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21 08:46:53
夏季雷雨頻繁、天氣悶熱,容易造成養殖池塘水質惡化,導致疾病頻發和暴發。
受今年疫情影響,泥鰍市場行情低迷,泥鰍養殖存在高密度、存塘量積壓的情況,泥鰍怕高溫、貪食、暴食特性,加大養殖潛在風險。如何做好高溫期的階段管理,提高養殖經濟效益?
高溫期潛在問題
1、水體氨氮超標:主要多出現在養殖中后期。具體表現如下:鰓絲組織的正常功能受損,使氧交換受阻,所以魚在水面漂浮或在水面仰頭急竄;引起腫鰓或鰓蓋充血、呈紫色,嚴重的出現爛鰓爛嘴;影響泥鰍消化吸收,脹氣。
2、藍藻暴發泛濫:水體濃稠呈綠色,池塘下風口漂浮一層厚厚的藍藻覆蓋水面。下風口聞到一股腥臭味。藍藻放釋毒素,輕者影響魚生長或品質,重者倒藻引起水體水質惡化引發病害。
3、紅嘴爆鰓:鰓蓋兩側腫大、出血,嚴重的嘴部紅嘴或潰爛,造成攝食困難或影響呼吸。
解決方案思路
1、規劃養殖模式:采用高密度小鰍模式縮短養殖周期,或采取低密度大規格模式。
2、遮陰降溫。在池塘四周或中間種植水葫蘆、空心菜,既可遮陰又可以降氨氮凈化水質;也可以在池塘投喂區域搭蓋遮陰棚為泥鰍提供陰涼的活動區域。
3、調整投喂時間。利用投料機加燈光夜間投喂,減少晴天中午和下午投料投喂。
4、注重魚體腸道健康,在飼料中添加發酵料,減少水體污染。經過多口魚塘實證日常中添加發酵料投喂的成活率和魚體的腸道有明顯的優勢。(李桂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