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04 08:48:00
農業科技報-中國農科新聞網記者 王軍
2019年11月19日,由農業科技報社、楊凌職業農民培訓中心、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鎮安板栗試驗示范站和鎮安縣林特產業發展中心等單位聯合組織的“板栗科學栽培綜合管理技術培訓班”在陜西省鎮安縣栗園村舉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鎮安板栗試驗示范站何佳林副研究員、鎮安縣林特產業發展中心副主任王祥坤高級工程師為前來學習的一百多名栗農做了培訓,受到了農民朋友的一致好評。
培訓會現場,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鎮安板栗試驗示范站何佳林副研究員為栗農授課
“溫飽在田,致富在山, 全民共抓,富民強縣”
板栗種植在我國有悠久的歷史,通過西安半坡遺址考古中發現的板栗化石和甲骨文中多次出現的 “栗”字證實,中國利用板栗已有超過6000年的歷史,并且板栗在人類生活中占據重要的地位。鎮安板栗種植歷史悠久,早在周代已有生長,憑借其個大色潤、甜脆可口、顆粒飽滿、營養豐富的特點,聞名全國。清《陜西通志》載“鎮安大板栗—秦為貢品”,被譽為“木本糧食”“鐵桿莊稼”,是傳統的林業優勢產業,中國北方品種群優良品種之一。
鎮安縣位于秦嶺以南,是一個“九山半水半分田”土石山區縣,鎮安縣委、縣政府從基本縣情出發,因地制宜,堅持在九分山上做文章, 充分發揮廣闊的自然優勢,把發展板栗排在全縣產業發展的首位,堅持把發展板栗生產作為推動縣域經濟發展和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戰略,作為興縣富民支柱產業來抓,組織和帶領廣大群眾,緊緊圍繞產品基地、龍頭企業、社會化服務三大體系建設,堅持高起點起步,快節奏發展,依靠政府推動、示范帶動、科技牽動、利益驅動、強化領導、狠抓落實、突出重點、整體推進,把“求綠”與“求富”有機結合,一手抓基地建設,擴大規模,一手抓科學管理,提高質量,促進了整體開發,制定了加快板栗發展的決定及系列鼓勵政策,采用拍賣、租賃、承包、轉讓等多種形式實行山地流轉,多年來共流轉山地20.6萬畝,有效的調動了廣大群眾參與產業開發的積極性和自覺性。在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下,實現了從擴大規模向提質增效轉變,從粗放經營向集約經營轉變,目前板栗產業已經成為鎮安縣農村覆蓋面最廣,受益人數最多的富民支柱產業。到2019年,板栗面積達到60.5萬畝,產量10050噸,產值1.1億元,覆蓋3.9萬余戶,覆蓋貧困戶1.6萬余戶,成為脫貧富民強縣工程的有力抓手。
科技培訓、校地合作 為傳統產業注入“科技基因”
在板栗產業發展中,鎮安縣委縣政府始終把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來抓。大力推廣了嫁接改良,病蟲防治,配方施肥,修剪等各類實用技術,啟動實施了板栗、核桃嫁接改造暨‘雙百千萬’工程”, 對栗農進行板栗優質高產栽培技術、有機板栗生產技術培訓等150余期培訓班,提高了栗農科技種植的整體水平。
鎮安縣鎮安縣林特產業發展中心副主任王祥坤高級工程師給栗農講授清園、墾復擴盤和施肥等綜合科管技術
2012年4月,由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商洛市人民政府和鎮安縣人民政府聯合組建的鎮安板栗試驗示范站在鎮安成立,這是我國西部唯一的板栗試驗示范站。試驗站實行首席專家負責制,人員由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商洛市人民政府和鎮安縣人民政府三方組建,鎮安縣每年給試驗站提供20萬元的共建協作費,用于生產和試驗站建設。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鎮安板栗試驗示范站何佳林副研究員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介紹說:試驗示范站的建立,充分發揮了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科技、人才優勢和鎮安板栗資源及區位優勢,實現了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和地方優勢互補、合作雙贏,促進了板栗產業持續快速發展。試驗站科技人員涵蓋經濟林栽培育種、森林病蟲害防治、食品加工、食用菌栽培、土壤農化、農業區域經濟管理等專業領域,地方合作人員由當地林業局、林特產業發展中心等部門配合組成,共同協作、取長補短。試驗站大力開展板栗優良品種選育研究、豐產栽培配套技術研究和板栗深加工技術研究,成為板栗良種與技術示范推廣和人才培養的基地,為地方板栗產業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鎮安板栗試驗示范站作為內引外聯的科研推廣機構,先后選育出國審 “鎮安一號”和省審“新早栗”、“ 秦栗二號”和“泰安一號”等板栗優良品種,并通過開展板栗綠天牛等生物病蟲害的研究與防治,指導生產管理技術,對推動秦巴山區板栗產業的健康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科技創新 提質增效“建立中國板栗的GAP技術規范”
鎮安縣緊密圍繞產業基地、龍頭企業、社會化服務三大體系建設,目前已建立良種豐產園5萬余畝,有機板栗基地3萬畝,原產地保護基地20萬畝,建成了鎮云、鎮木路兩個10萬畝板栗林帶;創新發展林下經濟(立體種植模式),在板栗林下種植魔芋、茶葉,林下養蜂等增加效益;建成西北首個鎮安縣板栗溯源基地,建立了鎮安縣板栗質量安全追溯系統、鎮安縣農業物聯網遠程監控系統、鎮安縣農業社會化服務管理系統、鎮安縣智慧農業大數據系統四大平臺,實現了農業產業化管理的精細化,為板栗食品安全監控提供了保障;建成了集農產品冷鏈倉儲物流、系列產品研發加工、小微企業培育孵化和市場交易平臺為一體的現代化綜合性板栗產業園區項目,有力的促進了鎮安縣板栗產業化發展,助力精準脫貧,促進地方經濟和社會的快速發展。
在板栗生產基地,何佳林老師給大家演示板栗的修剪技術
鎮安縣委縣政府在板栗產業發展中狠抓品牌建設和板栗的標準化、規范化生產,注冊了“臻安”牌大板栗商標,取得了“鎮安板栗”和“鎮安大板栗”地理標志產品認證。并先后榮獲國家林業局、中國經濟林協會授予的 “全國板栗標準化生產示范縣”、“全國經濟林建設先進縣”和“中國板栗之鄉”等榮譽稱號。
鎮安縣副縣長王慶水介紹說,“板栗已成為我們鎮安農村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和農民脫貧致富的骨干財源,栽培品種良種化推廣、板栗質量安全溯源、鎮安板栗GAP技術規范和板栗提質增效綜合科管新技術應用是我們目前的主抓工作。我們的共同目標,就是要充分利用鎮安板栗富含多營養成分的優勢和鎮安的特殊地理氣候條件,打造中國的栗園栗鄉’,建立溯源基地,申報中國板栗的GAP技術規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