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24 09:18:34
黃正勇(左)在內蒙古某養殖基地 黃正勇,北京澤牧久遠生物研究院,現任項目研究員、技術總監,于2019年9月當選為中國畜牧業協會牛業分會副會長。
——訪中國畜牧業協會牛業分會副會長黃正勇
近年來,我國肉牛養殖效益逐年攀升。然而,在肉牛養殖行業仍然存在一種現象,不少養牛戶反映牛難養,養牛賺錢難。“一方面,我國牛肉常年供不應求,肉牛養殖者不賺錢絕對不正常;另一方面,肉牛養殖投入高,一頭架子牛購進成本就要1萬多元,再加上人工、飼料、獸藥等,如果一年算下來還是白忙活,那就太不應該了。”中國畜牧業協會牛業分會副會長黃正勇說。
養牛必須走出誤區
黃正勇認為,養牛戶不賺錢,無外乎兩個原因,一是喂牛用的飼料不行。這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飼料質量不高導致肉牛營養不平衡,日增重上不去,還容易引發疾病。“很多人養一年的牛,治病的水平就相當于一個專業獸醫了,這說明他的牛常年被疾病折磨,日增重怎么能上的去呢?育肥牛的養殖效益在于用最短的時間讓肉牛長最多的肉,出欄周期短了,用的飼料就少了,成本就會降低,銷售到市場上也受歡迎。”另一方面有些養殖戶認為飼料價格越高質量越好,結果反而導致入不敷出,賺不到錢。
二是喂牛的方式不對。“現在很多人還在用傳統的方式養牛,尤其是一些散養戶,不相信科學的養殖方式,慣用祖輩傳下來的養殖技術,日增重兩三斤就滿足了,沒有將肉牛的效益發揮到最大。”
黃正勇說,肉牛一般在150公斤左右進入拉架子階段,這個時期肉牛對營養的需求非常特殊,既要求滿足骨骼的快速生長,又要求滿足內臟系統的快速發育,還要有合理的膘情,所以養殖戶應該給與這個階段足夠的重視。
黃正勇在幫助養殖場培訓配方師的時候,都會強調,懂養殖是一個配方師需具備的基本素質,其次要懂飼料原料和加工工藝,這樣才能更好地了解飼料的營養,知道怎么分配營養。
“兩料三方四步”法
黃正勇介紹,我國肉牛養殖業起步較晚,與豬雞相比,肉牛養殖飼料配比、飼喂規范等尚不健全。“如果問一個養豬戶,什么階段用什么飼料,即便是散養戶,也能說得明明白白。但肉牛養殖就不一樣了,100個養牛戶可能就有100種飼料配方,也可能有100種飼喂方式,不同地區,不同個體,養牛效益差距顯著。”
早在2007年,黃正勇就提出營養不良是百病之根,也是養殖戶養不好牛的根本原因。這些年,他一直圍繞著這個基礎觀點做研究,最終和研發團隊一起研究出一套不限地域、不限品種、不限養殖群體的養牛方法,即:“兩料三方四步育肥法”。
黃正勇介紹,“兩料三方四步育肥法”就是一種將飼料和飼喂方式結合起來的方案,“兩料”是指架子牛料和育肥牛料;“三方”是指三種飼料配方,即架子牛料配方、育肥前期配方、育肥后期配方;“四步”是指牛生長的四個時期,即拉架子期、育肥前期、育肥后期和脂肪沉淀期。
其亮點在于,一是將精料配方、日糧配方、育肥方法融為一體,并根據我國的肉牛飼養標準,給出每個階段要用多少草料,多少精料以及能量、粗蛋白質、鈣、磷等需要量和簡便易行的計算方法;二是給出了在育肥過程中出現的酸中毒或消化不良的解決方案。
黃正勇最后說,“據養殖戶反饋,按照這種飼養方式,冬夏季節,肉牛的日增重能達到每月90斤-110斤,春秋兩季能達到110斤-130斤,平均每月增重能達到110斤。而采用這種方式之前,肉牛的平均月增重僅為80斤左右。”
(《中國畜牧獸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