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5 08:56:44
今年春節假期疊加新冠肺炎疫情沖擊,國內玉米價格持續全面上漲。特別是清明節后,無糧可用的下游玉米加工企業,為復工復產一再提高玉米收購價格,4月份國內玉米市場價格創下近5年的新高。綜合分析近期國內玉米市場總體情況,預計后期國內玉米價格再度過快上漲的可能性不大。
企業建庫補庫、貿易商囤糧惜售疊加疫情防控,推高前期玉米價格
產區領漲銷區。據中華糧網監測數據,今年上半年,國內產、銷區玉米批發市場平均價格分別為每噸1925元、2098元,比上年同期分別上漲72元和101元,漲幅分別達到3.9%和5.1%。從月度價格變化看,4-5月份,產區價格環比分別漲3.6%、4.8%,銷區均漲3.1%。產區價格明顯領漲銷區。
華北黃淮單月增速高。上半年,東北和華北黃淮產區玉米批發市場平均價格分別為每噸1881元、2002元,比上年同期分別漲117元、77元,漲幅分別為6.6%、4.0%。4-5月份華北黃淮產區開啟了一波快速上漲行情,單月漲幅每噸超過120元。
造成此輪玉米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是企業建庫補庫、貿易商囤糧惜售疊加疫情防控。
企業庫存捉襟見肘不得不提價收購。2019年我國玉米產量恢復增加,市場預期價格下跌,新糧上市后企業隨用隨收,總體庫存水平較低。據天下糧倉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全國115家企業庫存合計比上年減少近6000萬噸。而春節假期和疫情防控交通限制,使得企業不得不消耗庫存強撐,進入4月份企業庫存已經捉襟見肘,不得不提價收購玉米是此輪上漲行情的主要原因。
貿易商囤糧待售助推價格上漲。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過去8個月(按從新糧批量上市2019年11月到2020年6月測算)里的玉米消耗在1.5億-1.6億噸,加上黑龍江、山東等11個主產區累計收購數量合計在2.4億-2.5億噸,據此推算尚有1500萬噸左右的玉米在貿易環節。貿易商手中這部分玉米從疫情初期,因交通限制賣不出去,逐步演變為隨糧價不斷上漲而囤居惜售,助推玉米價格上漲的預期。
有效供給明顯增加,不支持后市玉米價格持續上漲
一是臨儲玉米拍賣將有效緩解市場供需矛盾。截至7月9日,國家臨儲玉米競價銷售累計成交2795萬噸,疊加累計成交的一次性儲備玉米和預期的進口玉米,后期將有接近4000萬噸玉米陸續投入市場,市場有效供給明顯增加將極大緩解前期的供需矛盾,玉米價格缺乏上行動力,繼而也會瓦解貿易商囤居惜售的心理,加快玉米市場流通。從監測的價格數據看,6月份國內批發價格環比上漲1.4%,比上月回落了3.4個百分點。目前大部分玉米加工企業收購價格穩定,還在觀望。但個別企業已經開始陸續調低玉米收購價格,7月初比6月底10天內,東北部分企業每噸下調20-30元,華北下調20-70元。
二是飼用原料進口增加將穩定市場信心。據海關統計,1-5月累計,飼用谷物原料(玉米、高粱、大麥和玉米酒糟)進口582萬噸,同比增10.7%;飼用蛋白原料(豆粕、菜粕、葵花籽粕、豌豆和魚粉)進口318萬噸,同比增26.1%。此外,隨著中美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執行的加快,來自美國的玉米及其替代品進口增加將成為可能。這部分飼用原料進口的增加將改善飼用玉米的需求。
三是稻谷、小麥替代將壓制玉米價格上漲。隨著小麥集中上市,部分品質差的小麥價格處于季節性低位,產區小麥替代玉米飼用消費的價格優勢顯現。加之國內小麥庫存充足,如果玉米價格繼續上漲,新麥陳麥都可能替代玉米的飼用消費。另一方面,部分品質較差的庫存稻谷也可作為深加工企業原料,替代玉米的工業消費。
四是南北方港口價格倒掛將制約玉米價格上升空間。以鲅魚圈港收購價格和蛇口港成交價格為例,從南北港口價差看,2020年上半年月度平均價差為每噸116元,最高價差在1月份達到152元,最低價差在5月份為87元。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南方飼用玉米消費增長乏力,今年以來南北港口價格長時間倒掛不支撐產區玉米價格繼續上漲。
五是企業利潤下降拖累玉米價格再度上漲。工業消費方面,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的影響比較明顯,由于原料成本不斷增加,玉米淀粉行業加工利潤下降,企業開工率偏低,如果價格再度上漲,企業生產后勁不足,將導致玉米消費需求下降,進而抑制玉米價格上漲。飼用消費方面,盡管生豬產業正有序恢復,但當前禽蛋禽肉價格下跌明顯,禽蛋養殖虧損范圍開始擴大,玉米價格繼續上漲將加大飼料養殖企業的成本壓力,企業利潤降低會減少玉米消費需求,進而抑制玉米價格上漲。
農業農村部食物與營養研究所 徐偉平 程廣燕 中國農科院信息所 王東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