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25 19:21:23
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獸藥飼料監察所副所長 張莉:要加大農產品品牌培育力度
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志被統稱為“三品一標”。在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人們對吃的要求正從吃飽到吃好轉變,而“三品一標”更是成為吃好的標準之一。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獸藥飼料監察所副所長張莉表示,農業農村部為了積極推進安全優質農業產業化進程開展的“三品一標”品牌提升活動進展顯著,但也不乏問題所在,這就要加大農產品品牌培育力度,加強農產品品牌建設,以滿足人們對吃好的需求。
農業農村部為了積極推進安全優質農業產業化進程,于2012年啟動了“三品一標”品牌提升活動,但存在的一些問題制約了品牌提升工作的進一步發展。比如“三品一標”發展不均勻。東部沿海地區覆蓋率高,農產品品牌數量多,地理標志農產品數量高。而在中部、西部“三品一標”產品年產量較低,總量難以滿足市場需要,整體發展不足、不均勻。市場“三品一標”以次充好,冒充“三品一標”現象時有發生,源頭追溯管理難。監管力量相對薄弱,基層相應的工作人員力量明顯不足,工作壓力大。“三品一標”仍有賴于政策扶持推動,產業發展內生動力與外在積極性疲弱。企業只能依賴政策扶助,難以獨立發展。“三品一標”的品牌優勢也沒有充分體現,產品成本高銷售價格卻上不去,無法體現優質優價。
對此,張莉代表提出5點建議:
1.加大農產品品牌培育力度。對于中西部地區加大支持力度,打造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大力推動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基地建設。
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進“三品一標”發展專項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增加對產地環境監測費的直接補貼,增加對綠色有機農產品生產基地的獎補,增加對綠色有機生產資料認定(認定費和產品檢測費)的獎補。通過補貼降低“三品一標”生產成本。
3.提高企業獨立自主能力。實施農產品認證體系建設和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工程,將“三品一標”認證登記與質量追溯列入獎補。
4.加強農產品品牌建設。對農產品品牌工作進行統籌規劃,強化品牌農產品質量支撐,通過品牌化發展來提高農業附加值。
5.將“三品一標”與促進鄉村產業相結合。將認證“三品一標”農產品作為扶貧重點,加快“三品一標”基地建設,努力實現“鄉鄉有產業,村村有項目”,為農民脫貧摘帽,增收致富樹牢產業根基。
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獸藥飼料監察所副所長 張莉:以中藥材產業帶動鄉村脫貧
2020年是脫貧攻堅戰的決勝之年,不想卻趕上了新冠肺炎疫情。而抗擊疫情過程中,中醫藥的作用再次被人們關注和重視。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獸藥飼料監察所副所長張莉表示,發揮巨大作用的中藥材廣植于我國貧困地區,中藥材種植更是這些地區貧困人口收入的重要來源之一。如果在這些適宜種植中藥材的地區發展中藥材產業,使之成為當地鄉村振興的支柱性產業,就可實現貧困地區的內源性脫貧。
張莉代表表示,種質資源是提高中藥材質量的關鍵和源頭。多年來,藥農只種不選,自繁自用,種質退化、混雜現象嚴重,導致藥材產量低,有效成分含量不穩定,直接影響了藥材的品質與臨床療效。所以在特定自然條件和生態環境的區域內所產的藥材,以一定的栽培技術和采收加工方法取得的道地藥材才能保證質優效佳。可見道地藥材種植的重要性。
張莉代表建議:設立中藥材產業發展專項資金,重點支持野生種質資源保護、生產標準、質量檢驗、倉儲物流、加工研發等體系建設等。強化地方政府對中藥材晾曬、科研、加工等用地需求保障,鼓勵保險公司開發主要道地藥材種植險種,提高產業抗風險能力。建議依托種質資源優勢區或中藥材產業聚集區,因地制宜建設瀕危稀缺道地藥材生產基地,開展野生資源保護和撫育,加強野生撫育與人工種植馴化技術研究。引進規模大、實力強的中藥飲片加工企業和中成藥生產企業,建立“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在原料加工、產品研發等方面的優勢,深入挖掘道地藥材的藥用、食用、保健、化用價值,延長產業鏈條,提高中藥材產品附加值。同時,建立制度保障機制,推動“產業”變“支柱”。強化中藥材生產、加工、流通環節調度,引導產業做大做強,市場規范有序,充分發揮中藥材產業“特色”“高效”屬性,使之成為鄉村振興的支柱性產業,實現貧困地區的內源性脫貧。
