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欧美另类,久久99精品久久久噜噜最新章节,北条麻妃久久99精品,欧美日韩中文在线,精品国产一级,a级特黄一级一大片多人,国产成人在线免费观看视频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1120180013

洛陽:鄉村振興繪出錦繡畫卷

2019-11-07 11:51:11    黃紅立 通訊員 王勇 實習生 趙明星

行走在洛陽,河洛大地一派豐收景象。在欒川縣廟子鎮莊子村,紅葉滿溝,游人如織;在洛寧縣“上戈蘋果小鎮”,紅彤彤的蘋果掛滿枝頭;在嵩縣田湖鎮萬畝中藥材基地,貧困戶正在丹參園區收割丹參;在宜陽縣蓮莊鎮,村民門前一堆堆、一串串金黃色的玉米煞是好看;在伊川縣呂店鎮,上萬畝的“富硒小米”喜獲豐收;在汝陽縣蔡店鄉,圍繞酒廠釀酒原料種植的紅高粱喜獲豐收;在新安縣石井鎮,大棚里的香菇長勢喜人;在孟津縣會盟鎮,萬畝水稻已經成熟,收割機正在稻田作業,空氣中彌漫著清新的稻香;碩果累累的田園,綠樹成蔭的鄉村通道,平整寬闊的文化廣場,干凈衛生的農村公廁……到處是一派生機勃勃、欣欣向榮的美麗農村新氣象。

洛陽氣候“十年九旱”,地貌“五山四嶺一分川”,是河南省扶貧開發重點地區和革命老區全覆蓋地區,洛陽把脫貧攻堅作為當前的最大政治任務,作為破解城鄉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的關鍵之舉,一盤棋、一條心、一股勁,集中力量辦大事,用實際行動向人民群眾兌現“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承諾。截至2018年年底,4個貧困縣順利脫貧摘帽,貧困發生率下降到1.58%,今年將實現全市脫貧摘帽,為鄉村振興打牢基礎,實現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

“農者,天下之本也。邁好鄉村振興第一步,關鍵要牢牢把握‘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省委常委、洛陽市委書記李亞說,“要樹牢綠色發展理念,積極補短板拉短腿,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做好典型引路,點線面聯動,打造鄉村發展升級版,推動鄉村的全面振興,最終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而在現代化進程中,要滿足農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民的工作更體面。”

振興產業打造農業發展新引擎

“0.026?是0.026嗎?”“沒錯,達標啦!”日前,新安縣五頭鎮爵士櫻桃園總經理黃永爵接到了洛陽市農業農村局種植業科打來的電話,難掩喜悅之情。老黃送檢的大櫻桃硒含量檢測報告出來了,結果為0.026mg/kg,達到了富硒標準。

富硒,有什么好處?對人體來說,這是必需的微量元素,能有效提升免疫力;對于老黃來說,最直接的就是每斤櫻桃的價格從過去的二三十元漲到了五六十元,而且供不應求。

如今,吃得安全、優質、營養、健康,已成為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2017年,省地礦部門開展的河南省黃淮平原經濟區農業地質調查結果顯示,洛陽是全省少有的富硒地區,而且富硒土地資源分布廣泛。

富硒地如何變成“聚寶盆”?洛陽市農業農村局負責人表示,構建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社會推動的“種養加”“產供銷”一體化富硒產業體系,打造洛陽富硒統一品牌“洛食惠”,全市富硒農業面積達到兩萬畝,示范帶動富硒產業20萬畝,正在籌建富硒食品科技產業園,到2020年建成25萬畝30個富硒種植基地,叫響洛陽富硒產品品牌。

因地制宜打造富硒農產品品牌是洛陽市推進產業興旺的一個重大專項。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物質基礎。洛陽緊緊把握扛穩糧食安全重任與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關系,扭住產業興旺這個“牛鼻子”,在高效和特色上做文章,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凝聚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

在特色種植業發展上,特殊的地理、氣候,決定了在發展特色高效農業上更有優勢、前景廣闊,洛陽市實施優質雜糧、綠色蔬菜、優質水果、中藥材、核桃“五個百萬畝”計劃,要求各地因地制宜搞好對接、主動融入、干出成效。今年,完成蔬菜播種85.6萬畝、優質雜糧114.6萬畝,水果種植面積達到96.9萬畝、中藥材達到86.3萬畝、核桃達到79萬畝。擴大油用牡丹和藥用牡丹種植面積,建設牡丹種苗和牡丹(芍藥)鮮切花種植基地,增加畝均收益。

