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28 09:06:28 王海濤
哈薩克斯坦農業創新園的“楊凌科技”,來自歐洲的果樹管理技術,自動施肥澆水的農業生產設備,可以對豬進行行為分析的智能系統,琳瑯滿目的花椒產品,五花八門的營銷方式……
農高會上,一項項國際農業合作,一項項農業“黑科技”,一種種營銷新模式,讓人驚嘆不已。農高會,把未來農業帶到你的眼前。農高會,展示了未來農業的巨大發展前景。
農業合作
市場廣闊前景看好
今年6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出席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十九次會議時表示,中方愿在陜西省設立上海合作組織農業技術交流培訓示范基地,加強同地區國家現代農業領域合作。
上海合作組織秘書長諾羅夫在出席2019上海合作組織現代農業發展圓桌會議時表示,相信楊凌示范區能夠發揮作用,幫助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擺脫干旱缺水問題困擾。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消費市場巨大,但是農產品貿易額很小,很有發展潛力。
習近平主席的殷殷囑托,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的熱切期望,給予了陜西和楊凌以新的使命和機遇,讓國際農業合作的大門打得更開,合作的前景更加廣闊。
中國與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在涉農領域有著十分廣闊的合作空間。農業農村部總畜牧師馬有祥表示,全面建成以楊凌為核心的上海合作組織農業技術交流培訓示范基地,在農業技術交流、人才培訓和項目合作示范上探索機制、打造模式,將推動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在農業領域開展人員、信息、產品等方面交流與合作。
吉爾吉斯共和國農業、食品與土壤改良部國務秘書塔舍博洛托夫·馬克薩特認為,農業可以成為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之間最有前景的合作領域之一。在楊凌建立上海合作組織農業技術交流培訓示范基地,特別符合各個成員國的需求,將擴大各國在農業領域的合作,鞏固上海合作組織的基礎。
勇擔國際農業合作新使命,今年農高會舉辦了2019上海合作組織現代農業發展圓桌會議、上海合作組織國家農業專題展等一系列活動;楊凌智慧農業示范園一期工程建設完工并投入使用;一批國際農業合作交流項目和農業援外技術交流培訓項目正在積極推進。陜西國際農業交流合作邁向新的高度。
現實有需求、政策有支持、科技有實力、合作熱情高,我們相信國際農業合作一定會打開新的局面。
跨界融合
未來農業不再是舊模樣
“農業+”“+農業”,已經成為農業發展新趨勢、新形態。隨著人工智能、5G、物聯網、云計算等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普遍應用,農業不再是舊模樣,告別了靠天吃飯和人拉牛耕,完全可以實現全自動化、封閉式生產。
“由于農業生產技術性強、受天氣影響風險大等因素,一般保險公司不愿意涉足,而平安智慧農業有望解決這一問題。”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高級業務拓展總監李奪說。以生豬生產為例,由于防疫等原因,保險公司很難派人核實生產過程中的相關信息,但是可以通過IT技術和攝像監控系統實時了解養豬場豬的數量、生長狀況、是否出欄等信息,甚至進行豬的行為分析,增強了生豬生產信息透明度。保險公司可以根據養豬場實際情況、生豬行情、預期收益等給養豬場融資貸款。
松下植物工廠的蔬菜生產,采取全封閉的方式。所有設備的運行,通過中央監控系統來控制,可以對整個蔬菜生產過程進行精準化管理和控制。生產車間內安裝有各種傳感器,可以感知溫度、濕度、二氧化碳濃度等。根據不同的蔬菜,有不同的種植配方。在種植的時候,對中央控制系統設置好參數,基本可以實現全自動化種植,人工干預很少。“由于整個生產過程的精準管控、實行標準化生產,生產出來的蔬菜品質非常穩定,沒有污染,全程冷鏈運輸,非常安全放心,營養價值非常高。”松下電器(中國)有限公司食品流通事業部銷售經理王禹說。
中林豐沃是一家專門將國外先進農業生產科技引進國內,消化吸收后進行推廣的農業企業。這次農高會上,該公司帶來自己培育的蘋果樹苗。這種蘋果樹長到一定高度后,側枝橫著長,不用拉枝,大大節省了人力。中林豐沃副總經理陳金放已經參加了好幾屆農高會,對于國際農業合作,他充滿了信心:“國外有很多先進的農業技術。我們可以借鑒學習的地方很多,前景十分廣闊。”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校長吳普特在2019楊凌國際農業科技論壇上指出,農業不再是傳統的第一產業,是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產業。未來農業要走智能化發展道路。
走在農高會展館里,農業生產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沖擊著人們對于傳統農業的認知,令人深刻感受到未來農業是高科技產業。
優質優價
做好產品更要做好市場
傳統的農業生產不但生產過程粗放、銷售渠道單一,消費過程也很粗放;對于絕大部分農產品,沒有進行深入加工,沒有細分消費市場,沒有推出有針對性的商品,“大路貨”太多。
韓城花椒歷史悠久,是當地的優勢產業,也是重點發展產業。來自韓城的小伙薛鵬君,目前正在創業。這次農高會,他帶來了公司開發的花椒鍋巴,希望能夠找到代理商。
“我們韓城在花椒深加工上下了不少功夫。基本產品有花椒禮盒、花椒粉、花椒油,還開發了花椒肥皂、花椒洗手液、花椒酸奶、花椒足浴鹽、花椒啤酒……”薛鵬君說。
為了推銷蘋果,洛川可是想了不少辦法:農高會上進行網絡直播、唱民歌等。兩部手機,一個支架,打開抖音、快手,工作人員現場當起主播,開始賣起了蘋果。“我手中拿的就是咱洛川蘋果。果形優美、肉質脆密、香甜可口……”
延長縣通過整樹蘋果預售的方式,探索推出了“果樹認養”。果園安裝了高清全彩攝像頭。認養者可以下載手機APP,隨時隨地自主操控攝像頭,24小時實時觀看自己認養果樹的生長情況。果樹認養讓消費者深度參與到農業生產過程,也讓果園的收益大大提高。
要把產品賣上好價錢,必須要有賣點。賣點可以是商品本身獨一無二的屬性,也可以是“無中生有”的營銷方式。沒有特點的“大路貨”、老舊的營銷套路,帶來的只會是一般的收益,甚至是賠本。
陜西是農業大省。蘋果、奶山羊等產業在全國具有重要地位和影響力;我國首個國家級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就在陜西;我省科研實力雄厚,有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為代表的一批涉農高校和科研院所;上海合作組織農業技術交流培訓示范基地的設立,更是給陜西和楊凌示范區以新的發展機遇。
我們相信,未來農業,楊凌可期,陜西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