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6 15:22:00
編者按:近期各地雨水較多,果區淹沒、漬水的現象較為普遍,獼猴桃樹受淹期間,由于氧氣減少,容易使根系因缺氧而死亡,嚴重的導致爛根死樹,樹上部分會造成新梢卷縮、焦枯,葉片失綠、干枯或脫落,果實失水、脫落、開裂。所以暴雨過后,要及時做好急救措施、減輕災害損失。
暴雨過后,獼猴桃園一定要這樣做
1、開溝排水,清園。洪水退后,獼猴桃園低洼地仍有積水時,應及時挖溝疏渠,排除積水,以降低土壤和園內的空氣濕度,加速表土干燥。排水后及時清除淤積物,以晾曬土壤。對被洪水沖倒的樹,應盡快扶正樹體。外露根系重新培土覆蓋,及時清除樹上枝、葉及果實上粘著的泥漿和雜物及病枯枝葉。
2、淺耕松土。水淹后園土板結,容易造成根系缺氧,待獼猴桃園稍干后應及時松土,進行樹盤或全園耕翻。翻土不宜過深,一般以6-10厘米為宜,以免傷根,從而恢復土壤的通透性,促發新根。
3、噴殺菌劑,防治病蟲。由于土壤和空氣濕度都大,容易造成枝葉和根系病害,誘發各種病蟲害,所以在果園積水消退后,待到天氣晴朗時,應對果園及時噴布殺蟲、殺菌藥劑等加以保護。
4、適度追肥。獼猴桃園受災以后,土壤的肥料流失嚴重,根系受損,吸收水肥的能力減弱。這時不要立即進行根部的施肥,可進行葉面施肥,主要是噴施磷酸二氫鉀、尿素、蕓苔素內酯等葉面肥,強化葉面功能,增強光合作用和樹體的營養積累。注意要避免在中午或者是高溫期間噴施,葉面肥的濃度不要太高,比平時略微稀一些,也可以與病蟲害防治藥劑一起使用。
如果果園受損比較小,也可以等到果園的積水排出一周以后,再追施氮肥、磷肥,促進樹勢恢復。等退水一個月以后,樹勢恢復正常以后,再施用人畜糞尿、餅肥或尿素促發新根,果后期還要增施一些鉀肥,及時補充營養供給、促進果實增大。
5、適度修剪。受澇果樹根系吸收肥水能力弱,應及時剪除過密枝、斷枝、病蟲枝等,對生長枝摘心,以減少枝葉水分蒸發和樹體養分消耗,促進枝條成熟。受災輕、長勢正常的樹,剪除枯枝黃葉,結果過多的可疏除一部分果實。受災重的樹,可適當重剪,如落葉多,可回縮到多年生枝。
6、樹體涂白保護。獼猴桃樹受澇后容易引起大量枯枝落葉,使主干主枝暴露于烈日下,易發生日灼。可進行主干涂白。涂白劑的常用配方是:生石灰:水:食鹽=10:30:0.5。
近期持續降雨 獼猴桃灰霉病嚴重“爆發”
近期持續降雨,果園濕度大,造成獼猴桃灰霉病發生危害,部分果園灰霉病發生嚴重,出現大量落果現象,嚴重影響今年獼猴桃的產量和收成。為了及時指導果農做好獼猴桃灰霉病的防控,控制灰霉病擴展危害,降低危害損失,特提醒受害果園的果農朋友及時做好防控工作。
近期獼猴桃果園灰霉病發病嚴重的主要原因:一是近期連續多日下雨,果園濕度大,氣溫低,適宜于獼猴桃灰霉病蔓延嚴重危害。一般獼猴桃灰霉病在溫度20℃左右,相對濕度大于85%的條件下,灰霉病菌極易發生危害,灰色霉層不斷釋放分生孢子,隨氣流傳播擴散再侵染,造成嚴重危害。二是果園管理不善,生長偏旺,架面比較郁閉,通風透光不良的果園發病嚴重。
應急防控技術
1、加強果園科學管理,改善果園的通風透光能力,降低果園濕度,創造不利于病害的發生環境條件,抑制病害的蔓延。雨后及時采取排水措施,降低果園濕度。對于留枝條過多、架面比較郁閉的果園,要及時進行夏剪,做好摘心,疏除過密的枝條,留草過高的及時刈割雜草,增強果園通風透光能力,降低田間濕度。后期減少氮肥施用量,增施磷鉀肥,控制枝梢旺長。
