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噠、咚噠、咚咚噠……”1月14日下午,記者來到上川口村時,一陣有節奏的鼓槌敲擊聲就飄進了耳朵里。鼓聲忽疾忽徐、時急時緩,原來現場正在舉行楊凌上川口鑼鼓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揭牌儀式暨鑼鼓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與高陵區文化館簽訂協議儀式。
Δ現場揭牌
上川口村第一書記白躍飛告訴記者,今天對上川口村來說是個好日子,將現場簽訂公司成立后的第一個訂單。原來,上川口村鑼鼓文化已經有300多年發展歷史,村民的主要收入來源為外出務工和家庭作坊生產牛皮鼓配件等。如何圍繞生產鑼鼓,打鑼鼓弘揚鑼鼓精神,銷售鑼鼓,增加農民收入壯大鑼鼓產業發展,成為白躍飛下一步發展的重點。
“上川口鑼鼓文化已經有300多年發展歷史,被譽為‘西北鑼鼓第一村’,那么傳承鑼鼓生產技藝、挖掘鑼鼓文化衍生產品,形成上川口IP,打造“千年鑼鼓村、品牌上川口”村莊品牌,以傳承鑼鼓文化為依托來發展村集體經濟,就是我們當前的重點工作。”白躍飛說道。
Δ陜西楊凌川豐鑼鼓產業有限公司內,員工正在為鼓面刷漆
近年來,隨著電子商務的不斷發展,上川口村還積極組織電商培訓,著力打造“淘寶村”。
上川口村村民王銀霞告訴記者,她就是典型的“新式農民”。“以前家里有孩子,沒辦法外出打工,重點力氣活咱又干不了。后來村里培訓大家開淘寶店,去年10月份把店開起來后,我已經接到好幾單訂單,把生意做到了新疆、海南等地方。”
Δ第一排從左至右第二 王銀霞
“我2006年的時候就來楊凌上川口村考察過,咱們這邊的鑼鼓、服裝很有名氣。這次我們文化館訂購了400多套秧歌服、頭帽、鑼鼓等,價值4萬余元,今年我們在楊凌的采購金額大概在40余萬左右,以后可能會經常合作。”西安市文化館副館長李國強說著,用手指了一下會議的角落里擺放著的他們這次采購的服裝、頭帽和鞋子等。這也是白躍飛擔任上川口村第一書記后促成的第一單。
上川口黨支部書記劉琦表示,近年來上川口村在科技創新的基礎上,努力培育線上線下兩個平臺,發展集體經濟。隨后,上川口將積極整合上川口鑼鼓產業資源,延長產業鏈,帶動當地通過電子商務人才培養、創業創新,促進傳統產業成功轉型升級,形成從傳統產業及周邊配套產業的全產業鏈發展。
Δ淘寶課授課現場
經過多年的發展,目前上川口村共有鑼鼓生產藝人18名,規模鑼鼓企業6家,具有92種鑼鼓樂器品種,年產值約為8000余萬元,帶動就業150余人,2019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6035元。下一步,上川口村將積極打造“千年鑼鼓村、品牌上川口”村莊品牌,以傳承鑼鼓文化為依托來發展村集體經濟。
編輯:任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