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欧美另类,久久99精品久久久噜噜最新章节,北条麻妃久久99精品,欧美日韩中文在线,精品国产一级,a级特黄一级一大片多人,国产成人在线免费观看视频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1120180013
> 首頁 > 農機 > 正文

農機下地“顯身手”,貴陽山地農業“加速跑”

2020-04-23 17:43:27   

近年來,貴陽市因地制宜,在政策推動、資金拉動、項目帶動下,大力推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發展,為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沒有農業機械化,就沒有農業農村現代化。”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是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提高農村生產力的重要基礎,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支撐。 

實現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雙贏” 

眼下,貴陽各地正迎來春耕生產高峰期,也是各地農機專業合作社和農機大戶最繁忙的時節。 

“我們已經完成了4000多畝耕地的起壟、開溝服務。”修文縣遠澤農機服務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張遠澤說,今年合作社的春耕服務訂單比去年增加了將近4000畝。成立7年的遠澤農機服務農民專業合作社,擁有各類農業機械60余臺套,吸納了30多名農機手,作業服務范圍已經從修文縣逐步延伸到周邊縣市,每年的收入可達80萬元。 

開陽縣田沖村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擁有5臺拖拉機、4臺旋耕機,除了翻耕合作社的種植基地,還以每畝100余元的價格對外提供服務。作為國家級農民合作社示范社,田沖村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不僅提供農機社會化服務,還不斷利用農業設備促進農業產業發展。 

“農機服務解決了村民們過去耕地難、成本高的問題,每年節約成本10余萬元,對外服務還能創收20萬元。”田沖村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于東說,除了耕作機械化,烘干機、組合冷庫等農機設備的使用,也幫助合作社在發展精品水果、辣椒、食用菌等產業項目方面提升了經濟效益。 

于東介紹,田沖村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有1700畝辣椒種植基地,年產量達170萬公斤。過去遭遇銷售不暢時,村民只能看著辣椒爛在地里,損失慘重。痛定思痛后,田沖村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購進了一臺果蔬烘干機,用烘干機制作干辣椒,規避了鮮辣椒銷售市場波動帶來的風險,提升了產品的附加值。同時,用果蔬烘干機對外提供服務,每年能增收2萬元。 

此外,田沖村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添置制肥機以后,每年可增收24萬元,使用組合冷庫實現果蔬錯峰銷售,使每噸果蔬的銷售價格提升了2000元。 

于東算了一筆賬:田沖村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通過提供農機服務,每年帶來的直接經濟效益可達91萬元,共帶動16戶貧困戶脫貧增收。 

農業生產進入機械化為主新階段 

今年春耕開始后,息烽惠農農機合作社負責人陳明凱便著手調派農機,搶抓時節為息烽縣石硐鎮各村蔬菜保供基地的種植大棚、露天種植區提供服務。 

“一臺拖拉機一個機手,一天能耕20畝地,效率遠遠高于傳統農耕的人力和畜力。”陳明凱說。 

耕種時節“鐵牛”忙,這是近年來貴陽市大力推進農業機械化發展的直觀成果。 

與平原地區使用大型農機的情況不同,地處丘陵山區的貴陽,從土地零碎、坡度大等實際情況出發,在多年因地制宜的實踐中,積極引進推廣小微型農機裝備,發展農機專業合作社開展社會化服務,農機裝備總量持續增長,農機作業水平快速提高,生產效率不斷提高。 

目前,貴陽市農業生產已從過去主要依靠人力、畜力進入了機械化為主導的新階段。 

在開陽縣禾豐鄉王車村,貴州志遠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種植有2481畝山地茶園,近期已進入春茶采收期。 

“每天收的500斤茶青,使用茶炒制機,3個人就能加工完成,茶形和品質也更好把控。”貴州志遠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杜正江說,公司去年引進修剪機后,從過去人工修剪茶樹每天最多2畝,提升至每人每天5至10畝,大大提升了生產效率。除了使用修剪機、茶炒制機,公司還打算利用農機鋤草、采茶。 

據貴陽市農業農村局農業機械化管理處負責人介紹,2019年,貴陽市的主要農作物耕種收機械化率達45.1%,已連續多年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在促進農業增產增效、農民增收、農村資源利用、推進農業產業革命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截至目前,貴陽市已擁有各類農機具34萬余臺(套),農機總動力達201.5萬千瓦,農民農機專業合作社達84家。 

解決農機下地“最后一米”問題 

貴州志遠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以生產春茶名優茶為主,人工采茶成本高的問題一直困擾著杜正江。去四川考察后,他決定以機械采茶發展夏秋大宗茶生產。不過,公司茶葉基地的主干道、茶樹行距等都不滿足采茶農機具的使用標準,當前想要試驗使用的割草機也存在“下地難”的問題。 

像貴州志遠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這樣,沒有合適農機可用,以及有了農機用不了的問題,并不是個例。 

據悉,隨著貴州農村產業革命的深入推進,茶葉、蔬菜、食用菌、中藥材等產業,在產前、產中、產后各環節,對農機的需求越來越高,普遍存在農機下地“最后一米”的問題。 

貴陽市農業農村局農業機械化管理處負責人說:“貴陽市有45.1%的主要農作物耕種收機械化率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但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僅有36.2%,與全國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70%的平均水平相比,還有很大差距。” 

他認為,制約農作物綜合機械化率提升的因素,除農機具投入不足、新技術新機具應用推廣難,主要原因還是“土地零碎、田坎多、坡度大”。 

今年1月,貴州省出臺《關于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要實施農用地‘宜機化’整治,加快制定丘陵山區農用地‘宜機化’整治技術標準,加大集中連片農用地‘宜機化’整治力度。” 

“《實施意見》的出臺非常及時。”貴州省山地農業機械研究所副所長鮑向東認為,當前貴州、貴陽農機在機耕方面發揮的作用較好,但在播種、收獲過程中還沒有真正發揮作用。制約貴州、貴陽農業機械化發展的最大瓶頸就是“土地破碎、不成規模、不宜機化”。開展“宜機化”整治,有了宜機化的土地才能真正發揮好農機節本增效的作用。 

作為丘陵山區,貴州的土地資源十分珍貴,在推進農村產業革命過程中,500畝以上壩區建設對推進農機發展是很好的機會。 

除了以壩區建設為突破口,對土地進行宜機化整治,做好農機發展規劃設計之外,鮑向東認為,“種什么”也非常重要。 

“500畝以上壩區主要種植經濟作物,但中藥材、辣椒、茶葉等經濟作物不適合機械化播種、收割。”鮑向東說,在作物選擇上,最好選擇宜機化品種,或者對品種進行宜機化改良。此外,還應推動農機與農藝融合發展。

“以前的農機發展觀念是‘用機械適應土地’,但現在是農機服務鄉村,需要轉變觀念,‘讓土地來適應機械’。”貴陽市農業農村局農業機械化管理處負責人也認為,要真正解決農機下地“最后一米”問題,必須對農用地進行“宜機化”整治,促進農機農藝融合發展,改善農機通行和作業條件。 

據悉,貴陽市今年將在開陽縣、修文縣、清鎮市、花溪區實施4個宜機化改造試點。 

陜ICP備13005735號-1 農業科技報社版權所有 聯系電話:029-87031703 m.kolcatapizz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