在新業態培育上,洛陽準確把握山區農業農村發展規律,立足資源稟賦,創造性地提出了“溝域經濟”的新思路,圍繞“一溝一特色、一溝一亮點”,打造“溝谷文旅業、半坡林果業、山頂生態林”的全景式示范區。目前,全市已培育了33個溝域經濟示范區,完成投資60多億元,近4萬群眾從中受益。以嵩縣明白河谷、欒川伊源康養谷、新安縣神仙灣、孟津同盟山現代農業示范園區、洛陽櫻桃谷、新安舜王牡丹谷、宜陽連昌河漢唐文化休閑農業帶、汝陽大虎嶺農業長廊、洛寧豫西金蘋果部落、嵩縣(伊川)鶴鳴皂角嶺、伊濱區倒盞民俗村等為代表的溝域經濟示范帶蓬勃涌現,實現了傳統農業與二產、三產深度融合,新產業、新業態加快發展,農民鼓了腰包,農村換了新顏。

鄉村振興規劃將實施現代農業園區、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鄉村旅游提質等十大產業振興重大專項129個項目。如今,洛陽市有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集群23家,農業企業628家;截至2018年底,全市以農業生產經營或服務為主的農民合作社達到8419家,家庭農場達902家;洛陽市有效期內的“三品一標”農產品總數達到384個,“三品一標”總數在全省排名第二位,農產品地理標志居全省首位、占全省的25%。洛陽是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市,欒川、嵩縣、孟津是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全市休閑農業項目總數達到3618個,國家A級鄉村旅游景區達到22家,從事旅游接待的鄉鎮達到103個、鄉村達到382個,全市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接待游客2100余萬人次,營業收入41億元。

因地制宜讓鄉村更美更宜居

每日清晨,伊濱經開區寇店鎮舜帝廟村3輛藍白相間的垃圾收集車準時“唱歌”,駛向村民居住區。

一聽到歌聲,村民紛紛走出家門,拿著村里專配的垃圾箱,將自家生活垃圾分類投入垃圾收集車。垃圾收集車分為兩個部分,車輛左側寫著“會爛垃圾”,右側寫著“不會爛垃圾”。

挨家挨戶收集完后,垃圾收集車回到該村垃圾分類中心,中心管理員會再次進行分類,將“會爛垃圾”放入化糞池,將“不會爛垃圾”按照玻璃、金屬、塑料、紙品、編制、泡沫等類別進行歸類。

數據顯示,該村實施生活垃圾分類收集以來,已實現末端垃圾減量80%,大大降低了外運和處理費用,推動了垃圾的資源化利用。如今的舜帝廟村,街道干凈、環境優美、鄉風文明……

舜帝廟村是洛陽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讓鄉村成為生態宜居的美麗家園,打好鄉村振興首場硬仗的縮影。

為打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主動仗,洛陽市學習借鑒浙江“千萬工程”成功經驗,實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將示范村、風景名勝區、產業示范區等連點成線、沿線打造,統籌推進村莊及周邊凈化、硬化、綠化、亮化、美化,形成了“一鄉比著一鄉做,一村看著一村干”的良好氛圍。

清理陳年積存垃圾。洛陽按照“三無一規范一眼凈”要求,重點對積存垃圾、黑臭水體、占道經營、違章建筑、殘垣斷壁、村內外雜物亂堆亂放等進行集中整治,取締非正規垃圾堆放點,實現了村容村貌整體衛生、干凈、整潔、有序的整治目標。

實施分類源頭減量。制定了《洛陽市農村垃圾分類處理實施方案》,探索實行農村垃圾“二次四分法”模式,即農戶將產生的垃圾初分為“可腐爛”和“不可腐爛”分類投放,村保潔員將不可腐爛垃圾細分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分類處理,實施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處理,推進垃圾源頭減量。