2、及時摘除或撿拾發病的果實,帶出果園銷毀或深埋,減少果園病原菌數量。
3、及時噴藥進行防控。可以選用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或50%腐霉利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或50%異菌脲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或40%嘧霉胺懸浮劑800~1000倍液、或10%多抗霉素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等噴霧。以上藥劑選用一種即可。
夏季高溫注意用藥安全,盡量單一用藥,切忌任意混用和任意加大噴霧濃度,以防造成藥害。根據發病情況及防控效果,每隔7~10天噴1次,可連噴1-2次。
夏季咋預防獼猴桃炭疽病
1、注意及時摘心綁蔓,使果園通風透光,合理施用氮、磷、鉀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注意雨后排水,防止積水。
2、結合修剪、冬季清園、燒毀病殘體。
3、在獼猴桃生長期,果園初次出現孢子時,3~5天內開始噴藥,以后每10~15天噴1次,連噴3~5次。使用藥劑有(1:0.5:200)波爾多液,0.3波美度的石硫合劑加0.1%洗衣粉,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50%代森銨水劑800倍液。
4、獼猴桃炭疽病由多種真菌引起。防治關鍵時期在幼果期,落花后開始每隔15~20天噴1次80%炭疽福美可濕性粉劑700~8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或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可有效地防治獼猴桃的炭疽病。
獼猴桃菌核病抓緊防治
近期降水較多,空氣濕度較大,極利于獼猴桃菌核病、褐斑病的發生,因此提醒果農應抓緊防治,控制病菌蔓延。
獼猴桃菌核病的病原菌為核盤菌,分類上屬于子囊菌亞門核盤菌屬核盤菌科,侵染獼猴桃引起菌核病,主要危害獼猴桃花與果實。雄花受害初期呈水浸狀,后變軟,最終成簇衰敗凋殘,干縮成褐色團塊。雌花蕾被害變褐,枯萎而不能正常綻開。多雨時病部長出大量白色霉狀物。果實受害,初期呈現水漬狀褪綠斑,病部凹陷,逐漸轉為軟腐,少數病果果皮破裂,腐汁溢出而僵縮,切開病部,個別獼猴桃會有空腔形成,后期果皮表面產生不規則黑色菌核粒。危害較輕時留有病斑的果實仍可掛在藤蔓上,病害嚴重時果實大量脫落。受菌核病危害的果實在貯藏和運輸過程中,易出現腐爛,嚴重影響經濟效益。
防治方法
藥劑防治。于獼猴桃菌核病發病初期可選噴乙烯菌核利、菌核凈、嘧霉胺、腐霉利、多抗霉素、抑菌脲等,間隔7~10天噴1次(每次選用一種,交替使用),噴2~3次。(注意事項:噴藥時間應在下午5點以后或晚上進行,嚴格按照說明使用,不能隨意加大濃度,以免發生藥害。)
科學夏剪。及時疏除細弱枝,病蟲枝,內膛為下年培養的結果枝和發育枝當尖端打彎纏繞時摘心,對所有枝條發出的二枝以后反復摘心,防止果園蔭敝,改善通風透光條件,減少病害發生。
