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12 16:47:24
這是一方古老而神奇的沃土這里傳承著古老的農耕文明這是一方年輕而神奇的沃土因創新而生,因創新而興這就是中國第一個“國字號”農業高新區——中國農科城楊凌
近日,一封來自國務院辦公廳督查激勵通報——《對2019年落實有關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實干成效明顯地方予以督查激勵的通報》,再次刷新了人們對這座城的認知,也讓人們看到了這座城的硬實力。
在這份通報中提到,楊凌在推動“雙創”政策落地、促進創業帶動就業、加強融通創新、扶持“雙創”支撐平臺、構建“雙創”發展生態、打造“雙創”升級版等方面大膽探索、勇于嘗試、成效明顯。
沒有隨隨便便的成功,我們所羨慕的一切,都是有備而來,誠然楊凌也不例外。
2019年,楊凌緊緊圍繞《國務院關于推動創新創業高質量發展打造“雙創”升級版的意見》《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支持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發展若干政策的批復》,聚焦現代農業、農業科技服務、“互聯網+農業”等領域,只爭朝夕、勇于創新,真抓實干、不負韶華,通過政策扶持、基地支撐、優化服務、區校協同、國際合作等路徑,厚培發展沃土,打造形成農業特色鮮明的“全域化”雙創基地,有力地促進了楊凌高質量發展,推動了農業“雙創”國際化,“雙創”種子在這方沃土上遍地生根、開花結果。
“雙創”生態更優了
市場更有活力了
小微企業是創業的主渠道,也是創新的主力軍。
在全國掀起“雙創”熱潮的背景下,如何優化“雙創”生態,吸引這些“雙創”主體——楊凌給出了如下的答案:
先后出臺30多項促進“雙創”的政策措施、專門梳理形成政策核心條款清單109條、制定政策落地服務流程圖25張;
企業開辦,全程網辦,1.5個工作日辦結,全國首創“微信辦照”,實現“隨時隨地、遠程辦照”;
啟用6000平方米政務服務中心,推行“一網、一門、一次”高效便民政務服務模式,20多家公共服務和行政審批單位共565項事項進駐中心,政務服務事項網上可辦率95%,位列全省第一;
設立西北首個“出口退稅流轉金”,實現“當日辦結、當日退稅”,全面降低了企業運行成本;
堅持放管結合,營造公平市場環境,全區農戶信息入庫100%,打開金融機構進入農村創新創業之門;
加大財稅支持,預計全年減免金額可達11億元,切實降低了企業負擔;
設立種子孵化資金、人才專項、成果轉化、產業扶持等專項資金金額超過2億元;
開展品牌化“雙創”活動,成功舉辦“鄉村振興”專場路演會,遴選5個優秀項目登上央視,全年開展各類雙創活動310場次;
……
春江水暖鴨先知。雙創生態環境好不好,各類市場主體最具發言權:2019年新登記各類市場主體4274戶,同比增長10.3%,其中新增企業1538戶,同比增長11.5%;區內共有各類市場主體1.7萬戶,從業人員7.2萬人。
顯然,在“雙創”生態打造方面,楊凌拿出了滿滿的誠意。當然,市場主體這個“考官”亦給出了楊凌星級好評。
農業科技人員 大學生 職業農民
成為楊凌三大創業主體
土里能生金?土里能掘金?在農科城這可不是什么新鮮事
姜義亮是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博士生,但和其他同學不同,讀書期間,他就下決心“不找工作”了。
“不少地方環境問題突出,對土壤修復和改良需求激增。我們都是學土壤專業的,這不正是‘用武之地’嗎?”正是認準了這一點,加之有政府的“雙創”配套政策支持,姜義亮和3位博士、博士后創辦了錦華生態技術有限公司。
就這樣,4位“85后”高知“搖身一變”,成了“土壤醫生”。
開展“創新創業校園行”活動,走進高校院所推介雙創政策、深入對接優秀創業項目,招引入駐大學生創新創業示范基地,并在貼息貸款、項目補助、辦公場所以及保障房免費、社保補貼等方面給予支持。目前累計引進培育大學生企業400多家。
在楊凌,不光有姜義亮這樣的“大學生創客”。
