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10 11:19:00
農業科技報社全媒體記者 康軍
初春乍暖還寒,并沒有阻擋住春耕的步伐。陜西省漢中市南鄭區一邊織密防控網,一邊引導有序備耕春耕促復產穩就業,在田地里、山坡上、果園和蔬菜大棚中,到處是一派熱火朝天的勞作場景,一幅充滿生機的春耕圖正在南鄭大地徐徐展開。
“你們稍微離遠點,這個拋肥機一啟動會撒得很遠……”正在南鄭區新集鎮十畝田生態農業公司忙活的工人這樣提醒記者一行。該公司在五郎、太白、焦山3個村流轉土地700畝,發展稻田養魚、養蝦和養泥鰍等綜合種養,項目產業扶持資金200萬元,帶動3個村333戶貧困戶增收項目。目前已經完成機械化整地、開溝和施肥作業,錯時種植洋芋300畝。
一場春雨過后,高臺鎮石科村大櫻桃基地里,20多名群眾正在地里剪枝、施肥、松土……“這是我們村發展的扶貧產業園,在園區的帶動下鄉親們不僅脫了貧,以后的日子還會越過越紅火。”村支書李忠對記者說到。
記者了解到,為確保疫情防控又不誤農時,南鄭區出臺了產業發展支持政策。組織農業技術小分隊11個111人,建立技術交流群,開通網絡技術指導,對茶園施肥、果樹修枝、蔬菜輪茬補種等技術開展田間指導。15個茶葉加工龍頭企業做好設備檢修、上崗培訓、廠房無塵、無菌清潔化處理等春茶生產準備工作。
截至目前,該區已安排產業發展項目85個,下撥統籌整合財政涉農資金6058萬元。全區稻田綜合種養規劃面積2000畝,已完成工程制作和耕地整理700畝;新建茶園3000畝、落實烤煙面積2.4萬多畝、發展獼猴桃2000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