徹底清除病原。獼猴桃結果期隨時摘除病果并帶出果園集中處理,以減少第2年初侵染來源。
翻耕果園。冬季修剪、清園,施肥后,翻埋表土10~15cm,使土表菌核深埋于土中不能萌發侵染。
獼猴桃樹夏梢修剪三字訣:控、抹、殺
修剪的目的主要是:調整樹型結構,培養高產穩產樹型;通光透氣,減少病蟲害發生;更新復壯,促發健壯的秋梢,為來年豐產打好基礎。
幼樹
1.小苗定干,干高30-50厘米。
2.主干離地面30厘米以上選留生長力強、分布均勻不同方向的枝梢3-5條為主枝;分枝低于30厘米的可以保留分枝,并在分枝15厘米處短截。
3.留芽每一主枝第一次抽梢只留一條,促其伸長,讓主枝伸長至25-30厘米時摘心,使其再次抽梢。
4.定干后如果主干上萌發新芽,要及時抹除;砧木上如果萌芽也要抹除。
5.第二年不安排結果的樹,在秋梢老熟后噴九二〇抑制花芽分化,防止花蕾形成,減少養分消耗,促進樹冠快速形成。
結果樹
1.春剪:密生枝、下垂枝、徒長枝、病蟲枝。
2.夏剪:4-6月夏梢(控、抹、殺梢)。
3.秋剪:促秋梢,短截。
4.以撐、拉、抹芽、短截等措施擴大樹冠。
5.“開天窗”“開門”,通過疏枝、短截、壓頂等方法,刪除過密枝組,培養通風透光的樹體結構;采果后,剪除枯枝、病蟲枝,縮剪弱枝。
大樹老樹
1.重度回縮,疏刪為主,促發新梢,更新樹冠。老齡樹主要采取回縮,短截等方法促發新梢,使樹體更新復壯,延長結果期。回縮就是剪掉老枝的先端部分,回縮越重,新枝萌發力越強。
2.剪除病蟲枝、枯枝、衰弱枝、徒長枝。
如何防治獼猴桃金龜子
發生規律
雨量充沛則出土早,盛發期提前。7~8月幼蟲孵化,為害果樹。
防治技術
農業防治措施:栽植前蠐螬較多的地要整地、撿拾蟲體;施入果園的有機肥要充分腐熟;入冬前深耕、深翻;入冬前大水漫灌,蠐螬不耐水淹;利用假死性捕殺成蟲。傍晚在樹下鋪塑料薄膜,搖動樹體,金龜子落在塑料薄膜上后迅速收集、捕殺。
利用趨性誘殺:利用其趨光性,安裝殺蟲燈。一個殺蟲燈的作用范圍為80~100米,有效面積20~30畝;利用其對糖醋液的趨化性,在果園設置糖醋液盆進行誘殺。糖醋液配方為紅糖1份、醋2份、水10份、酒0.4份,敵百蟲0.1份。注意下雨時要遮蓋。
化學防治:金龜子喜歡吃楊樹葉子。用長約60厘米的帶葉枝條,從一端捆成約10厘米直徑的小把,在50%辛硫磷或90%的敵百蟲100倍液中浸泡2~3小時,掛在1.5米長的木棍上,于傍晚分散安插在果園周圍及果樹行間。成蟲出土前用25%辛硫磷膠囊懸浮劑100倍液處理土壤。
生物防治:利用蘇云金桿菌或者白僵菌灌根或者噴霧;保護天敵。斑鳩、喜鵲、烏鴉、青蛙、蟾蜍等都是金龜子的天敵。
八大措施 讓獼猴桃園遠離黃化病危害 發病原因
不同地勢發病情況。不同地勢獼猴桃園發病情況由重到輕依次為:河灘下濕地→川道→河谷階地→淺山丘陵區→塬區。
不同品種發病情況。目前獼猴桃栽植品種主要有秦美、海沃德、徐香、金香、紅陽等,不同品種黃化病發病率和發病程度差異較大,以秦美品種發病最重,其次為徐香,金香、海沃德、紅陽均發病較輕。
不同掛果量(產量)與黃化病發病關系。在其它條件基本相同的情況下,掛果量連年大、掛果較早、掛果歷史越長的果園發病較重,反之則輕。
使用獼猴桃膨大劑與黃化病發病的關系。由于市場作用和眼前利益影響,果農在獼猴桃生產中為了追求個大、產量高、銷售快。個別存在過量使用膨大劑,嚴重影響了獼猴桃品質,加重了樹體負擔,縮短了樹體壽命,直接導致黃化病連年重發。
