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05 15:20:00 胡小衛
農業科技報—中國農科新聞網記者 胡小衛
今年10月22日,在第26屆中國楊凌農高會“2019鄉村振興楊凌論壇”上,發布了鄉村振興標準信息,楊凌示范區制定的國家級、省級、市級等13項鄉村振興標準亮相本屆農高會。楊凌作為全國農業農村改革的“試驗田”,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具體實踐中,以“美麗鄉村”建設為抓手,在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農業產業發展、農村綜合治理方面大膽探索,形成系列可推廣復制的成果,著力打造“新時代鄉村振興示范區”。
產業興旺——村民生活富起來
戶戶門前綠樹成排,條條街道干凈整潔,一座座樓房鱗次櫛比,11月27日,走進楊凌示范區楊陵區揉谷鎮田西村,一幅別致的鄉村美景圖展現眼簾,讓人倍感舒心。
田西村黨支部書記田小雄介紹,該村早在30年前就開始小規模種植紅薯,2015年6月,為提高育苗標準化水平,田西村成立了“楊凌田西甘薯專業合作社”,以紅薯、紫薯種植及育苗、紅薯系列產品加工銷售為主要經營業務,這一年,紅薯產業在田西村有了突破性發展。2016年,合作社成功注冊了“田薯叔”商標,成立了田薯產業品牌形象店——田薯叔的小灶房,專門打造“田薯叔”紅薯品牌“網紅”形象。現如今,田西村紅薯產業發展也搭上了電商銷售、微信、團購等快車,足跡遍布省外的新疆、甘肅、山西等地以及省內咸陽、延安、榆林等地。
楊陵街道辦元樹村崔西溝組,是楊凌遠近聞名的鄉村美食文化旅游產業村組。11月27日,記者在這里采訪時看到,一座座灰磚青瓦的農家院落造型典雅,一面面設計精美的文化藝術墻格外引人注目。“現在,我們崔西溝可以同時接待800多位游客就餐,每年接待國內外客人達8萬多人次,各接待戶戶均年收入達10萬元以上,農家旅游接待已經成為我們村的主導產業。”元樹村黨支部書記劉旭自豪地說。
像田西村和元樹村崔西溝組一樣,楊凌示范區50余個村莊都有各自的主導產業,比如,新集村的葡萄、姜嫄村的苗木、上川口的鑼鼓……產業興旺發達,為農民增收鋪就了一條金光燦燦的“致富路”。
鄉風文明——環境民風“美”起來
走進五泉鎮王上村,灰白相間的小樓排列整齊,干凈整潔的石板路點綴其中,處處都彰顯著隋文化的韻味。經過多年的發展和努力,如今的王上村是陜西省美麗宜居示范村,既有顏值,又有產值,還有文明的“內涵”。
參加一次志愿活動積5分,積極宣傳黨的政策方針或制止一次亂倒垃圾的行為積10分,向公安機關提供一次涉黑線索積20分……積累到一定分值,就可以在村里的積分超市兌換洗衣液、食用油、衛生紙等日常用品。
“農民參與‘冷’,農村工作‘累’、鄉村治理‘難’,是基層干部普遍的困惑。開展社會治理積分制管理,對社會事務實行量化管理,通過正向激勵,就能調動村民積極性,構建全民共建共享的農村社會治理格局。”王上村黨支部書記李社宏介紹。
美麗鄉村建設的目標不光是要富口袋,還要富腦袋。王上村還將鄉村振興學堂作為振興村民的空間承載,主要分為鄉村振興教學空間、接待餐飲空間、鄉村建設研究中心、村民活動中心、村委會以及幸福院等。通過引導農民的思想觀念、生產生活方式的現代化,村民能力的全面培養,把王上村打造成一個既能承載現代生活,又能體現地方文化的典型示范鄉村,真正實現鄉村人民的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