建立長效保潔機制。洛陽18個縣(市、區)中17個推行了村莊日常保潔市場化,引入專業保潔公司18家,128個鄉鎮建有垃圾中轉站,按照不低于2‰的標準配套保潔員17533人,基本建立了“戶集、村收、鎮運、縣處理”的垃圾治理運行體系,村莊日常保潔實現專業化長效化運行。

“垃圾不落地,夜間無積存。”在宜陽縣,因地制宜先試先行按照“三無一規范一眼凈”的村容村貌整治標準和“四有四凈”的戶容戶貌整治標準,由脫貧攻堅的幫扶隊伍幫助分包村、分包戶開展清潔家園環境整治行動。推行垃圾清運市場化運行全覆蓋,實現了60%以上的鄉鎮、所有行政村垃圾分類處理。在推進過程中,同步推進污水管網覆蓋,全縣16個鄉鎮污水得到有效控制。

“小康不小康,廁所算一樁”。廁所革命是一場持久戰,質量過硬才能不留“后遺癥”。在推進中,洛陽主動擔當,采取統一監管、統一培訓、統一標準、統一施工、統一驗收的“五統一”模式,高質量推進改廁,著力實現“費事一回,一步到位”。

“旱廁改水沖,方便又干凈。”前不久,孟津縣送莊鎮十里村的李建良家在政策的支持下,完成了旱廁改建,結束了全家“一個坑、兩塊磚”的如廁歷史。“輕輕一按,嘩啦一聲,盡數沖走,跟城里沒啥兩樣!”李建良喜上眉梢。

孟津縣地處丘陵,地形地勢復雜多樣。該縣“因地制宜、因村制宜”,確定以“污水管網+水沖式廁所”為主,以三格化糞為輔的改廁治污模式,分類推進實施;欒川縣結合山區特點,采取多種無害化改廁模式,提倡自建磚混三格化糞池,容積增加一倍,質量還有保證;偃師對現有沼氣池、化糞池提升改造,探索衛生廁所+大三格+濕地、將現有化糞池改造擴建為三格式等創新做法,受到省農業農村廳的肯定并推廣……

截至今年9月底,洛陽市在完成2018年12萬戶改廁任務基礎上,2019年計劃改廁22.5萬戶,目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94%。

“改善農村環境既是一場殲滅戰,也是持久戰;既要全力而為,更要因地制宜。”洛陽市農業農村局局長裴萬贏表示,洛陽將大力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改善三年整治行動,集中開展垃圾處理、污水治理、廁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以“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為抓手,讓農村換新貌、展新顏。

人才振興培育鄉村振興新動能

在孟津縣送莊鎮國家級田園綜合體,“十里香草莓基地”格外醒目。幾年前,該基地負責人呂妙霞從北京回到老家孟津創業,通過縣市農民培訓學校的培訓,帶領鄉親們種植草莓,并帶頭成立了孟津縣京孟種植專業合作社。

從選品種、找技術、跑市場,到如今帶農戶、搞培訓、促融合……呂妙霞靠小小的草莓幫助鄉親們走上了致富路,她也成為遠近聞名的致富帶頭人、田間培訓學校的校長,帶動周邊群眾發展草莓種植近3萬畝。

人才聚,鄉村興。鄉村振興離不開人才這把“金鑰匙”。對此,洛陽以“返、育、派”為重點,著力打造一支結構合理、素質優良、富有活力的“三農”工作隊伍。

鼓勵外出農民工返鄉創業。開展“五個一”專項服務活動,建立返鄉創業微信工作群,向農民工發放《致返鄉人員的一封信》,吸引農民工回鄉興業。全市農民工返鄉創業人數累計達到96398人,帶動就業達44.3萬人。

實施各類人才派駐幫扶重大專項。建立城市教師、醫生、科技文化人員等定期服務鄉村機制,以人才下鄉帶動技術、信息、理念、管理等要素集成下鄉,為鄉村振興注入新鮮血液。

實施高素質農民培育工程。洛陽建立了“1+N+X”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體系,即一個市縣兩級農廣校為專門機構發揮統籌協調,“N”個農技推廣機構、農業職業學校、農機畜牧等培育機構作為功能和優勢互補,“X”個建在農業園區、農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的農民田間學校作為現場教學實訓基地。目前,共建設了106個農民田間學校,覆蓋各縣農業主導產業,農民可就近就地到田間學校學習和實訓,極大地方便了農民接受面對面、手把手的培訓。

