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10 17:53:50
太原展廳:傳承創新并舉文化科技互融
12月5日起,第四屆山西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盛裝迎客。位于展館中心主舞臺一側的太原展廳,裝扮靚麗,不規則的空間堆砌,閃耀的燈箱和藍橙燈帶,顯示出太原現代都市特色,展區內參展展品和互動體驗吸引了大量參觀者。
太原擁有豐富的歷史遺存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展廳由文化科技、文化創意、工美非遺三大板塊構成,有17家文化企業和單位參展。展廳突出“天龍山石窟數字復原”和“時代新人”兩個展陳亮點,重點圍繞文旅發展和宣傳工作,創新講好“太原故事”。
“時代新人說”是太原的特色品牌,展廳內架設的時代新人墻由時代新人活動相關圖片組成,展示了時代新人活動兩年來的精彩瞬間。
“天龍山石窟數字復原”展區則通過平面展示、3D投影、VR石窟探險等方式與觀眾互動,打造沉浸式的立體三維視聽交互空間。據悉,該項目今年已被列入中宣部中華文化走出去重點推廣項目。
在傳統工美非遺區,婁煩官莊木版畫,引起記者的注意,現場陳列的一塊塊精美的木版畫模并非出自名家之手,而是由一個個普通的農民刻制而成,每張木板后都標注著作者的名字。據灌木文化公司的武劍介紹,婁煩木版畫研習項目是今年4月,由國家文旅部非遺司指導落地在官莊村的,村民隨著課程的持續深入,在學習中孕育著貧困鄉村的點滴非遺生產力。
記者看到,木版畫被設計定制成為月餅的包裝禮盒和春節年畫產品。不僅如此,該項目還被開發運用于體驗消費,武劍說,婁煩木版畫在今年成功入選6·21國際音樂節和杭州動漫展的親子體驗項目。該公司還運用虛擬和現實互動科技技術,研發婁煩木版畫3D互動游戲,探索商業變現,多維度助力非遺扶貧事業。官莊村第一書記、來自國家文旅部非遺司的孫占偉處長高興地告訴記者,官莊村目前已有二十多個村民從事木版畫刻制,這些村民基本都是貧困戶,每刻制一塊木版畫,可獲得500元的收入。通過發掘非遺資源和推動文旅融合,官莊村已經實現了整村脫貧。
本報記者 曹鑫
大同展廳:高新科技云集點亮中國古都
在第四屆文博會上,大同展區在展陳手段上實現新突破,采用高新科技手段來展示當地文化產業新發展,讓人眼前一亮。
大同展區入口處八個大字“中國古都 天下大同”尤其醒目,直截了當地呈現出展區主題。環顧一周,整個展區以“大同藍”為底色,展現出大同天藍風清氣爽的良好生態環境,令人心曠神怡。
行云流水,一氣呵成,開放式的設計,簡約而大氣,展現出大同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的姿態,全面展現了大同近年來文化改革發展取得的新成就。
展陳內容上則突出傳統與新文化業態的全面發展,既有傳統手工類、非遺類項目,又有文化旅游、文化科技融合項目,將大同展館打造成為一件美輪美奐的藝術品。
記者看到,展區內參展工藝品、文創產品,銅火鍋、磚雕樓閣、銀雕合掌露齒菩薩等精美絕倫,具有鮮明的大同文化特色;代表云岡學術研究最高峰的書籍、共20卷的《云岡石窟全集》讓人震撼。
“云岡石窟多人VR”展區前,排起了“長龍”,游人紛紛體驗新技術帶來的快感和震撼。據悉,這套設備可以讓觀眾虛擬游覽云岡18窟,身臨其境觀看洞窟大佛。
而在市級非遺小南唐云岡石窟北魏茶食的展示臺前,眾多美食愛好者則饒有興致地詢問這道歷史悠久茶食的制作方法,聽傳承人講述其古老的發展歷史。
在展區中心,用環保材料制作的實景影視特效道具也十分抓人眼球,現場演示的飄雪場景,更是讓人贊嘆不絕。
除此之外,展區還運用了冰屏技術、紅外動感感應燈箱、巨形環形屏和3D裸眼技術等高新科技,給觀眾帶來了強大的視覺沖擊力。
據悉,本屆山西文博會上大同市共有30多個項目參展,展品種類達50余種500余件套,包括云岡畫冊、魏碑十二品等特色文創產品。
本報記者 曹鑫
運城展廳:傳統結合時代年畫展示文化
在運城展區,一堆人把一個展臺圍了個水泄不通。記者擠進去一看,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絳州木版年畫的代表性傳承人吳百鎖正在制作木版年畫。
絳州木版年畫歷史悠久,發端于宋金,興盛于明清。但隨著時代變遷,絳州木版年畫逐漸進入衰落期,原有的作坊均停產歇業,古木版也散失民間。
2007年,吳百鎖創建了絳州木版年畫研制所,專門對絳州木版年畫進行收集、整理、研究和創作。“光躺在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上睡大覺怎么行?”吳百鎖說,他不斷嘗試著將傳統木版年畫與時代相結合。
“一塊年畫的雕版還不如搓衣板大,但承載的卻是先人無盡的智慧和源遠流長的思想文化。”有參觀者感嘆道。
吳百鎖的技藝展示,僅是運城展區在文博會上展示燦爛、厚重河東文化的一個縮影。為全方位提升河東文化的輻射力和影響力,12月5日下午,運城展區舉辦了運城·大河東非遺精粹品鑒會,青銅藝術宇達雕塑、桃木雕刻等非遺技藝傳承人帶著作品進行講解、展示。
據悉,本屆文博會上,運城市展區突出4個特色亮點。一是融合創新獨特,通過“古中國·新運城”手繪旅游地圖等展現“文化+休閑”等產業成果;二是特色展覽精湛,組織舉辦以關公形象設計為主題的青銅雕塑大賽,展出兼容木雕、石雕、泥雕、琉璃等具有河東文化特色的關公雕塑精品;三是推介模式新穎,組織運城市6家國家級非遺項目創意精品,進行現場推介、品鑒和估價;四是宣傳互動超強,設置了“抖國寶、拍運城”小視頻拍攝區,對運城豐富的國保資源進行展示、推廣。
本報記者 林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