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24 15:06:00 耿蘇強
農業科技報-中國農科新聞網記者 耿蘇強
金融,是澆灌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源頭活水”。
張紅利,家住陜西楊陵區五泉鎮絳中村。過去,在外打工,并沒有走上致富之路。當他看到村里人靠科技種田,成為富裕暴發戶。他就下決心,也要讓“土地生金”。但缺乏啟動資金成了“攔路虎”。
于是,他依靠土地和房屋作抵押,先后從楊凌農商行貸款45萬元,創辦楊凌旺豐園果蔬專業合作社。2017年,當合作社遇到流動資金難題,農商行又放貸200萬元。目前,合作社流轉土地1000多畝,不僅種植了葡萄、油桃、楊梅等水果,還有西紅柿、黃瓜、辣椒等各種蔬菜。
如今,在楊凌,還有很多像張紅利這樣,依靠金融“源頭活水”澆灌農業“試驗田”走上了致富路。
“兩權”抵押:激活農村“沉睡資本”
缺資金、貸款難,是許多農業公司和農民發展經濟面臨的一道坎。農戶宅基地使用權、承包土地經營使用權,是農民賴以生存的基本權利。過去,由于“兩權”等抵押物產權不清晰,不能向銀行直接申請抵押貸款。如何讓“兩權”得到充分使用、煥發出新活力?
近年來,楊凌農業高新示范區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若干政策批復精神,不斷深化金融改革與服務創新,探索農村金融、保險發展新模式,譜寫了一曲“扎根三農、不忘初心、支農惠農、收獲希望”的創新之歌,為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源頭活水”。
“生產前期及采收期投資大,后來公司做擔保,我在楊凌農商行貸了50萬元,極大緩解了生產前后期的資金周轉問題。”陜西巨農科技農業有限公司農場主劉海剛說。
在該企業及其合作伙伴遇到融資難題時,楊凌農村商業銀行施以援手,以巨農公司的農業訂單為切入點,累計向22戶訂單戶發放訂單農業貸款2588萬元,幫助客戶完成訂單量6922萬元。
提起貸款經歷,楊凌秦寶牛業有限公司總經理仵波顯得格外高興。原來,就在他計劃實施母牛擴繁項目卻缺少資金時,楊凌農村商業銀行將該公司牛棚牛舍、辦公用房等農業設施作為抵押物,給他貸了3300萬元,為企業發展幫了大忙。
近年來,良好的政策環境得益于楊凌改革的升級再造。特別是不斷推出的金融支農、惠農舉措,積極破解企業上市融資難題,先后制定出臺了30余項金融管理政策,充分發揮了金融支持在經濟發展中的支點作用,讓強農富農的好政策落地生根、惠及百姓。
農業保險:讓農民不再靠天“吃飯”
有風險,買保險。在楊凌,不管是種地栽樹還是育苗養畜,無論是職業創客還是普通農民,隨時購買一份合適的農業保險,已經成為涉農從業者們的普遍選擇。
去年,楊凌農商行申報的“金融支農服務創新”項目,農業農村部給予500萬元的項目資金支持。該項目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將農業規?;N養殖戶手中最主要的生物資產,如豬、牛、羊、蘋果樹、獼猴桃樹等,通過對其各個生長階段精準估值,轉化為銀行認可的“標準抵押物”,著力解決農業生產規模化發展過程中生物資產抵押融資難的問題。
“那豬死了怎么辦?”
“實施的‘五位一體’模式就是跟保險公司進行合作,當豬出現疫病或非正常死亡,保險公司將負責理賠。”
2019年1月,楊凌農村商業銀行通過其發起設立的村鎮銀行在周至縣為一戶生豬養殖企業和一戶生豬養殖個體戶成功發放兩筆試點貸款,累計授信164萬元,貸款余額共計55萬元,同步實現浮動保額保險全覆蓋。生物資產動態評估浮動抵押貸款的順利投放,開創了農村活體動植物作為抵押物融資之先河。
改革再推進,創新無止境。楊凌肩負的國家使命,加大農村金融改革創新力度,通過‘金融+科技’的方式,更好地支持‘第六產業’發展,支持涉農企業發展推廣到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