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08 10:11:56
洛南縣古城鎮東晉桃園現代農業園區櫻桃基地農民群眾正在給櫻桃樹剪枝。
山陽縣戶家塬西溝村貧困戶正在忙碌栽植黑木耳菌袋。
五月的商洛,鳥語花香,綠樹成蔭,產業園區科管澆灌,加工車間機器轟鳴……商洛香菇、木耳、茶葉、核桃、板栗……放眼望去,一個個特色產業栽培大棚整齊排列、一片片梯田式產業基地強勢崛起,到處呈現出一片生機盎然、蓬勃繁榮的景象。
近日,在山陽縣戶家塬鎮西溝村陜西泉源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建設的地栽黑木耳基地,貧困戶正在忙碌著栽植黑木耳菌袋,截至目前,已完成栽植黑木耳菌袋80萬袋。據了解,該公司今年計劃發展栽植黑木耳100萬袋,將帶動58戶貧困群眾,戶均年增收8000—10000元。
近年來,商洛市堅持綠色興農、質量興農、品牌強農,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目標,以建設秦嶺生態農業示范市為抓手,大力發展生態特色農業,推動農業轉型升級和農民持續增收,成功走出了一條特色現代農業發展道路。
立足生態優勢 精準選育富民產業
立夏過后,秦嶺深處小城柞水縣暖意融融。5月13日,在距離縣城24公里的小嶺鎮金米村,村民肖青松又一次回想起那難忘的一幕:20多天前,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金米村調研,了解產業發展情況,并夸贊柞水木耳“小木耳,大產業”。
“我們村發展的木耳產業得到了總書記的肯定,我們的干勁兒更足了!”村民肖青松說。
柞水縣小嶺鎮金米村村民肖青松正在自己的木耳大棚采摘木耳。
肖青松以前在建筑工地打工,家里生活一直比較困難。2019年,他承包了村里的兩個大棚、3.36萬個菌袋,當年收入達到4萬余元,一舉摘掉了貧困的“帽子”。
肖青松的成功致富是商洛市立足當地資源稟賦,大力發展生態特色農業,走出一條“以特富農”之路的縮影。
商洛全境位于秦嶺腹地,氣候溫和、資源富集,南北五中薈萃。“秦嶺孕萬物,丹江潤良品”,好山、好水、好土地使這里生機無限,商洛核桃、板栗、茶葉、中藥材、黑木耳、食用菌等特色農產品在這片土地上世代為家、繁衍不息。
如何變生態優勢為經濟優勢,將優質特色農產品培育升級轉化為群眾致富的“金鑰匙”?
“為此,經過多方深入調研、科學論證,商洛市先后出臺了《商洛市十三五特色產業精準扶貧規劃》《實施“4+X”工程加快推進產業脫貧夯實鄉村振興基礎方案》《加快特色現代農業發展的決定》等指導性文件,編制了食用菌、核桃、中藥材、畜牧養殖4個百億級特色產業規劃。”商洛市農業農村局局長劉清民介紹。堅持“因地制宜,長短結合,宜種則種,宜養則養”的思路,商洛咬定“精準”二字,引導群眾科學布局、精準選擇,大力發展菌果藥畜“4+X”特色產業,加快推進現代特色農業蓬勃發展和轉型升級。
龍頭企業帶動提升承載帶貧能力
來到商洛市商州區夜村鎮楊塬村,記者看到,該村的白靈菇產業發展如火如荼,在陜西天吉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白靈菇工廠化生產基地,流水線履帶拖載著一筐筐成熟的白靈菇,運送到包裝車間。
“我到這里上班已經兩年了,每月工資3000元,還能照顧兩個孩子上學,真是太方便了!”夜村鎮白草嶺村貧困群眾王小來全家自從搬遷到夜村鎮移民集中安置小區后,他就開始在天吉龍公司務工,過起了城里人的生活。
“通過招商引資,2018年10月公司落地投產,年產鮮白靈菇1200噸、干木耳25噸,產值已達2000多萬元,純利潤800萬元。”該公司董事長賈子樂告訴記者,“我們采取‘公司+基地+貧困戶’模式,帶動70名貧困戶在基地務工,年人均收入3萬多元。截至目前,已向1200多貧困戶兌付分紅550萬元。”
“培育龍頭企業,發展增收產業,帶動群眾脫貧,目前全鎮累計發展食用菌668萬袋(瓶),依托5個食用菌基地帶動貧困戶1336戶,有力地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貧困群眾脫貧。”商州區夜村鎮鎮長郭向東說。
近年來,商洛市始終堅持“扶持產業化就是扶持農業,扶持龍頭企業就是扶持農民”發展思路,充分發揮本地資源優勢,把培育壯大龍頭企業作為推進特色農業產業化經營、促進農民增收的關鍵環節來抓,加快打造“一縣一業、一村一品 ”和“一業一龍頭、一村一主體”產業發展格局,全市 “4+X”特色農業產業體系持續完善,產業鏈條不斷延伸。
堅持引育結合,目前,商洛市累計培育市場主體4707個,引導2650個經營主體參與產業脫貧,承載帶動4.6萬貧困戶發展特色產業,實現收入4295.93萬元。其中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發展到153個,建成現代農業園區144個,實現產值28.5億元、利潤1.95億元。
創新營銷模式 做靚品牌闖出市場
“去年,商洛市率先在全省成立了消費扶貧協會,我們作為會長單位,組織53家會員單位舉辦產銷對接會,會上簽訂消費意向協議55份,金額5.37億元……”5月12日,陜西君威農貿綜合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胡勇說。
據了解,2019年,商洛市在全省率先印發《大力開展消費扶貧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實施方案》、率先成立消費扶貧協會,推動建立了消費扶貧辦公室統領管理、消費扶貧協會運營、扶貧超市銷售“三大體系”,創新推行超市推銷、電商廣銷、主體直銷等“九大路徑”,推動群眾增收、企業增效、政府增稅實現了“三增三贏”。組織企業赴北京、南京等地參加展銷活動40多次,銷售金額21.3億元。
陜西省商洛市農業農村局局長劉清民在全省率先借助京東電商平臺代言助銷商洛特色農產品。
“今年春節以來,受疫情影響,交通管制,物流受阻,使商洛市一些農產品加工企業開不了工,部分農產品滯銷,為了幫助企業紓難解困,我們率先在全省借助京東電商網絡直播平臺,幫助企業銷售鮮板栗20噸、棗夾核桃7836袋,銷售金額51.8萬元,解決了企業的燃眉之急!”劉清民告訴記者。
據了解,今年一季度,為了幫銷“滯銷”農產品,商洛創新利用“學習強國”學習平臺等網絡平臺發布農產品供需信息和服務熱線,全市組織舉辦農產品消費扶貧年貨節、供銷年貨節以及各類網絡直播助銷推介活動260多場次,線上線下幫銷板栗、核桃等“滯銷”農產品8036萬元,助力扶貧產品高效對接市場、銷往全國。
“當前正值脫貧攻堅決戰決勝的關鍵時期,習近平總書記來我們商洛柞水考察調研,夸贊柞水把小木耳辦成了大產業,總書記的贊許和鼓勵,極大地增強了我們發展產業的信心和決心!”商洛市副市長李育江說,“下一步,我們將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在做大做強特色產業上持續加力、再添措施,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收官之戰!”
如今,放眼商洛,一個個宜居生態村莊躍入眼簾,一個個承載著希望與幸福的“綠色夢想”在山水間延伸,一個個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的特色產業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