困戶產業建設,建立的大棚為該村貧困戶和賀砭、山王河、西河口34戶貧困戶解決了發展產業難的問題。昔日荒山洼地轉眼成了群眾‘聚寶棚’,極大地激發了貧困群眾內生發展動力,也極大地提升了村黨支部的組織力。”安塞區磚窯灣鎮鎮長蘇磊說。
據介紹,近年來,安塞區將產業作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治本良策,因村施策、因戶施策,形成“山地蘋果川道菜、特色產業全覆蓋”的扶貧產業格局,助力貧困群眾拔掉窮根、穩定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