全國人大代表、萬山鎮電子商務服務中心負責人 華茜:請給農村銷售員多一點支持
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讓很多人認為電商的大好時代到來了。果真如此嗎?全國兩會代表華茜正是在最基層農村從事電商的相關工作,幫助農戶、合作社銷售農產品,以推動當地特色農產品推廣。華茜代表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對農村農產品銷售的影響不小,雖然她自己是從事農產品電商這一行,但不是像有些人認為的因為疫情電商更好做了,依然感到壓力?;ヂ摼W經濟一定是與實體經濟相關聯的,實體經濟受到沖擊,自然會影響到互聯網經濟。她還表示,這次突發的疫情也暴露出一些問題,比如老百姓居安思危的能力差,缺乏對突發事件的應急能力。而企業層面也應加強對突發事件應對能力的準備和提升,比如疫情下要控制好資金鏈,首先保證企業的生存,才能談到之后的恢復與發展。
華茜代表今年帶來兩個建議:一是關于改善農村上世紀60年代前出生老人的養老問題。這批老人隨著年齡的增長從事農務勞動的能力在減弱,目前他們的補貼——“老人錢”并不高,而比起生活實際所需還有差距,建議提高這部分待遇。二是關于加強改善互聯網營商環境的建議?,F在互聯網平臺很多,各種經營性平臺也各具千秋,但同時存在一些問題??赡苁瞧脚_方面的問題,也可能是個人的,而只有維護好互聯網營商環境才能促進其健康良性有序地發展。
對于“十三五”期間感觸,華茜代表表示,鄉村產業結構的變化非常明顯,傳統的農產品正在從產品向商品轉變,單一農產品銷售正逐步向產業鏈發展,這是一個很好的變化。此外,在農村,農民的思想正變得更加開放與融合,很多農民在抱團發展,他們可以聯合起來,合作生產和經營,以提高收益。
對于即將到來的“十四五”,華茜代表希望政府能關注在農村做農產品銷售的這樣一個群體,他們有時候比農民更了解他們自己,更了解農產品。希望能出臺一些政策,對這樣的銷售員群體予以支持,以助其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作出更多貢獻。
全國人大代表、廣西植保站副站長 王華生:未來我會持續關注“三農”問題
因為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國兩會延期至5月底召開,但兩會代表和委員們并沒有因此而放松。全國人大代表、廣西植保站副站長王華生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疫情之下,我們更感受到國家的力量。這種突發事件沒有經驗可以借鑒,但我們國家的政策措施是科學有效的,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由于中國的體量大,自然會遇到更多的困難,但相信在今后的時間里,我們國家在民生方面會有更多舉措,微觀決策上也會更加精準。而疫情之下,我更關心民生問題,關心‘三農’問題,這也是我未來將一直關注的問題。”
王華生表示,圍繞“三農”問題,他很關注“吃”。這不是簡單地把食物送到嘴里,而是與之相關的各個方面,包含從種到收、從收到賣的問題,也包含從量到質、從科學(種)到安全(吃)的問題。以廣西的柑橘為例,今年疫情期間,部分地區的柑橘滯銷,影響不小,也因此影響到農資的銷售。農產品沒有銷售出去,農民就沒有資金采購下一季所需的農資,在這條產業鏈上的各個環節都會受到影響。
去年,王華生代表與其他幾位代表聯合提出了關于柑橘黃龍病防控方面的建議,涉及冷鏈物流、無病毒苗、柑橘黃龍病基礎研究、省際間聯防聯控以及制定黃龍病防控國家技術標準等一系列建議,均得到有關方面回復。還有在“十三五”提出的關于促進富硒產業發展等方面的建議,也得到了肯定回復,各地富硒產業也得到了更好地發展。今年他又在加強基層植保工作等方面帶來了建議。
面對即將到來的“十四五”,王華生表示將繼續關注“三農”問題。一是關于知識產權保護的問題,這也包括農業上的知識產權保護,“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如果假冒偽劣現象嚴重,就會影響到創新的積極性和效果。二是農業生產結構的平衡問題。農產品的總量,包括分類農產品總量變化一般會影響到它的價格。這就需要科學地引導和安排種植,使量價平衡,農業生產平衡。三是職業農民的保障體系建設問題。農業生產難,農民種地難,想種好地更是不易?,F在提倡發展新型職業農民,而建立一個科學的職業農民保障體系,讓其收入穩定,他們才有可能更專心地去從事農民這個職業,去鉆研農業生產的創新,也就是要保障專業的人去做專業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