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19 17:29:32
張大偉 曹偉 王宇 本報記者 胡明寶
初冬的魯西北平原,一望無際的麥田郁郁蔥蔥。驅車行走于山東省德州市平原縣,百萬畝沃土良田上更是生機勃勃。
自2017年以來,平原縣打破一家一戶經營模式,以黨支部領辦創辦土地股份合作社等新型規模經營主體為載體,把分散的土地集中起來,把分散的農戶組織起來,有效破解了空心化農村低效種地的困局。
但是,如何耕好這百萬畝沃土良田?不久前,平原綠色生態農業產業研討洽談會暨現代農業博覽會舉辦,“借智借技”經略百萬畝良田,探索出一條“規模經營、裝備現代、綠色生態、優質高效、三產融合”的平原鄉村產業振興之路。
“雖然沒有綠水青山,但是我們有沃土良田。綠水青山是金山銀山,沃土良田也是金山銀山。百萬畝良田是我們鄉村產業振興最大的優勢所在和突破口。”在此次洽談會上,平原縣委書記王洪霞如此說道。
“三集中”聚集百萬良田,打造“綠色糧倉”
近年來,平原縣以黨建為引領,立足糧食主產區的最大實際,探索實施了土地向規模集中、產業向園區集中、人口居住向城鎮集中的“三集中”模式。兩年來,“三集中”推進鄉村振興,疊加黨建紅利、政策紅利、土地紅利、人才紅利、資本紅利的鄉村振興制度優勢愈加凸顯。
平原縣位于全國強冬性小麥優勢種植帶、玉米種植黃金緯度帶,常年糧食產量近百萬噸。有了土地的規模經營,平原縣集中打造75萬畝無公害“綠色土壤”和京津冀優質高端農產品供應基地。
“現代農業項目核心區一期打造千畝無農藥、無化肥的‘綠色土壤’,兩萬畝耕地接連試種了黑小麥、糯玉米、藍小麥等高端品種,首次應用了中心指軸式噴灌機等先進農機設備。”平原縣農業農村局局長魏凱章介紹。
優勢疊加,平原縣種出“掃碼”蔬菜。平原縣現有蔬菜種植面積20萬畝、產量120萬噸、產值22.8億元,占全縣種植業產值的43%。圍繞黨支部領創辦,平原縣與大數據公司合作建立信息化平臺,在全市率先整建制推進蔬菜掃碼查詢,坊子鄉4000戶、王杲鋪鎮5000戶菜農掃碼“上云端”,可隨時與種植專家交流問題、展銷菜品。“以云端為基礎,我們統一種苗,推進水肥一體化,優化‘一控兩減三基本’的核心環節,推出公共區域蔬菜品牌‘魯德原’。”平原蔬菜產業發展中心主任史曉峰介紹。
牽手強企名校,寫好綠色生態文章
“繼續走在鄉村振興前列,平原需跳出‘一畝三分地’,站在‘齊魯樣板’創建前沿。”平原縣縣長袁志勇介紹,“以研討洽談會為平臺,我們確立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桃園示范區、康熙探花莊園田園綜合體、盛堡啤酒小鎮、東海溫泉小鎮、軍民融合產業園等十大項目。以項目為抓手,吸引更多國字號龍頭企業落地,吸引更多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
黨支部手握萬畝良田,讓農企看到了大空間。中國種業“三強”之一——登海種業投資1億元的玉米良種產業基地項目落戶平原,在桃園街道建設占地500畝玉米育種中心、種子加工中心、現代化種子儲備庫,打造1萬畝玉米良種繁育基地,實現糧食從論斤賣到按粒賣的嬗變。
王杲鋪鎮黨支部手握1.1萬畝良田,與中糧面業簽約,訂單種植“濟麥44”4.5萬畝。恩城鎮新增30家黨支部領創辦合作社,對接1.2億元水果玉米項目,實施3萬畝水果玉米訂單種植。平原縣與美國宜瑞安集團對接,打造20萬畝糯玉米種植基地;與中糧集團對接,打造中糧面業30萬畝優質麥種基地。
山東農業大學在打造服務鄉村振興排頭兵進程中,首選與平原縣簽訂攜手共建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示范區戰略合作協議,建立“兩院一基地”。在全國層面,平原縣與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循環農業產業聯盟對接,成為全國“千縣千企千品”工程簽約第一縣,實施萬畝“零農殘增產增效”項目,助力平原發展全域綠色生態農業。“將農科院土壤修復技術應用于平原縣農田,打造健康肥沃土壤。”農科院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微生物土壤修復改良研究中心主任龍厚茹說。
立足農牧一體化,走出循環發展路子
“發展綠色生態農業都在提,怎么落到實處?我們在技術上,與山農大、農科院深度合作,建立綠色標準體系。在點上,立足農牧一體種養循環,推進魯望養殖、峪口禽業等項目,以點帶面,全面鋪開。”平原縣委副書記孫豐勇說。
為擦亮中國鴿鄉品牌,山東德州扒雞集團投資1.1億元建設的鴿子全產業鏈示范區項目在平原落地生根,打造集鴿子養殖、加工、觀光、競賽于一體的全產業鏈示范產業園區。
估值70億美元的獨角獸企業美菜網,落地平原建設生鮮供應鏈體系項目,將與平原縣各農業公司、瓜果蔬菜種植合作社、家庭農場、畜禽養殖公司、農產品深加工企業建立訂單式農業合作關系,打造渠道下行、產品上行,農技、金融服務上線的線上線下農鏈運營全程方案。
據了解,圍繞建設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示范區的目標定位,平原縣將重點打造“五區三基地”,即土地規模化經營引領區、綠色生態農業發展先行區、一二三產融合先導區、鄉村治理體系建設先行區、新型城鎮化樣板區及優質高端農產品供應基地、科技成果轉化基地、綠色生態循環農業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