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30 10:38:17 李琭璐
一條農村公路,連接的是鄉村與城市,打通的卻是貧瘠與富足、困頓與希望。
“車在路中行,人在景中走”……在河北省邯鄲市邱縣鄉村驅車前行,平坦的村道望不到頭。“田路分家”經驗出自邱縣,即沿農村公路兩側建設20米生態防護林、基地林,形成了環村林帶閉合圈,讓國土森林覆蓋率提高10個百分點。
生態路
一條條農村公路貫穿城鄉,農村美起來了。
在邱縣,有一條自西南至東北向貫穿全縣的母親河——老沙河。每當春季到來,伴著河沿岸兩側綠植的生長,老沙河以它河水的碧綠,成為邱縣一條綠色的長龍。從2019年開始,這條綠色的長龍身邊又多了色彩——一條寬6米長達13.3公里的觀光路,沿著老沙河沿岸鋪開來,途徑四個鄉鎮,20多個村。
路在林中景如畫。邱縣打造一批環村林帶樣板村,以環村公路為載體,建成環村生態防護林,形成完整的環村林帶閉合圈;建成一批樣板路,按照“一路兩溝四行樹”的標準進行綠化美化,“田路分家”完成率達到100%,每個鄉鎮都打造了各具特色的環村路樣板村,廊道綠化工程按照“樹種整齊劃一、品種錯落搭配”的要求進行綠化。
目前,邱縣已建成十里桃園“桃花小鎮”、千畝荷塘“蓮藕小鎮”、萬畝苗木基地“絲棉木小鎮”、光農一體化“光伏小鎮”和特色“養殖小鎮”等7個特色小鎮,打造“田園綜合體”式美麗鄉村8個,吸引游客50余萬人次,加快了農民增收致富步伐。特色小鎮和美麗鄉村就像一顆顆閃閃發光的明珠,鑲嵌在農村公路兩側,使邱縣這片土地充滿勃勃生機。
致富路
隆冬時節,漫步邱縣梁二莊鎮塢頭村,蜿蜒小道,游人如織。村口小店的貨品架上陸陸續續擺上了當地特色農產品。“游客多了,生意比以前更好了!”不同于以往閑坐一天,店主張磊變得忙碌起來,“村口的停車場里經常停滿了車子,人多了,村里也熱鬧了。”
修路聚人氣,攢活力。邱縣“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的“四好農村路”建設,帶動了全縣農業產業發展。經過對馬旦線梁二莊段和程二寨環村路重點整修,吸引北方最大文冠果種植基地落戶邱縣,采取“示范園區+合作社+種植大戶”的模式,建成1100畝文冠科技園,發展文冠果種植1萬畝,入社農戶增收2000多萬元。尤其每年文冠果花節的舉辦,吸引各地游客數萬人前來觀看,讓塢頭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村,成為遠近聞名的“文冠小鎮”。
目前,邱城鎮后段寨村成為家喻戶曉的“紅薯小鎮”,已建成紅薯種植基地1.6萬畝,年產鮮薯5萬余噸,暢銷北京、上海、濟南等全國大中城市,帶動農民增收3000多萬元。
路修通后,河北衛強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宋衛強的紅薯不僅賣出了好價錢,還建起了電商物流點、紅薯交易市場,許多紅薯采購商可以直接將貨車開到紅薯收獲現場,直接進行采購。邱縣全面整合交通、商務、供銷、郵政等部門農村物流資源,通過“商業網點+物流+電商+農產品”的模式,打通了城鄉物資交流的“最后一公里”。現在,邱縣發展鄉村運輸服務站點245家,縣、鄉、村三級物流電商網絡服務體系初具規模。
在條條道路的修通貫穿下,邱縣已建成“田園綜合體”式美麗鄉村8個,新鮮莊被評為省級文明村,西臨河、高莊、劉段寨、前段寨被評為市級文明村。禮村“森紅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和“禮村種植專業合作社”,種植10多種優質蜜桃2200畝,形成十里桃花園。劉云固、倪宋、東常屯等村特色農業種植園,扮靚了農村,吸引眾多外地游客來農村觀光休閑。
天恩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武中強說:“路通了,物流電商強大了,社員種植的紅薯‘腿’也長了,賣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小紅薯變身‘金疙瘩’,在上海超市每公斤售價40多元,入社社員年人均增加收入萬元以上。”
通過一大批農村公路建設項目的實施,在充分解決群眾出行這一民生問題的同時,快速發展的公路網已成為一條條農民的致富路、幸福路。
智慧路
路通了,怎么養護好、如何運營好?邱縣推行的縣、鄉、村三級路長制給出了答案。
路長制每季度召開路長聯席會議,研究解決道路管護中的問題;成立7個鄉鎮農村公路管理站,配備管養人員236名,做到縣有路政員、鄉有管護員、村有協管員;為全縣農村公路“上保險”,養護管理實現制度化、常態化、規范化。針對農村公路點多、面廣、分散等特點,為破解傳統養護管理難題,邱縣運用互聯網思維,投資400余萬元在全省率先建成農村公路大數據平臺,創新研發了農村公路“互聯網+”信息化系統,形成農村公路管理數據電子化、信息流程化、業務鏈條化、監管自動化。
按照“縣、鄉、村”一體和“路、站、運”統籌規劃,全縣完成54條主支線路城鄉客運一體化改造,投入運營城鄉公交車188輛,輻射全縣217個行政村,實現村村通客車,城鄉道路客運一體化達到5A級水平。
邱縣全面整合交通、商務、供銷、郵政等部門農村物流資源,發展鄉村運輸服務站點245家,打通了城鄉物資交流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