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11 10:45:10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一直以來都是農民朋友們非常關心的一個問題。這一項改革涉及了億萬農民朋友們的切身利益,是農村集體經濟制度的重大創新。在之前,我國僅僅在試點的省份開展了這一項改革,而近段時間,有報告提出,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將會擴大到所有的涉農縣。那么下面小編就對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作出解讀,我們一起來看看。
一、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進展
自2015年以來,已經有15個省份、89個地市、442個縣(市、區),進行了改革試點,已經覆蓋了我國80%左右的縣(市、區)。目前,全國已經有超過了36萬個村完成了改革,共確認了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有6億多人。
在這80%的試點縣中,大部分試點縣都已經積累了成功改革的相關經驗,可以為后續的改革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導工作。
中國國務院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的一份報告中提出,2020年我國要實現改革試點省級全覆蓋,力爭改革的覆蓋面擴大到所有涉農縣。
二、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內容
農村集體資產目前主要有三大類別,分別是:
第一類: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森林、山嶺、草原、荒地以及灘涂等資源性的資產。
第二類:用于經營的房屋、建筑物、機器設備、工具器具、農業基礎設施、集體投資興辦的企業以及其所持有的其他經濟組織資產份額、無形資產等經營性的資產。
第三類:用于公共服務的教育、科技、文化、衛生及體育等方面的非經營性資產,其中包括了村里的衛生所、學校,體育設施和圖書館等。
這三大類別的資產是屬于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主要財產,是農業農村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也是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主要內容。
1、就經營性資產而言,通過股份或份額的形式量化到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確權到戶,并積極發展多種形式的股份合作,明確集體經濟組織的市場地位,加強集體資產運行管理監督,落實集體收益分配機制。
2、就非經營性資產而言,在清產核資基礎上,建立健全臺賬管理制度,探索實行集體統一運行的管護機制,確保其更好地為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提供公益性服務。
3、就資源性資產而言,落實法律法規政策,健全完善登記制度,鞏固已有確權成果。對于未承包到戶的集體資源性資產,要摸清底數,明確權屬,按照已有部署繼續開展相關確權登記頒證工作。
三、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需要重視的問題
1、外嫁女“兩頭空”
外嫁女在村集體成員身份確認時極易出現“兩頭空”的情況,其實這不僅在集體資產改革中有體現,曾經土地分配中也有出現,目前相關政府已在研究預防此類現象的方法,對于已出現的情況也會妥善解決。
2、集體資產經營管理水平不高
之所有要進行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就是為了將閑置的農村資產進行盤活,但是由于管理人本身水平不高或政策力度不足,導致實際情況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為此,相關政府正在研究相關政策以及健全相關法律制度,力求將改革效果最大化。
綜上,就是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介紹,今年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力爭覆蓋所有的涉農縣。據了解,整省的試點方案內容將會由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進行審核后,再分省批復,全部的試點任務到2021年10月底前將基本完成。在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后,農村的居住環境得到了改善,村內的就業崗位也有所增加,農業產業發展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整體來說,還是有很多好處的。對于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你還有什么想要了解的嗎?歡迎大家評論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