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06 15:05:26
“家里有老人要照顧,我抽空余時間來扶貧車間刺繡,一個月能收入2000余元,在家門口能找到這么好的工作,真是太好了!”近日,在重慶市武隆區鳳來鎮高壽村的滿秀扶貧車間里,十余名“繡娘”正穿針引線,聚精會神地刺繡,看著逐漸成形的繡品,44歲的貧困戶“繡娘”車朝蘭開心地告訴記者。
鳳來鎮高壽村位于鎮西部,距鎮政府15公里,由原來的福壽村、高壽村合并而成。高壽村屬于市級貧困村,2017年整村脫貧摘帽。為了讓貧困戶穩增收,不返貧,幫扶單位武隆人武部結合該村有70歲以上的老人347名的實際情況,圍繞“高壽”,挖掘推廣“壽”文化,推動文化產業扶貧。經多方協調,援建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滿族刺繡高壽培訓基地和玉米皮編織培訓基地。還邀請黑龍江滿繡工藝品公司在高壽村開設滿繡和編織培訓班,免費提供技術和繡架、絲線等原材料,并統一回收繡品,為當地婦女提供就業增收機會。
“滿繡”俗稱“針繡”“扎花”“繡花”,最初主要流行于有滿族村民的農村,通常以家織布為底襯,以紅、黃、藍、白為主調的各種彩色絲線,用一根細小的鋼針參照圖案上下穿刺,織繡出各種紋樣。繡品包括服飾、日用品、喜慶節令用品等,以表現滿族所信仰的薩滿文化和吉祥裝飾為主。
“看,這是我自己繡的百壽圖,疫情期間不能出門,就在家做刺繡。”46歲的村民馮小芳說。今年發生疫情,只能宅在家,她便搭上架子開始工作。“在家就可以賺上放心錢,別提多高興。”這段時間她已經分別繡好了一幅百壽圖、一幅福壽作品,黑龍江滿繡工藝品公司將統一回收,至少能賣1000元錢。
“經過區人武部引導,目前共有13名貧困家庭婦女參與到滿繡工作中,每人每月增收近3000元。”高壽村黨總支書記張國映說,今年7月份,滿繡扶貧車間將建成新的車間廠房,屆時,將容納40余人,為貧困戶增收提供更加廣闊的空間。
鳳來鎮宣傳統戰委員彭小龍介紹,為更好地帶動該村“壽”文化產業的發展,從今年5月開始,村里大力發展鄉村旅游,由村集體叁壽生態旅游有限公司、區電商公司(區供銷社)、種植大戶共同成立“高福壽種植、養殖專業合作社”,重點打造“三壽”農產品,即:壽米、壽桃、壽蛋。依托”三壽“產品開發和銷售,打響農產品”壽”品牌,讓農產品賣得多、賣得遠、賣得好,從而帶動村民增收致富,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