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19 11:17:43
品牌價值逾800億元的楊凌農高會,承載著150多萬觀眾的“淘金”夢,今年將于10月22日揭開炫彩的面紗。
開幕當天上午,漢中楊凌西農“兩地三方”成果發布暨鎮巴臘肉溯源體系上線儀式將在農高會C館舉行。
鎮巴臘肉
從2015年到2019年,漢中市人民政府、楊凌示范區管委會、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兩地三方“現代農業科技與產業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在鎮巴落地生根,助力鎮巴臘肉生產標準化、質量可追溯、品牌國際化。
特色林下養殖
第26屆楊凌農高會首日,讓我們相聚農高會C館二樓多功能廳,聆聽“兩地三方”成果發布、走進鎮巴臘肉全產業鏈、追溯數千年傳統美食、詮釋農高會帶給鎮巴臘肉的品牌魅力。
時間:10月22日10:30—11:40
地點:楊凌農高會C館二樓多功能廳
主題:發布“兩地三方”成果 鎮巴臘肉溯源上線
鏈接一:
楊凌農高會是由科技部、農業農村部、商務部、中國科學院、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國家知識產權局和陜西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迄今已成功舉辦了25屆,是我國農業高新科技領域最具權威和影響力的大型綜合展會,被譽為“中國農業奧林匹克盛會”,已成為國家5A級農業綜合展會和全球展覽業協會(UFI)認證展會,知名度和影響力逐年提升,已經發展成為中國馳名商標,品牌價值達到871.19億元,是我國農業科技成果示范推廣的重要平臺和國家農業合作交流的重要窗口。
從1994年創辦至今,楊凌農高會連續成功舉辦了25屆,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農業綜合性展會,每年集中展示國內外農業高新技術成果和先進適用技術,近幾年,參觀人數均在150萬以上,其中專業客商超過10萬人次,成交金額逾千億元。隨著規模的逐年擴大,國際化、市場化、專業化水平的不斷提升,楊凌農高會已成為“國際知名、國內一流、市場認可、農民喜愛”的農科盛會,成為中國與世界各國農業領域深入合作交流的廣闊平臺。
第二十六屆中國楊凌農高會以“新農業·新農村·新農民”為主題,聚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鄉村振興戰略,緊扣追趕超越定位和“五個扎實”要求,大力發展“三個經濟”,充分發揮楊凌示范區的新優勢新作用,促進“一帶一路”國際農業合作交流和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為擴大高水平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和農業強國建設作出積極貢獻。
經過20多屆的成功舉辦,農高會累計吸引了70多個國家和地區,以及我國30多個省、區、市的上萬家涉農單位、2800多萬客商和群眾參展參會,參展項目及產品超過16萬項,交易總額累計達到8400多億元,近三屆的交易額均超過1000億元,產生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對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及產業化、帶動特色現代農業發展、加強中外農業科技交流合作發揮了積極作用。
預計本屆展會將吸引全球50多個國家、3000多家企業、8000多個參展項目、1200多家境內外媒體、500多名國內外記者、150萬人參展參會。
鏈接二:
鎮巴臘肉是陜南秦巴山區一帶的特產,已有幾千年的歷史,史料記載,兩千多年前的張魯稱漢寧王兵敗南下走巴中,當地人便用臘肉奉給。
三國時候,蜀漢張飛在鎮巴境內作戰時每頓飯都要吃一只臘豬腿。清光緒二十六年慈禧太后攜光緒皇帝避難西安,陜南地方官吏就貢送鎮巴臘肉,稱為貢臘御用。
為了保護、發展"鎮巴臘肉"這一獨特的美食佳品,鎮巴縣人民政府積極開展原產地保護和商標注冊工作,并于2010年12月,鎮巴臘肉獲得了地理標志產品保護,2013年12月成功注冊為地理標志證明商標。
臘肉,又叫熏肉。千年傳承、獨特的腌制工序、選料考究、保存方式、烹飪技術等造就了今天的鎮巴臘肉名揚陜南、蜚聲國內外。
鎮巴臘肉利用自然風吹干其水份,肉色鮮艷,香味醇正,不哈喉,無煙熏味,在加工過程中保持了原汁水份,食用時無粗糙感,不上火。備受消費者的喜愛。這種無污染天然的臘肉富含人體所需的多種氨基酸,微量元素,成為饋贈親友的佳品。在鎮巴的大小餐館內,臘肉成為菜中之精品,五花肉、菜板肉,豬肘子均是臘肉中的上等菜肴。鎮巴臘肉的吃法多樣,煮熟以后可直接吃,肥肉不膩,瘦肉味美;可加入其它菜燉著吃,湯汁更是盡顯其它燉菜無法比擬的味道;也可煮熟以后炒著吃,色彩比鮮肉更具魅力,口感和煮的味兒又有差別。
電話報名:029-87036558
微信報名:wty19222
報名成功:農高會首日,鎮巴邀您免費品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