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27 09:56:31
黨的十九大吹響了鄉村振興的號角。作為重慶6個綜合試驗示范區縣之一的南川區,緊密結合區域發展實際,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認真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著力推進新時代“三農”工作開好局、起好步,在創新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綜合試驗示范過程中,逐步探索出一條鄉村振興的新路,讓群眾看到鄉村的變化、感受到發展的溫度。
如今的南川,農業正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農民正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農村正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生態美
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家園
路寬街平,綠樹成蔭,院落潔凈……行走南川大地,整潔的村容村貌幾乎成為每個村莊的標配。
推進鄉村振興,人居環境整治是一場必須要打的硬仗。生態美、環境優,更是創新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綜合試驗示范的關鍵標志。按照全域整治的思路,南川開啟描繪美麗鄉村“山水田園、近悅遠來”的新圖景。常態化開展“三清一改”村莊清潔行動,在全市率先制定“一河(庫)一策”治理方案。扎實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創新農村垃圾收運和污水處理“投、建、運、管”一體化制度。立足村情實際,通過打造最美院落、美麗庭院等典型示范帶動,集中整治“臟、亂、差”現象,極大改變群眾的生活環境。
把功夫下在看不見的“里子”上,南川著力補齊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短板。2019年,全區建成“四好農村路”700公里,入戶便道140公里,新建和改造人飲工程34處,改造10千伏線路116公里,整治提升農村舊房4000戶,建設公共照明設施4000盞,進度全市前列。全區農村自來水普及率和集中供水率均達到100%,所有行政村實現了光纖、4G信號全覆蓋。
近年來,南川持續推進大規模國土綠化,全區森林覆蓋率突破54%,綠樹環抱著一個個鄉村。
除此之外,南川還積極優化農村生活、生產、生態空間布局,以生態農業園區5個鄉鎮為核心,集中力量打造1個綜合試驗示范片,選擇大觀鎮、木涼鎮、興隆鎮等產業規模、基礎設施條件、后續發展能力較好的3個鄉鎮作為綜合試驗示范鎮,在全區選擇5個行政村作為綜合試驗示范村積極建設,在27個行政村開展單項示范,構建“1+1+3+5+X”試驗示范格局,探索出一條農村安居樂業的新路子。
村綠了、路通了、環境美了,鄉親們的日子越過越舒心。
如今,一條條河流碧波蕩漾,道路兩側滿目綠蔭,一大批人居環境整治標桿村涌現在南川大地上,成為全市鄉村振興的一道道亮麗風景線。
生產美
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
南川區南城街道官地村是遠近聞名的蔬菜種植村,蔬菜生產旺季,每天上千噸無公害蔬菜送到主城市場。鮮亮水靈的各種蔬菜,裝滿了城里人的菜籃子,也鼓起了當地村民的錢袋子。
生產美、產業強,是創新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綜合試驗示范的基礎重點。南川聚焦科技、綠色、品牌、質量,加快構建現代農業體系。重點發展中藥材、古樹茶、方竹筍和南川米“3+1”特色優勢產業,培育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推進農業集約化、規模化、產業化經營,實現了農業由數量增長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
在興隆鎮金花村,叫響“一村一品”,鼓勵和引導村民發展藍莓和白茶產業,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和休閑農業,實現了美麗鄉村建設與產業發展的良性互動。
在大觀鎮金龍村,因村制宜建起了一批農家院,快速發展的鄉村旅游,優化了農業產業結構,壯大了農村經濟,縮小了城鄉差別……
如今,全區形成了中藥材、茶葉、方竹筍、南川米等上百萬畝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培育了中佳信藥業、百味珍中藥飲片、大觀沱茶、金山紅古樹茶、軒瑞公司、金禾米業等一批農業加工龍頭企業,各類農業市場經營主體達到2100余家,累計“三品一標”認證達到136個,復興“南川紅碎茶”傳統品牌,“南川米”獲評重慶市十大區域公用品牌。