凱瑞生物、龍翔數字、由趙政陽教授團隊發起成立的瑞雪瑞陽蘋果發展聯合會……楊凌大力支持科技人員攜成果創業,不斷提高科技人員成果轉化收益比例,激勵了一批大學院所科技人員入區創辦企業、一批教授工作室入區發展。
“做給農民看,教會農民干,幫著農民賺!”這是楊凌職業農民創業創新園負責人馬新世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誰承想,前些年的老馬只是一名靠天吃飯的普通農民,但憑著一股子對農業新技術新知識的鉆勁兒,背靠楊凌豐富的科教資源優勢,馬新世和區內的300多名農民朋友一道,參加政府的技術培訓,搖身一變成為一名職業農民,并自主創業當上了“老板”,并通過他們帶動6000多人實現就業。
科技帶動、示范推廣是楊凌肩負的國家使命。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僅2019年,楊凌就面向旱區培訓職業農民4.5萬人次,新增1175人獲楊凌農民技術職稱證書,全國累計獲證人次1.6萬名,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1000多名職業農民入駐職業農民創業創新園學習生產與經營管理。同時,積極發揮農科教資源優勢,建設農業科技示范推廣基地、開展農業科技培訓,帶動貧困地區農民創新創業。2019年在省內外新建示范推廣基地26個,基地總數達到344個,預計實現示范推廣面積超過9千萬畝,全年示范推廣效益220億元。
科技創新基礎好
成果轉化效益顯
同樣是在這個生機盎然的五月,2019年5月20日,2019年首屆全國(楊凌)油菜科技大會暨全國冬油菜新品種觀摩展示交易會在農業硅谷楊凌舉辦。
這場本由楊凌幾家油菜育種研究機構共同發起的“小會議”,出人意料地成了我國油菜人的一場專屬“聚會”,更是吸引了中國油菜領域三大“宗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傅廷棟、官春云和陜西雜交油菜之父李殿榮,以及國內50多家優秀科研機構、種業企業等300余人齊聚楊凌,共同見證我國油菜產業發展和科技交流盛會,見證農業硅谷的“油菜芯”是如何打造的。
2018年10月,國務院第三次就進一步支持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發展若干政策作出批復,著力推動楊凌實現高質量發展。
《批復》明確支持中國科學院等國內外科研單位在楊凌示范區設立研發機構;支持楊凌示范區依托區域農業高校和科研院所,建設面向干旱半干旱地區農業科技創新的國家級科研平臺。
無疑,農業科技成果產業化關乎著楊凌的未來!
《批復》下發后,熟悉楊凌的人都會明顯感覺到楊凌正加快邁出“走出去,引進來”的步伐,正在加快推動“核心示范、帶動旱區、服務全國”的科技大布局,正在加快建設中國農業的高地。
所謂“高地”,其實就是一個聚集各種資源和要素的“洼地”,尤其是楊凌,農業“雙創”呼喚升級版,眾創田園需要“旗艦店”,楊凌示范區科創中心(大學科技園)應運而生。
特別是自2019年以來,楊凌深入推動區校融合發展、協同創新,建成科創中心和大學科技園,引進科研院所和創新性企業,全面推動區內兩所大學與示范區“優勢互補、資源共享、深度融合”,讓高校科創成果迅速轉化為優勢產業資源,為示范區高質量發展再增新動能,培育形成了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場前景廣的優秀創新源。2019年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4.92億元,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省科學技術獎13項,引進培育創新創業團隊780家,高新技術企業34家、科技型中小企業36家、示范區級瞪羚企業33家,其中楊凌美暢新材料有限公司為陜西省首家獨角獸企業,榮獲2019年“中國百強企業獎”。
科教資源豐富,區校融合特色鮮明成為楊凌的比較優勢。
