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17 18:05:25 符浩 張培奇 范亞旭
河南省淮濱縣羅營村位于淮河岸畔,歷史上曾飽經淮河洪澇肆虐。近年來,在省市縣三級幫扶部門的支持下,全村733戶3376人不斷發揚淮河兒女“搖櫓擊棹、不屈不撓”的精神,全村實現了“脫胎換骨式”蛻變,成了環境優美、產業興旺、鄉風文明的美麗鄉村。
近日,記者在羅營村看到通村通組道路干凈整潔、一排排房屋整齊有序、一張張笑臉幸福溫馨。而在過去,羅營村卻是十年九淹的“名村”,全村耕地面積僅1762畝,人均不足6分地,且土地貧瘠,村集體一窮二白;交通閉塞,出行十分困難。“那時吃糧靠救濟,交公糧寥寥無幾,竟不夠每年返過來的統銷糧。”老支部書記羅國才告訴記者。
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羅營村牢固樹立以黨建引領高質量脫貧攻堅工作理念,圍繞脫貧工作大局。在2018年換屆時,選擇了一批年輕化、有知識的黨員干部強化黨支部的戰斗堡壘。“我們黨支部的平均年齡比原來減少了15歲,平均年齡在42歲,黨性比較強,有創業經驗,能帶動我們全村發展產業。”河南省公安廳駐羅營村第一書記袁國斌說。
產業發展是農民增收、集體壯大的主要途徑。如今,在新一屆村委的帶領下,羅營村形成了君子林服裝代加工廠、博輝燈具廠、蠶桑產業、茶產業、紅薯種植、貓抓草、元胡中草藥種植和牛、羊、雞、鵝特色養殖業等產業。
全村已發展茶園500畝,給村民能帶來200萬元的收入;貓爪草畝產可實現收益6000元,僅此一項,每年為羅營村村民增加收入240萬元;新建蠶桑育苗、育種基地80畝,有計劃地帶動貧困戶種桑養蠶;村里還建了一個專門的產業扶貧發展基地,里面有服裝加工、燈飾加工和蠶桑制品加工三個車間,讓群眾足不出戶就能在家門口就業。
羅營村在確保廣大鄉村群眾穩定脫貧同時,積極開展“推動移風易俗,樹立鄉風文明”活動,深入挖掘“身邊好人”“好婆婆”“好媳婦”“美德少年”等各類先進典型。用群眾身邊的典型榜樣教育群眾、影響群眾和帶動群眾,形成向善向好的文明新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