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27 09:39:50 顏旭
企業負責人在向大家介紹新款植保無人機。
本報記者 顏旭
近日,被譽為“中國農化第一展”的第35屆中國植保信息交流暨農藥械交易會在福建福州舉辦。本屆植保“雙交會”經農業農村部批準,由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福建省農業農村廳、福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主題為“減量控害、安全發展”,不僅吸引了近10萬人參會、上千家企業參展,更是精心組織了8場精彩的行業論壇,交流最新產品技術信息,研判市場需求態勢,引導行業變革創新,讓前來參會的農資人收獲頗豐。正如全國農技中心主任劉天金所說,中國植保“雙交會”作為植保戰線、農藥械行業一年一度的盛會,精心為植保系統、農藥械行業、新型經營主體、植保社會服務組等搭建信息交流、品牌推介、技術展示、產品交易、服務合作的平臺,全力服務農業高質量發展和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聚焦農業綠色高質量發展
記者了解到,此次“雙交會”貫徹發展綠色植保的工作思路,設立綠色防控展區,安排了近100家綠色農藥、綠色防控產品生產和服務企業組團參展。中國工程院院士、貴州大學校長宋寶安更是指出:農藥綠色化是從根本上實現農藥“減施增效”的有效途徑。他還指出,高效低風險小分子綠色農藥以其高效、安全的特性,成為世界各國農業發展的主流方向。據悉,由貴州大學牽頭主持的2018年度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高效低風險小分子農藥和制劑研發與示范,其標志性成果之一是除草劑新品種環吡氟草酮取得正式登記,該品種為抗性看麥娘等惡性雜草防控提供了全新藥劑。截至今年3月,實現推廣使用面積80萬畝,農戶一次除草成本每畝降低5元以上,抗藥性田塊每畝挽回損失高于200元。
記者從“雙交會”高峰論壇上了解到,未來農藥綠色創新重點將是加強品種綠色工藝、骨干品種綠色制劑的創新研究,推動專利過期品種國產化進程,加快免疫誘抗和性誘劑及調節劑產業化及應用技術研發,加快藥、種、肥一體化進程,推進綠色農藥全程植保技術體系建設等。農藥應用將以推進綠色農藥全程植保技術體系建設為核心,為以區域和作物健康為代表的重大病蟲害防控,提供全程免疫解決方案。
病蟲害綠色防控已成為農業綠色發展的重要內容,但在推廣應用的過程中又該注意哪些問題呢?全國農技中心病蟲害防治處推廣研究員趙中華,根據開展多年的植保新技術產品試驗示范,總結出綠色防控技術的應用建議:綠色防控技術不排斥化學農藥,但化學農藥的使用要與非化學措施協調一致,要確保科學安全用藥。綠色防控非化學措施集成應用要注重效果,也要注意輕簡化,只有經濟高效,才會顯出優勢。這方面的技術應用首先要與高附加值、有特色的農產品生產相結合,才能實現優勢互補。其推廣更是要依靠綠色發展,保護生態環境,農產品質量安全等國家政策。
精準把握行業發展趨勢
當前農藥行業競爭激烈,行業加速整合與淘汰,從業者必須抓住用戶需求,深入洞察新的趨勢和機會,才能突出重圍。中國農藥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李鐘華認為,未來農藥行業將朝著產業布局集中、企業規模擴大、產品結構合理化的趨勢發展。為了順應這一趨勢,農藥企業應積極進行技術、服務、管理的創新,避免同質化競爭,形成品牌發展戰略。同時轉變發展觀念,牢固樹立植物健康、精準化施藥、數據化管理理念,打通產業鏈,從產品銷售單一維度向產業鏈全程服務延伸。要更專業、精準地服務農戶,以服務引領中國農化行業的多元化發展。最后,企業也要將責任關懷、循環經濟、生態融合、安全用藥理念融入企業的發展之中。
在農藥械變化趨勢上,全國農技中心農藥與藥械處推廣研究員束放介紹,預計2020年農藥使用總量與今年基本持平,但農藥使用量負增長的方向不變。其中,植物生長調節劑、農藥助劑、種衣劑均呈現上升趨勢,特別是植物生長調節劑需求量較大。殺鼠劑需求下降,且幅度較大,但受鼠疫的影響,不排除使用量上升的可能。除此之外,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使用量占比逐年上升。生物農藥品種呈多樣化發展態勢,生物殺菌劑用藥量穩步增長。保護劑、免疫誘抗劑、植物健康產品將越來越受歡迎。
據悉,2018年性誘劑使用面積達2800萬畝,食誘劑使用面積達440萬畝。因此,綠色防控產品發展前景較好。束放對特色小宗作物的用藥前景也十分看好:“隨著小宗作物種植面積和登記品種的不斷增加,目前專門用于小宗作物的農藥產品達1600多種,種類為殺蟲劑和殺菌劑。僅今年3-5月份,在小宗作物(人參、金銀花、櫻桃、韭菜、姜、大蔥、茭白等)上公示的農藥品種就有23個。”
她還表示,農藥價格因受多種因素的影響,要準確預測越來越難。但受農藥新產品打包推廣,及其良好的防治效果,部分新農藥2020年終端使用價格會略高于今年。但部分老藥品種由于多年來價格逐漸透明化,其變化不多,趨于穩定。因此,2020年農藥市場總體情況將會制劑價格略升,原藥價格趨穩偏降,產能也將趨緊。
安全用藥理念深入人心
農業綠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措施便是農藥的安全科學使用。但由于植保專業性強、技術要求高、農藥品種多,想要讓廣大農民朋友準確掌握有關技術要領,必須加強相關培訓與指導。據悉,今年全國農技中心攜手中國農藥工業協會等行業協會及廣大企業,開展了安全科學使用農藥培訓。截至目前,全國已開展3.4萬場培訓,培訓人次達124.4萬人。
據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植保植檢處調研員王建強介紹,農業農村部高度重視這項工作,通過分層、分級培訓農民,增強了農民安全科學使用農藥的意識和知識技能。還培育發展社會化服務組織,大力推進統防統治,較好地提高了病蟲草害的防控組織化程度和科學化水平。除此之外,通過農企合作,建立了一系列生產基地,形成了全程農藥減量控害模式,較好地改變了農民傳統的防治習慣,加深了綠色防控、科學防控的觀念。
針對農藥包裝廢棄物處理問題,全國農技中心農藥與藥械處副處長郭永旺告訴記者:“既要抓好統防統治,從源頭上解決農藥包裝廢棄物小而散的問題。又要做好科學安全用藥培訓,從根本上解決農藥包裝廢棄物問題,要兩手都抓,并駕齊驅。”
拜耳作物科學(中國)有限公司高級產品安全管理及可持續農業專家孫新友認為,應建立產品安全管理機制。“產品安全管理不是負擔,對于企業來講是非常有力的支持工具。它既能幫助企業建立高效的風險管理流程,減少產品使用相關風險,確保使用者、作物安全,環境和食品安全,延長產品生命周期。又能滿足客戶包括政府的需求,獲得公眾認可,樹立負責任的形象,從而為企業帶來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