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01 11:35:40
通訊員 黨宇杰 農業科技報-中國農科新聞網實習記者 馮玉龍
又到一年收獲季,陜西大荔“金蛋蛋”強勢來襲。5月28日,來自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教授學者以及諸多行業專家和企業家齊聚陜西省渭南市大荔縣,為大荔冬棗深化產、學、研合作牽線搭臺,巡診把脈,為大荔農業品牌升級添智賦能。
“大家看到的黃色燈照是我們經過長時間的測試研發,可以對冬棗進行人工補光,可以看得出,補光后的冬棗,要比沒有補光的果樣、色澤都要好很多,這就是我們校企對接形成的成果落地。”在大荔溫室冬棗光溫調控栽培技術研究與示范棚中,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林學院 助理研究員黃建向大家介紹道。
近年來,大荔縣堅持“借梯登高、借智興業”,建成多個專家工作站,與國聲智庫、民政部地名研究所等深度合作,聘請了盧耀如院士等多名專家學者,為大荔高質量發展把脈問診。去年9月,與吳普特校長就校地合作事宜進行了會談,圍繞沙苑子、黃花菜精深加工等達成了共識,共同組建了多支專家團隊,致力把大荔打造成為科技合作、成果轉化的新高地。
大荔果農通過網絡直播銷售冬棗
隨著校企合作成果的不斷延伸,大荔冬棗產業發展迅速,全縣冬棗面積42萬畝,年產量50萬噸,產值突破50億元。成為富民強縣的特色支柱產業,也是拉動大荔縣域經濟增長的強勁板塊。大荔冬棗因全國成熟最早、貨架期最長、品質最優、標準化最高、效益最好、品牌最亮深受全國消費者的喜愛,成為“G20杭州峰會專供水果,品牌價值44.94億元,連續四年躋身“中國果品區域公用品牌價值百強榜”20強。大荔被譽為 “中國棗鄉”“全國冬棗名縣”“農業生產標準化示范縣”。
各種規格的冬棗禮盒
據了解,大荔縣堅持“1+”發展思路,把冬棗作為產業興村龍頭產業,以質量塑品牌、以特色爭地位,堅決當好“守業人”。快速發展的大荔冬棗造就了步昌、范家等多個億元村。大荔冬棗將以更加開放的姿態,實現價值鏈與產業鏈的升級,引領百億級特色高附加值設施農業蓬勃發展,帶領群眾實現致富夢。
編輯:任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