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1 09:45:00
仲夏時節,農忙的景象隨處可見。筆者走田間、鉆大棚、訪農戶,發現以自動化、集約化為代表的現代農業正在蓬勃發展。
農機具舊貌換新顏
遼寧省鐵嶺縣蔡牛鎮的一片田地里,玉米苗油綠油綠的,隨風飄擺,已有一人高。一旁的高近1米的兩臺無人機,伴隨著嗡嗡的響聲,旋翼高速轉動起來,載著藥箱緩緩升空,邊飛邊灑葉面肥。
“這家伙可把人工給解放了!”種了四十多年地的蔡牛鎮張莊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趙玉國一臉得意地說,一臺一天能給五六百畝地打藥,頂得上五六十人干的活。不光是無人機,趙玉國還有一臺自走式高桿噴霧打藥機,開動后四個大車輪子滾動起來沿著田壟行進,向前后噴出大片霧氣,神氣極了。
“和以前相比,現在這農機具的更新換代,可是一天一個樣!”趙玉國指著其中一輛拖拉機說道。“我們堅信,只要插上科技的翅膀,年年都會是個豐收年!”
“蔬菜競技場”里名堂多
一座亮堂堂的百米大棚里,一整片綠色、紫色的生菜長勢喜人,整齊地“躺”在齊腰高的栽培床上。掀開“床墊”,令人驚訝的是,茂密的根系浸泡在清澈的營養液之中,看不到一點泥土。
這是位于鐵嶺縣凡河鎮的蔬菜大棚。“我們在搞培育新品種的‘蔬菜競技場’。”遼寧依農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于偉說。據了解,依農公司每年引進20多個作物類型、300多個品種,繁育各類果蔬種苗1億余株。
為了幫農民朋友選到最好的蔬菜品種,依農公司不僅與遼寧省農科院等科研院所合作,還與十幾家國外相關企業保持著密切聯系。“就是要整合國際國內最新的優良品種和種植技術,讓咱們農民朋友種起菜來事半功倍。”于偉說。
在這個“蔬菜競技場”里,科技的力量隨處可見。室外30多攝氏度高溫,育苗溫室里卻涼爽宜人。工作人員說,自動遮陽棚、排風扇、地下水循環冷卻系統會隨氣溫升高依次啟動,保證大棚內的適宜溫度。自動化、標準化生產程序下,每個大棚內的成品蔬菜都長得差不多大。一根根白色的管道里,循環流淌著手工調配的營養液,提供了符合水培蔬菜生長要求的均衡“飲食”。
(據《新華每日電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