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欧美另类,久久99精品久久久噜噜最新章节,北条麻妃久久99精品,欧美日韩中文在线,精品国产一级,a级特黄一级一大片多人,国产成人在线免费观看视频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1120180013

山東省昌邑市加快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掠影

2019-12-06 09:36:43    王會 代選慶

本網訊(代選慶 記者王會)行走在山東省昌邑市的田野鄉間,處處能感受到當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邁出的堅實步伐:田園綜合體建設蹚出“三產融合”發展新模式;人居環境整治讓美麗鄉村入畫來;建成的市、鎮、村三級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體系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民心。

“我們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要求,將鄉村振興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以提升農民幸福感為核心,實現農業新舊動能轉換、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新時代文明實踐,全力打造生產美、生活美、生態美的宜居宜業宜游鄉村,描繪出生機盎然的鄉村振興最美畫卷。”昌邑市委書記呂珊珊說。

新舊動能轉換——讓農業有賺頭、有奔頭

魚菜共生系統、金字塔日光溫室、植物生長監控……在濰水田園綜合體,這些農業“黑科技”徹底改變了傳統農業的耕作方式和生產模式。該項目作為山東省首批唯一省級田園綜合體建設試點,總規劃面積達20平方公里,重點發展現代農業、加工物流、養老產業、大健康產業、研學教育、農文旅游六大產業,帶動農文商旅融合、產城人融合、城市文明與農耕文化融合發展。

通過土地流轉、合作經營、土地代耕代種、土地托管、住宅出租等方式,項目核心區內2000多名群眾有了穩定就業和收入,65歲以上的農民享受免費養老等服務,帶動成立了20個農民專業合作。“放下麥苗扛起樹苗,一年能賺16000多元,還有土地流轉和分紅,比出去打工強多了。”52歲的石埠經濟發展區西孫村村民戴俊華,負責在項目綠化區內栽種苗木,過起了在家門口上班的日子。

昌邑市農業新舊動能轉換的“沖鋒號”吹響了。依托70公里穿流全域的濰河,沿河打造200平方公里濰河綠色發展長廊;培育壯大優質大姜、高端苗木等10個萬畝級產業;建設濰水田園、梨花水鎮等10個田園綜合體和特色小鎮;大力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打造濰河鄉村振興示范帶。同時,深化鄉村旅游與生態、文化融合發展,以濰河為紐帶,將博陸山風景區、清山秀水旅游度假區等項目串點成鏈、一體推進,打包41項精品文旅活動推出“文山濰水”文化旅游品牌,北方綠化苗木博覽會、山陽梨花節、鄉村旅游節等節會文化驅動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發展。

“今年山陽梨花節期間,毛收入有十幾萬元,最多的一天收入5萬元。我這個店也從10年前50平方米、7張桌子的小店發展成現在有650平方米、30多張桌子的大飯店。”在飲馬鎮山陽村經營農家樂的王欣告訴記者,村集體發展鄉村旅游的10年間,依托資源統一開發出梨花水餃、梨花酥等特色旅游產品。在鄉村旅游的帶動下,今年上半年,全市接待游客230.33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消費27.21億元,同比增長12.63%和14.85%。

昌邑市副市長曲偉介紹,總投資30億元的梨花水鎮項目入選山東省第一批鄉村振興重大項目庫;昌邑大姜成為山東省第二批知名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和中國馳名商標;昌邑農民專業合作社達到1443家,新增農業產業化聯合體8家;濰坊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發展到67家,今年上半年主營業務收入達到145.23億元,帶動25萬多農戶增收致富。昌邑市被確定為山東省農發行系統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唯一試點,農業發展活力持續迸發。

人居環境整治——讓農村有看頭、有住頭

記者在柳疃鎮太平集村看到一個以灣塘為中心的小景點,遠遠望去,碧波蕩漾,鳥兒清脆的叫聲此起彼伏,勾勒出一幅生態畫卷。“以前這處灣塘的環境不太好,里面的水流動性差,夏天蚊蟲特別多。”村民王青梅說,經過年初的治理,灣塘里的垃圾被徹底清理出去了,還引入了活水,村民們沒事的時候,就到灣塘邊散散步。

“昌邑市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作為鄉村振興的基礎工程,持續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加快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不斷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昌邑市農業農村局局長張清濤說。

2018年以來,全市累計投入1170余萬元開展村莊清潔行動。4月份開始,開展村莊清潔行動攻堅月活動,對全市690個村(居)全面開展村莊整治行動,共清理農村生活垃圾和農業廢棄物7.3萬多堆、8.3萬立方米、4.6萬噸,80%以上村莊達到美麗鄉村建設B級以上標準。

“小廁所”牽動“大民生”。在柳疃鎮西付村,糞便污水實現了集中專業化處理。通過對該村320余戶村民進行無害化改廁,統一安裝了污水管道,廢物輸送至離村200米遠的糞便污水處理一體化設施,處理后流出的水質可達到城鎮景觀用水標準。

昌邑市深入開展改廁治污攻堅行動,扎實推進農村“廁所革命”,不斷擴大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改造范圍,開展污水處理一體化試點,先后完成7個鎮3.9萬戶農廁無害化改造,依托各鎮環衛轉運站建設糞便儲存處理設施,構建改廁后續管護服務網絡。

昌邑市推動美麗鄉村建設由“環境好”向“生活美”全面升級,加快實施農村設施服務提升工程,全市累計投資5300多萬元,新改擴建農村學校4處;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村衛生室設備配置、房屋建設、人員配備等方面達標率100%,村衛生室實現全覆蓋;全省第三批村級公路網化示范縣工程全面完成,新改建村級公路392.6公里,實現農村居住環境美、設施全、服務優。

新時代文明實踐——讓農民有念頭、有甜頭

7月12日下午,龍池鎮油坊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內座無虛席,村民們圍坐一團,聽駐村“第一書記”陸凱講解梨棗種植技術和強農惠農政策。為響應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號召,該村實施了“授漁60+3”項目,每個60歲左右的適齡村民可種植3畝梨棗,由農民專業合作社提供資金、技術、銷售等便利條件,預計可帶來3萬元以上的收入,帶動脫貧致富。

“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為傳遞黨的聲音、聯系幫扶群眾架起了橋梁,新思想、妙點子、好聲音在這里匯聚,為推動鄉村振興提供‘源頭活水’。”看著地里的梨棗樹逐漸結果,陸凱高興地說。

目前,昌邑市建成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1處、分中心10處、村(居)新時代文明實踐站260處的市、鎮、村三級新時代文明實踐體系,突出“便民惠民”導向,結合本地特色,精心設置活動內容和形式,為新農村新生活“蓄能充電”。龍池鎮、下營鎮打造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黨性教育基地等革命教育類實踐站15處,吸引參觀近2.83萬余人次;柳疃鎮、卜莊鎮開展了柳疃絲綢非遺展示、技藝傳習等活動17次,評選信用文明戶230戶,受益群眾達3400多人;圍子街道、北孟鎮開展“道德模范”“身邊好人”等評選活動50場次。文明新風成為推動鄉村振興的精神“加速器”,該市在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首年測評中成績居山東省前列。

“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通過接地氣、聚人氣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提升了干部群眾的‘精氣神’,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強大思想動力。”昌邑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劉世海說。

陜ICP備13005735號-1 農業科技報社版權所有 聯系電話:029-87031703 m.kolcatapizz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