施肥與黃化病發病關系。施肥不當與黃化病發病關系密切,同等地勢、樹齡、品種條件下,連年使用腐熟有機肥(如雞糞、牛糞、人糞尿等)樹勢旺盛,抗逆性強,黃化病相對較輕。另外,果農對科學施肥認識膚淺,對肥料品種及性質認識不清,加之肥料企業的誤導宣傳,使果農施肥帶有很大的盲從性。在連年單施化肥,特別大量施用碳酸氫銨和尿素,導致果園土壤耕性差,肥力下降,土壤養分嚴重失衡,并易造成肥害,出現燒根現象,使獼猴桃根系腐爛,從而導致獼猴桃樹黃化嚴重。
灌水與黃化病發病關系。獼猴桃喜水又怕水,長時間水淹影響土壤透氣性,容易引起根腐,影響根系發育和對養分的吸收。灌水過多、過勤易加重土壤鹽堿化,造成部分營養元素如鐵的淋失或固定,容易發生缺鐵性黃化病。
根部病蟲害與黃化病發病關系。經對大量黃化病發生果園的病株進行刨土檢查,發現病樹根系不發達、根毛少、腐根多,造成施肥再多而根系吸收少,營養吸收不平衡,樹勢減弱,抗逆性差,易導致黃化病。
從陜西產區調查看:秦美發生最重,其余品種相對較輕,因此要優化調整結構,早、中、晚熟品種搭配,減少秦美種植面積,擴大徐香、海沃德等優質、高產、抗病品種面積。渭河川道下濕地、河谷階地,由于地下水位高,多雨季節水位上升,對根系生長不利,加之PH偏高,黃化病嚴重,甚至可導致毀園。因此應選擇川道灌區、塬區、沿山區土層深厚,PH值偏酸地區為適宜栽培地區。
防治方法
選好園地。在土壤PH值平均8.0的土壤,地下水位高于2米的地方不建園。
科學栽植。采用新式地面起壟栽植方法,入土深度不超過10厘米,拒絕傳統的挖坑深栽法,避免樹盤積水。
果園生草。在北方蒸發量大的地區,采用果園生草栽培可有效減少蒸發量,以草壓堿、以草控堿,人為干預土壤PH值的波動。
改良土壤,重視有機肥。提高土壤有機質,增加土壤有益微生物,是防治獼猴桃黃化病的根本,也是培肥地力,提高獼猴桃產量和品質的根本途徑。一般盛果園每年追施腐熟有機肥4000~5000千克/畝和增施生物菌肥25~50千克/畝,同時提倡果園植草技術,可種植三葉草等,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
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通過土壤化驗,做到氮、磷、鉀配合施肥,大量元素與微量元素配合施肥,避免大量單施氮肥,獼猴桃園施肥方法提倡放射狀溝施。
合理灌水和排水。獼猴桃根系是肉質根系,喜水又怕澇,改大水漫灌為隔行灌溉(有條件可滴灌或滲灌),減少灌溉次數。
控制產量,增強樹勢。盛果期樹(秦美)平均每畝產量2500千克左右,徐香、海沃德2000公斤左右,紅陽1500公斤左右,嚴防負載過量,以保持健壯的樹勢。
杜絕過量使用膨大劑,減少黃化病發生,防止樹體過早衰弱。對缺鐵性黃化病防治:一方面通過調節土壤pH值達到6.5~7.5,增加土壤有效鐵含量;另一方面可葉面噴施或根施含鐵元素營養肥,其中以螯合態鐵肥為佳;對根腐病引起的黃化病防治:用抗重茬生物菌肥與殺菌劑多菌靈或五氯硝基苯混合灌根,促進新根生成,這樣即可防治黃化病,增加獼猴桃根際有益微生物種群,又能防治獼猴桃根腐病。(本報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