楊凌不僅把資源優勢轉化成了產業優勢發展優勢,更是化優勢為勝勢。2019年,楊凌農業科技成果交易中心建成投入運營,設立規模為10億元的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推動各類科技成果在楊凌展示交易,年實現技術合同交易1.78億元,其中“西農511”新品種技術轉讓費490萬元,陜西省雜交油菜研究中心“榮密1號”“秦油1721”“秦雜油7號”新品種生產經營權轉讓收益預計達450萬元
“雙創”平臺作支撐
國際化“雙創”有特色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芬芳美麗滿枝椏……”
在第100期援外培訓結業典禮上,來自斯里蘭卡的學員代表庫瑪麗用中文深情演唱這首耳熟能詳的中國民歌《茉莉花》,這也表達了本期來自30多個國家的120余名學員對中國和楊凌的感激之情。
以農為本、教民稼穡是楊凌這塊土地源遠流長的歷史;躬耕大地、不忘初心是楊凌永恒不變的主題。
加強現代農業國際合作交流,積極融入“一帶一路”,作為中國四大農業技術援外培訓基地之一,2019年楊凌不僅為絲路沿線國家培養了1000多名農業官員和技術人員,還先后合作建立了13個國際科研創新合作平臺,中哈、中吉、老撾等一批境外現代農業產業園建成運行,其中有4個境外農業基地園區由楊凌企業參與建設,目前正在全力推進上海合作組織農業技術交流培訓示范基地建設。
不僅如此,楊凌還積極搭建農業特色“雙創”支撐平臺,強化科技創新支撐。僅2019年就新增農業專業孵化器面積10萬平方米,孵化總面積80多萬平方米。引進農業物聯網、云服務平臺4個,各類專業化服務平臺達20多個;新增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省級院士工作站1個,區級技術創新中心2個。建成了楊凌“雙創”在線服務平臺,為區內企業提供全方位的“雙創”服務,形成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服務模式。
正如歌中所唱的“芬芳美麗滿枝椏”,楊凌國際化“雙創”特色愈來愈鮮明,在全球多地溢散著沁人的芬芳,并成為楊凌標注在海外農業中最顯著的符號。
引金融活水
潤“雙創”之花
聽說過給人買保險,給車子、房子上保險的,但您聽說過給豬牛羊、水果苗木蔬菜買保險嗎?即便想買真有這險種嗎?我告訴您,這險種還真有。
作為全國首個農業保險創新試驗區,楊凌以制度創新為核心,積極推進金融產品創新,先后在全國創新推出多個農業保險產品:
在全國突破性地開展水果價格、肉牛價格及糧食產量等農業保險試點。繼創新試點了“銀保富”設施蔬菜、育肥豬、仔豬、肉牛、苗木、葡萄和蔬菜價格指數保險等系列農險產品之后,2019年創新推出了價格指數保險、土地流轉履約保證保險等8個政策性農業險種,并繼續在全省示范推廣。
首創“生物資產動態評估浮動抵押貸款”,放貸金額5060萬元,取得階段性進展;建立線上平臺,“銀稅互動”“納稅e貸”“小微快貸”等一批線上金融創新產品相繼投放。加強信用融資產品供給,與螞蟻金服合作建立農村征信授信模式,為楊陵區農村人口授信額度3.56億元。
積極探索區域股權融資,與陜西股權交易中心合作設立“農科板”,目前已經實現10家科技類公司掛牌,為企業在國內外資本市場上市奠定了良好基礎。
設立“1+6”創業投資基金,即發起設立1支產業引導母基金和6支子基金,其中楊凌天使投資基金、種業基金已選投項目,科技成果轉化、裝備制造產業、食品加工產業、生物醫藥產業4支子基金設立工作正在加快推進。
……
有了金融活水的浸潤,楊凌“雙創”之花花開愈艷。
成績代表過去,奮進書寫未來。
“要讓科技創新成為增強楊凌話語權的重要支撐。” 4月27日,楊凌示范區黨工委書記李婧在調研“雙創”工作時表示,楊凌將全面提升全域科技創新能力,形成核心帶動、多點支撐的發展空間格局,努力將楊凌打造成在中國農業科技創新領域具有最寬松的轉化環境、最普惠公平的扶持政策和最有力的保障措施所在地,讓楊凌成為創新創業者的樂園。
奔涌吧!后浪!我們相信只要心中有夢想 腳下有力量來楊凌踏浪的你一定會迎來燦爛的明天!
記者:王曉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