精準發力,搭建平臺,強化保障,讓人才回歸農村。2013年至今,洛陽共培育各類高素質農民84056人,其中生產經營型13140人,專業技能型和專業服務型70916人,登記高素質農民1930人,探索建立了教育培訓、登記管理、政策扶持、跟蹤服務“四位一體”的培育體系,培養了像省職業農民創業創新大賽一等獎獲得者趙海,全國百名杰出新型職業農民郭彥玲,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呂妙霞等一大批愛農業、懂技術、會經營、善管理的高素質農民,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洛陽鄉村振興行動方案明確,到2020年,該市將扶持農民工返鄉創業帶頭人2000名,吸引6萬人返鄉創業,帶動就業60萬人;到2022年,扶持農民工返鄉創業8萬名,帶動就業80萬人。

多管齊下打好鄉村振興的“組合拳”

鄉村振興,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腦袋”。對此,洛陽大力實施文化振興行動,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農村干部群眾,深入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進一步完善農村基礎文化設施,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效能,廣泛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指導開展“三農”題材文藝作品創作,傳承發展河洛優秀傳統文化,持續推進城鄉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提升農民精神風貌,提高農村社會文明程度。

截至目前,洛陽市級以上文明村鎮達到642個,“一約四會”、孝善理事會行政村分別達到2200個、1485個。

鄉村振興規劃:到2020年,洛陽縣級以上文明鄉鎮占比要達70%以上,縣級以上文明村占比在50%以上;每個鄉(鎮、街道)至少建設一個家風家訓館;持續推進移風易俗,行政村建立“一約四會”群眾組織占比達到85%,縣級以上文明村實現全覆蓋。

治理能力是鄉村振興的基礎工程。實現組織振興,關鍵是讓基層黨組織成為鄉村振興的“主心骨”。洛陽構建“黨建引領、三治并進、服務進村”的基層組織體系、治理體系和服務體系。堅持黨建引領,全面叫響“河洛黨建計劃”基層黨建品牌,全面提升鄉村基層治理能力和水平,夯實鄉村治理,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到2020年,全市2/3的村黨組織完成標準化規范化建設,其中‘五星支部’占比不低于20%。服務供給水平持續提升,廣大群眾辦事更便捷、更高效、更舒心!”洛陽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何偉說。

改革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法寶。洛陽大力探索以農村要素產權制度、城鄉土地制度、投融資制度為主要內容的改革路徑,促進人才、土地、資本等要素向農業農村集聚,為鄉村振興注入更多“活水”。農村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基本完成,全市565萬畝承包地流轉244萬畝,流轉率達43%。

“過去戶戶包田,以后人人分紅,咱農民也成股東啦!”伊川縣平等鄉張奇莊村黨支部書記田圣衛說,張奇莊村是洛陽市首個“三變改革”的試點村。張奇莊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社、勞務股份合作社、置業股份合作社、旅游股份合作社等五大股份合作社全部掛牌運營。

據了解,洛陽2961個行政村全部建立了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建立集體經濟合作聯社151個,95.4%的行政村有集體經濟收入,其中71.4%的行政村達5萬元以上。

“鄉村振興,承載著廣大農民群眾的美好夢想。洛陽將因地制宜厚植發展優勢,讓產業特色旺起來,讓村居環境美起來、鄉風文明和諧起來、村居治理完善起來,給村民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洛陽市副市長王軍說。洛陽鄉村振興戰略的目標是:糧食綜合生產能力要穩定在每年46億斤,第一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4.0%左右,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當年地區生產總值增速和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

農業豐產、農民增收、農村和諧。一座座村莊的美麗蝶變,詮釋了鄉村振興在洛陽的落地生根;一個個溝域經濟帶的“成長”,見證了鄉村振興中的洛陽力量;一個個特色產業和農產品品牌,唱響了洛陽鄉村振興的主旋律。如今,洛陽人民正以百倍豪氣、百倍信心、百倍干勁,在河洛大地上描繪鄉村振興的錦繡畫卷……

陜ICP備13005735號-1 農業科技報社版權所有 聯系電話:029-87031703 m.kolcatapizz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