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21 09:00:02
立冬已過,北方寒冷的天氣即將開啟,國內北方新季大豆上市已接近兩個月,除個別區域上市初期出現短暫的高開下調外,關內和東北產區行情進入底部后弱勢運行時間較長,這是經營主體多年來少見的現象。
關內產區失去了賭市群體,能夠拉動行情起伏的外因匱乏,區域間同類商品豆質量均衡,價格優劣勢難以體現,市場選擇范圍較大,往年那種傾向性采購所產生的拉動效應無法表現。關內產區庫存壓力較小,收購量也逐漸下降,部分區域有欲抬價收購的跡象。各集散地低利潤的經營環境,促使收購商風險把控意識提升。
關內食品加工需求平穩,采購平淡;受油粕行情階段性上漲影響,東北產區油用大豆行情波動較大,各地貿易商收購農戶的大豆價格出現上漲,但國儲輪換和其他入市主體對價格依然“按兵不動”。筆者預計,11月份國內食用大豆最大漲幅仍將保持在100元/噸左右。
東北產區行情經過較長時間的低谷運行,國儲輪換和其他大型主體“井然有序”地收購,分解了產區的壓力。受10月底盤面粕價和國際棕櫚油價上漲拉動,東北油用豆遇到一波利好,但優質商品豆卻一直備受“冷落”。各收儲企業對價格失去“引領”效應,大型貿易商囤積較多,均認為價格沒有下行空間,可遲遲不漲也挺“急人”。由于部分農戶存在觀望和惜售情緒,收購量下降似乎成為行情上漲的理由,許多區域紛紛提高收購價格,但產區市場報價存在“你漲他不漲”的現象,欲大范圍拉動價格難度較大。
國儲入庫價格為3380-3460元/噸,許多企業參照國儲輪換價格在3400-3480元/噸之間收購。今年各類企業(油脂企業除外)收購標準均比往年嚴格,收購價格并未出現上漲跡象。食品加工市場選擇范圍較大,同等質量誰的價格低就要誰的。產區大戶信心十足地提高收購價格,欲拉動周邊產區漲價,但在眾多小戶“不給力”的狀態下,很難使價格快速上行。
東北低價位運行時間較長,此時小幅上漲也屬正常。蛋白含量在40%-41%之間的普通商品豆主流裝車價在3460-3500元/噸之間,優質品種3700-3800元/噸市場仍有采購傾向。上周部分產區毛糧收購價已提高60-100元/噸,但市場銷售報價很難跟隨上調。
當前,東北許多豆農面臨還貸期,之前這類大戶由觀望而產生的惜售,在近期會有所調整,部分中小戶一邊外銷,一邊補庫,即便預料到后市會有一定漲幅,但因自身資金和倉容不具備優勢,只得微利循環。這種現象對產區大戶而言,是阻止行情大幅波動的主要因素。
因此,近期東北產區追漲不可取,市場并未因肉、蛋、禽價格大幅上漲而推動豆制品消費增加,冬季蔬菜供應價格和量的變化還有待觀察,沒有太多因素促進利好增多,國內豆市漲幅就不明顯,追漲的貿易商仍需冷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