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19 18:48:21
浙江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萌發地,也是“兩山”理念的發源地。習近平總書記此次浙江之行發表的重要講話進一步深化了“兩山”理念,強調“把綠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銀山做得更大,讓綠色成為浙江發展最動人的色彩”。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和殷殷囑托,是我們最重要的工作遵循和行動指南,讓我們農口干部倍感振奮、倍覺激勵、倍受鼓舞。我們理應學在深處、干在實處,增強“窗口”意識,加快“兩山”轉化,為把衢州打造成為浙江大花園最美核心區和鄉村振興、“兩山”轉化的重要窗口而努力拼搏。
一、增強“窗口”意識,強化“窗口”擔當。總書記指出,“生態本身就是經濟,保護生態就是發展生產力。”鄉村振興,我們衢州有基礎、有條件,也要有這個決心和信心。市委提出的“3752”黨建治理大花園體系,就是衢州鄉村振興最好的設計藍圖和作戰方案,是一套系統集成的鄉村振興解決方案。特別是“七個篇章”與總書記提出的“六個鄉村”完全吻合,充分說明了這套體系的前瞻性、科學性和可操作性。衢州的實踐已經證明,這套體系就是一把打開鄉村振興之門的“金鑰匙”。鄉村振興看衢州,衢州可以出經驗、出樣本、出模式,可以成為“重要窗口”,我們要有這樣的目標、這樣的決心、這樣的膽氣。我們農口的干部就是要按照“3752”頂層設計,保持定力、聚焦聚力、集成發力、竭盡全力,以更大的力度、更快的速度、更高的標準堅定不移抓下去。
二、打好“收官戰”,決勝“高水平”。今年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之年。要對標指標奔小康,確保全市農林牧漁業增加值增長2%,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低收入農戶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以上,增幅繼續位居全省前列。要補齊短板奔小康,圍繞農民和低收入農戶增收、村集體“消薄”、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補短板等重點,細化量化指標化項目化,千方百計補齊短板、增強弱項,讓小康的成色更足。要守好底線奔小康,“三農”是發展的“壓艙石”,糧食、生豬安全事關國計民生。我們要千方百計復耕閑置農田、擴大糧食種植面積、搶抓規模豬場生產,確保基本農田、糧食播種面積和產量有增無減,確保完成174萬頭的生豬出欄目標,為全省糧食生產、生豬保供作貢獻。
三、聚焦“風光帶”,續寫“新篇章”。今年是開啟農業農村基本現代化的打基礎之年。去年市委、市政府精心謀劃的總長280公里、總面積近1000平方公里的“衢州有禮”詩畫風光帶,就是鄉村振興的主平臺、主戰場,也是展示衢州“兩山”轉化成果的重要窗口。我們續寫黨建治理大花園的新篇章,就是要聚焦風光帶,按照空間規劃率先在這里明確、資源要素率先在這里集中、土地流轉率先在這里完成、改革創新率先在這里試點、書記縣長率先在這里負責“五個率先”的要求,做細做實“七個篇章”,創新突破、久久為功。
1.保持原生態,讓風光帶更美麗。生態是衢州最大的底色,是我們的獨特魅力和后發優勢所在。我們要珍惜生態稟賦,把風光帶沿線的地形地貌、鄉土鄉愁、古跡遺址、文化民俗等保護好,保持原生態,展現鄉土味、鄉親味、鄉愁味。我們抓農房整治、鄉村未來社區、“一村萬樹”、“一米菜園”以及“垃圾革命”、“廁所革命”、“污水革命”,目的是要給鄉村除塵、除污、添綠、增彩,是為了讓鄉村更像鄉村。改造的過程要避免城市化,防止千篇一律、整齊劃一,這樣才能打造出一條原生態、令人流連忘返的風光帶,真正讓鄉村更“香”。
2.狠抓綜合體,讓風光帶更誘人。產業是風光帶的脊梁和支柱,業興則人旺。離開產業、離開項目,風光帶就只是一條交通帶、景觀帶。我們要在統一規劃、統一管控的基礎上,按照三產融合、產村人文融合的理念,謀劃大項目,招引大主體。要加快推進中國運動汽車城、奧陶紀景區、六春湖、新田鋪、金色同弓等90個重點項目建設,謀劃入庫20個以上億元項目。要充分利用風光帶兩側、沿線的江心島、農田等資源,按照“一縣一園”的思路,打造具有農業特色,同時融合運動、文化、游樂、旅游、康養的產業綜合體,有規模、有特色、全融合,以此來培育鄉村振興產業集群。要結合各地實際,加快推進鄉村版未來社區建設,沿風光帶打造沙灣、盈川、團石等一批精品文化村落。
3.打好運動牌,讓風光帶更動人。鄉村是最好的運動場、大樂園。用運動集聚人氣。消費升級時代到來,我們要把運動作為四省邊際生態旅游協作區中的一塊大招牌,把風光帶打造成運動帶、活力帶、康養帶,把衢州打造成為一座好玩的、可體驗的、吸引人的城市,讓長三角、全國乃至全球的“運動派”都來體驗、來消費,動起來、好運來、健康來。用運動成就產業。運動不單是生活方式,更是消費方式。圍繞運動,有賽事、有研學、有旅游、有裝備、有表演、有娛樂、有文化、有生活,它本身就是一個很大的產業鏈、生態圈。風光帶上的好山好水、森林田園、綠道古道,正是不可多得的寶貴的運動資源。我們要積極引進一批有實力、有情懷的專業主體來投資、開發、建設、運營,激活這些沉睡資源,做大美麗經濟幸福產業,以運動賦能城市,用運動振興鄉村。
4.用好數字化,讓風光帶更智慧。數字是推動鄉村振興的一個新的引爆點。我們要以省級數字鄉村試點示范市建設為抓手,推進鄉村產業、治理等數字革命,用數字為鄉村大花園賦能。做強數字農業。深化與阿里、華為等大企業的合作,大力發展數字農業,加快航天智慧農業產業園等項目建設,打造“智慧農業”云平臺,推進種植養殖、運輸、銷售、監管、溯源等數字化、智能化,建設一批數字農場、數字牧場、數字田園的示范樣板。要把數字化的基礎設施配套作為一項重要內容,納入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驗收標準。做好數字營銷。全面推廣“村播”模式,通過“村播”這一平臺、載體,提升、培養新時代新農人,推動“三農”工作從“造物”向“造人”再到“出品”“成業”的轉變,這就是新時代的農民素質工程、農產品品牌工程、農村產業振興工程。要做大做強“村播”基地,通過一系列的培訓和“造星計劃”,讓全國的“村播”網紅、明星集聚到衢州,讓“村播”從一個特色IP變成一項特色產業,讓衢州成為全國的“村播”產業中心、孵化基地。做優數字治理。在全市全面推廣“模塊化+村情通+網格化”的治理模式,線上線下打通融合、做細做實,推動工作集成、資源集成、信息集成、力量集成,形成一套數字化、網格化的鄉村治理體系,打造數字版的“楓橋經驗”,為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創建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