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欧美另类,久久99精品久久久噜噜最新章节,北条麻妃久久99精品,欧美日韩中文在线,精品国产一级,a级特黄一级一大片多人,国产成人在线免费观看视频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1120180013

廣東“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刻畫富民興村底色

2019-10-18 19:26:17    魏小兵

羅定田園風光。

紫稻生產現場指導。

龍灣鎮精準扶貧貧困戶積極投入到廣藿香育苗工作當中。

桂皮加工車間。

郁南縣無核黃皮標準化園區。

長崗坡渡槽助力羅定先后5次摘取“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稱號。

2018年11月,廣東召開全省“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工作會議,開啟以新理念引領帶動農業產業轉型升級。一年來,廣東“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建設在改革中不斷探索,富民興村底色漸顯。10月17日-20日,農業農村部鄉村產業發展司、廣東省農業農村廳、廣東省中醫藥局、云浮市人民政府在羅定市聯合舉辦“全國‘一村一品’交流活動暨廣東省‘一村一品、一鎮一業’現場推進會、首屆廣東南藥產業大會”,旨在加強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工作交流,推動廣東省“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建設再上新臺階。

1000個立項村,囊括廣東種植、養殖特色產業,遍布粵東粵西粵北。

100個產業鎮,被認定為首批省級“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專業鎮。

36個農產品,入選2019年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總數躋身全國前列。

24個村鎮,獲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稱號,今年新增數量名列全國第一。

鄉村要振興,產業興旺是關鍵。廣東省委、省政府把發展“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富民興村產業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重大行動,從2019年起,連續3年,每年扶持1000個村發展農業特色產業,到2021年全省扶持3000個村發展農業特色產業,形成200個特色農業專業鎮,實現粵東西北地區全覆蓋。

發展“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富民興村產業,核心是發揮當地的資源優勢,使一個村或幾個村擁有一種或幾種市場潛力大、特色鮮明、附加值高的主導產業和產品。通過產品開發,變資源為產品、變產品為商品、變商品為名品,推動產業的發展,脫貧一方百姓,富裕一方農民、振興一方經濟。

其實,早從1995年起,廣東就堅持“選準一個優勢資源、推廣一套先進技術、建設一片基地、開發一個主導產業、創立一個品牌、培育一個支柱產業、占領一方市場、致富一方百姓”,大力發展“一鄉一品”。新時代,新作為。與過去相比,廣東發展“一村一品 一鎮一業”有了新嘗試。

創新理念 推動特色產業做大做強

漫山遍野、郁郁蔥蔥,淡淡桂香、沁人心脾。在剛剛過去的國慶假期,位于云浮羅定市榃濱鎮的肉桂主題公園成了不少人度假休閑之地。這里也是羅定聚力推動肉桂一二三產業相互融合和全產業鏈開發的重要舉措之一。

羅定肉桂主題公園占地2000多畝,規劃建成集種植生產、觀光娛樂、采摘體驗、科普教育、中醫藥研究、養生為一體的綜合性主題公園。目前,公園仍在不斷建設之中,完全建成后將讓游客更加直觀地了解羅定的肉桂文化,提升羅定肉桂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進一步擦亮“中國肉桂之鄉”的品牌;同時,也將帶動當地鄉村旅游產業鏈發展,增加農戶就業和收入。這是榃濱鎮發展肉桂產業的一大亮點。

廣東發展“一村一品”已有20多年歷史。新形勢下,在一村一品的基礎上增加了一鎮一業,這是對原先的優化升級。以產業化的理念謀劃發展,是其重要內涵之一。

作為全國“一村一品”示范鎮、省級“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專業鎮,榃濱鎮圍繞“強一產、優二產、延伸第三產業”的思路,謀劃肉桂產業發展。目前,榃濱鎮肉桂種植總面積達14.1萬畝,有肉桂加工企業和合作社25家,種植戶10842戶,從事肉桂加工351人,2018年人均支配收入達15887元;2018年肉桂產值為66255萬元(其中肉桂農業產值21000萬元),預計2019年產值達69120萬元。

縱觀全省,發展農業優勢得天獨厚,氣候資源和生物資源豐富,消費市場龐大,經濟實力雄厚。而落到不同區域,資源稟賦卻仍千差萬別。因此,廣東發展“一村一品、一鎮一業”還堅持差異化的理念,積極發展小而精、小而美、小而特、小而高的產品。

在唯一一個“中國無核黃皮之鄉”云浮市郁南縣,金燦燦的“正氣”果黃皮雖然規模不大,但卻能量不小,效益不少。早在1932年,郁南縣建城鎮人曾乃楨收集挑選了一批黃皮樹在家鄉種植,其中兩株經天然雜交,竟生出碩大且無核的果實。80多年來,不少人把這一“天賜好果”帶到外地栽種,但始終沒能收獲如郁南一樣的品質。無核黃皮不斷在郁南的田頭山間延展,種果成勢,當地農民變果成金,郁南以果成名。

在全國“一村一品”示范鎮、省級“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專業鎮郁南縣建城鎮,今年黃皮禮品果售價在12元/斤以上,精品果賣到30元/斤,農民收入水漲船高。目前,郁南種植黃皮達10萬畝,覆蓋全縣15個鎮,種植戶2.5萬戶,其中示范戶312戶,總產值10億元。

既強調挖掘地方特色,也注重統籌謀劃。這是廣東發展“一村一品、一鎮一業”的全域化思路。“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已上升為省政府的重大決策部署,被列為2019年全省十件民生實事之一。廣東根據不同區域的氣候、土壤、產業基礎和市場條件等因素,制定全省范圍特色優勢產業發展規劃,指導各地優勢特色產業發展。從2019起,連續3年共籌措30億元用于3000個村發展農業優勢特色產業,打造200個專業鎮,實現粵東粵西粵北地區全覆蓋。目前,1000個村已完成立項審批,首批100個省級專業鎮已經認定。