抓住產業發展這個“牛鼻子”,南川農業走出了一條依托鄉村、融入主城、三產融合、互促共贏的特色發展之路。農村經濟蓬勃發展,農民收入穩定增長。2019年全區農林牧漁業實現產值80.41億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6079元,同比增長9.9%。
生活美
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
“發展產業,有技術和沒技術完全是兩碼事。”南川區南平鎮天馬村11組的楊洪杰說起職業農民技能培訓感慨不已。以前全靠自己摸索,生豬死亡率高,不但虧本賠錢,更打擊信心。通過培訓,現在生豬存活率已提高到98%,不但借此將生豬養殖規模擴大到2000多頭,還成立了農業公司,發展中藥材、茶葉等特色產業,成為村里公認的“土專家”。
讓農民成為鄉村振興的主體,南川始終把提升農民素質,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中之重。近年來,南川區積極做好人才“引、育、管、用”文章,著力建設鄉土人才隊伍,連續出臺多項人才振興政策措施,把原本在外的本村人才留下、把頂尖的專家請來、讓普通農民變成技術工人,激勵各類人才在農村廣闊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華、大顯身手。
生活美、能致富,是創新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綜合試驗示范的根本目的。把廣大農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轉化為推動鄉村振興的動力,除了物質富,更要精神好、鄉風好。
推進鄉村振興,南川深入開展基層黨建提升行動,創新成立了區鄉村振興核心區書記工作室,每個工作室成員由6個鄉村振興核心示范村書記組成。同時從全區“五大振興”工作部門中選任8名導師,設立書記工作室導師團,每名導師結對幫帶1-2個村,從黨建、農業產業等方面著手,開展“一季度一活動、一活動一主題”的集體指導,形成基層黨建提升與完善農村治理的互促互動。
同時,南川緊緊扭住鄉風文明建設不放松,結合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構筑了“點、線、面”全方位的文明實踐陣地網絡,實行“部門聯動、隊伍聯抓、陣地聯用、活動聯推”四聯工作法,同步建立線上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通過典型精神激勵、傳統文化滋養、新時代文明引領,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
振興數據》》
——看產業
持續培育壯大中藥材、古樹茶、方竹筍和南川米“3+1”特色產業,建成35萬畝中藥材、11萬畝茶葉、23萬畝方竹筍、32萬畝南川米規模化種植基地;大力發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啟動“大觀原點”游客集散中心建設,建成漫居·有點田、銀杏樹下、懶懶山谷等一批“網紅”民宿,鄉村旅游接待游客年均增長20%以上。
——看人才
開展市級大規模職業技能提升行動試點,新增農村實用人才6700人,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和現代青年農場主1300人;開展“南川巧媳婦”“南川采筍工”“茶葉土專家”等培訓1414人(次);選拔182名農村青年參加電大學歷免費培訓;累計回引農村勞動力返鄉就業創業1.2萬人;招募“三支一扶”大學生和西部志愿者48人,引進鄉村振興規劃、建設、管理等領域專業人才269人,爭取國家“三區”科技人才和市級特派員29人。
——看文化
實施鄉村文化振興“百千行動”試驗示范工程,按照“十二個一”標準,率先啟動3個示范鎮、17個示范村建設;成立全市首個新時代文明實踐培訓基地,建成鄉鎮文明實踐所34個、村文明實踐站244個;按照“七個一”標準升級改造鄉鎮(街道)、村(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250個,覆蓋率達到90%以上,獲評全國文明村鎮3個。
——看生態
常態化開展“三清一改”村莊清潔行動,行政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比例達100%,評選最美院落、美麗庭院等270個;完成10個鄉鎮污水處理廠技改工程,累計建設鄉鎮二級、三級污水管網108公里;扎實推進農村“廁所革命”,累計完成無害化衛生廁所改造2.1萬戶。
——看黨建
推行村企黨組織合作共建,38家企業與所有鄉村振興示范村結對;整頓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23個,全面排查244名村級黨組織書記履職情況,調整充實村級黨組織書記24人;全覆蓋多元化選派鄉村振興示范村“第一書記”37人;探索組建了2個區級和11個鎮級鄉村振興“書記工作室”;開展抓黨建促鄉村振興黨員骨干示范培訓,動態保持農村本土人才200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