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30 08:44:00
全媒體記者 王朝陽
在傳統農業生產中,除草、施藥、追肥……沒有大量人工參與,這些工作根本難以完成。而在陜西楊凌智慧農業示范園,一部手機、一臺電腦,只需動動手指,就可以全天候、高質量完成各個環節的工作。科技賦能農業新未來,而楊凌正為現代農業發展勾勒出一幅“新藍圖”。
科技搭臺 打造智慧農業新標桿
日前,記者走進數千平米的連棟溫室內,兩三名工人有條不紊地忙碌著,雖然工人少,但他們的工作卻開展的井然有序。溫室里的排氣扇根據作物需求,或自動打開,或自動關閉,棚頂上偶爾“吞云吐霧”,這是智能控制下自動噴霧降溫加濕,水肥一體化系統也在自動循環著……整個溫室系統就像一臺精密的機器,按照程序自動運轉著。科技賦能農業未來新模式,在這里體現的淋漓盡致。
在楊凌智慧產業園的神經中樞——陽光智慧服務中心,“工廠化”管理理念在這里得到充分展現,主要推廣高效、綠色的現代農業發展模式,主攻精品化路線,應用現代高科技實現果蔬種植遠程監控,全程可追溯,楊凌在現代農業的新征程上走出了引領農業新時代發展的鏗鏘步伐。
記者了解到,楊凌智慧農業示范園主要由“一心”“五區”構成,“一心”是指陽光智慧服務中心,包括了植物工廠、智慧云控制中心、國際農業交流中心,實現了智慧農業5G信息化控制、植物工廠、屋頂溫室展示和國際農業科技培訓與交流等重要功能。“五區”分別是指智慧農業展示區、高效農業產業化示范區、智能冷鏈物流區、生態肥研發區和休閑農業康養區。
“目前,園區建設了12種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溫室和大跨度拱棚,配套千余種農業技術,可以滿足不同國家地區、不同自然條件下農業生產差異化技術需求。”智慧農業示范園工作人員李鋒哲說。
數字賦能 駛入智能發展快車道
智能管理、安全精準、節本增效……智慧農業展示區創造性地將荷蘭、以色列等國外現代農業控制、管理系統與國內自主開發的智慧云控制系統相兼容,并創新利用中深層地熱水、淺層水源熱泵進行供暖和降溫,這種新型清潔能源循環技術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
據園區負責人郭海強介紹,指揮這套程序的“大腦”,就是“智慧云”控制中心。這里每天都有大量數據生成,也會有大量數字化指令輸出,只需通過手機端,就能對大棚內的溫度、光照、水、二氧化碳、肥料等進行實時監控,并根據室內情況下達指令,實現自動化澆水、施肥等一系列操作。
楊凌智慧農業園以引進和集成國內外先進設施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新裝備、新模式為出發點,以打造設施農業集成商和完全方案提供者為導向,以持續創新研究建立標準化、集約化、智能化、信息化、自動化和植物生長環境精準控制技術體系為主線的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智慧農業示范園區。
目前,智慧園主要以培育綠色有機蔬菜為主,集生產、展示、科研、體驗為一體,發展觀光農業、體驗農業及休閑農業,已成為楊凌全面推動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的縮影。
去年楊凌農高會期間,“上合組織農業技術交流培訓示范基地”在楊凌智慧農業示范園正式啟動。隨著基地的建設投用,將為楊凌現代農業的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讓楊凌現代農業新技術、新品種惠及國內外更多群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