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23 08:45:34
7月22日,河南省商丘市夏邑縣郭店鎮楊呂廟村,成方連片的養鴨大棚與蓮藕水塘相間,“桂柳蛋鴨養殖基地”里,54歲的村民蔡禮堅正在鴨棚里忙碌著,不時地給鴨子上飼料、撿鴨蛋。
2017年,該鎮引進廣西桂柳牧業集團種鴨養殖,逐漸發展壯大。此后,以該鎮為中心,輻射帶動周邊鄉鎮,在全縣呈燎原之勢。
俗話說:“家有萬貫,帶毛的不算。”起初,楊呂廟村村民對發展“帶毛”的蛋鴨養殖顧慮重重。2017年6月,該鎮黨委書記岳德熙領著一班人對桂柳鴨業蛋鴨養殖項目進行了慎重考察,得出結論:蛋鴨養殖是一項風險小、投資少、效益好、無污染的農業產業項目。說干就干,黨員干部帶頭擔風險,主動把好處讓給群眾。6個鎮干部、4個村干部帶頭出資建棚,包括貧困戶在內的十幾個農戶作為養殖戶出力,廣西桂柳牧業集團出技術并包銷,所得利潤出資建棚戶、養殖戶五五分成。
2017年年底,鴨棚建起來,開始上鴨苗。10個月之后開始分紅。“2018年正趕上好時候,蛋價高的時候,一組棚一天賺1萬多元。”一名鎮干部說,“我那個月提了20萬元,與養殖戶對半分。”一年下來,14組鴨棚純盈利582萬元!出資建棚的鄉村干部和養殖戶當年每人分了三四十萬元。“第一次分紅的時候,取出120多萬元現金,現場分紅。那幾天,大家爭著排隊請客。”
現在,整個郭店鎮養殖種鴨300組120萬羽,帶動貧困戶700多戶就業,直接或間接從事養殖的貧困戶有1000多戶,年產值近10億元。(劉守良李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