頂層設計 下放權限提高項目實施效率

與以往相比,廣東發展“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在機制、建設模式、管理方式上都做了有益的創新。其中,財政投入方式從過去的報賬制,轉為由縣財政直接撥付到實施主體,提高了效率,企業有了更大的自主權。據悉,2019年10億元的建設資金已全部下達至15個地級市。正是有了財政資金撥付方式的重大改變,實施主體的項目實施進度也變快了。

在建設模式上,《廣東省農業農村廳“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建設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也做了明確規定,指出項目直接下沉到村、鎮(鄉),縣級人民政府負總責,負責項目審批、驗收、監管等;鎮級人民政府為責任主體,負責組織項目申報入庫、督導項目實施等。

云浮市是農業大市,具有豐富的農業資源,盛產多種名優特色農產品。云浮以生態優勢、產業基礎優勢和區位優勢為依托,對“一村一品”建設項目進行高標準規劃,明確產業發展方向,按照集中連片的原則劃分特色產業區域,打造特色農業“一村一品”的塊狀經濟發展格局。近年來,云浮市大力挖掘資源優勢,積極發展特色農業,取得了明顯成效,先后獲得了中國特色養生休閑旅游最佳目的地、全國農村改革試驗區、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市、廣東省現代特色南藥試驗區稱號。所屬縣(市)農業產業各具特色,競相發展。如今,羅定市是“中國肉桂之鄉”;新興縣是“中國果品加工之鄉”;郁南縣則是“中國無核黃皮之鄉”和“中國沙糖橘第一縣”。圍繞現代畜牧、道地南藥、優質稻米、嶺南佳果、花卉苗木、特色蔬菜、油茶茶葉等主導產業和特色農產品,云浮市打造了一批專業基地和專業村,有力促進了特色農業優勢集聚,推動農業發展方式轉變。

在項目管理方式上,全省“一村一品、一鎮一業”采取項目庫形式進行信息化管理,未列入項目庫的項目原則上不安排省級及以上財政資金。各級政府、農業農村局在項目庫內完成項目入庫、項目評審、備案、建設進度和資金使用進度跟蹤報送等。

融合發展 新動能聯農帶農富農

將竹片兩端削平,彎成竹圈,用鐵絲將兩端固定,再把若干個竹圈打入竹釘,裝上由厚細竹片組成的籠底……不到15分鐘,陳漢生就做好了一個純手工的泗綸竹蒸籠。

泗綸鎮位于羅定市西部,群山連綿,林木蔥籠,在山溝溪旁,自古就長滿一種特別的竹子,名曰羅竹(又名沙羅竹)。羅竹相對于其他竹子具有纖維長、韌性好,且帶有一股清幽的竹香味等特點,是一種上乘環保編織材料。種羅竹、織蒸籠逐漸成了當地農民的一條生財之道,一個個羅竹蒸籠也托起了泗綸鎮的發展。

陳漢生是合生竹制品專業合作社的牽頭人,合作社從事羅竹種植和蒸籠加工的農戶150多人,制作出來的產品主要交由羅定市恒兆蒸籠有限公司銷售。“與以前相比,生產積極性和效率有明顯提高。”該公司總經理張群英說,泗綸蒸籠從最初的各家各戶自產自銷,到現在形成“公司(合作社)+工廠(專業大戶)+專業戶”的產供銷一條龍體系,將羅竹種植大戶、泗綸蒸籠加工大戶以及蒸籠加工農戶等聚攏起來,形成緊密的利益聯結鏈條。公司與合作社合作,鼓勵農民種植羅竹,向農民收購材料或者半成品,提高農民的積極性。據介紹,以恒兆蒸籠有限公司為龍頭的蒸籠產業帶動泗綸鎮從業人員8700多戶1.2萬人,竹蒸籠產值達2.63億元。泗綸鎮(泗綸蒸籠)也成為全國“一村一品”示范鎮,2019年獲認定為省級“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專業鎮。

發展“一村一品”核心是解決農民的問題。農民專業合作社是組織農民、服務農民和提高農民的中堅力量,是引領適度規模經營發展和實現小農戶與大市場銜接的有效載體,也是“一村一品、一鎮一業”的實施主體。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民專業合作聯合社、家庭農場、農業龍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與農民形成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有助于帶動貧困戶脫貧,讓農民增收致富。

廣東“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建設,激發了基層新型生產經營主體活力,全省新型生產經營主體質量和數量有望實現“雙提高”。通過主體帶動,預計參加項目農民人均年收入可達1.5萬元,比未參加項目的農戶平均年收入高出3000多元,預計增幅達25%;項目帶動農戶數量34萬人,平均每個項目帶動農戶數量約400人;其中帶動貧困人口6萬多人,平均每個項目帶動貧困人口約70人。

廣東農業區域資源多樣,有很多全國特有的農產品,但過去限于產品單一、“養在深閨”無人知。發展“一村一品、一鎮一業”,絕不僅限于生產環節,而是延長產業鏈條,打造品牌,即從農產品轉化為加工商品獲取加工增值,從普通商品到名牌產品獲取品牌增值。

廣東發展“一村一品、一鎮一業”立足資源稟賦,這里的資源除了與生產相關的要素,還有地方歷史和文化。廣東不斷完善“農業+文旅”的產業融合鏈條,挖掘專業村鎮的歷史與文化,拓展“一村一品、一鎮一業”的休閑觀光、文化傳承等功能,讓農業有文化說頭、景觀看頭、休閑玩頭,讓農民有更多賺頭,賦予“一村一品、一鎮一業”更多附加值。

紫稻是云浮市新興縣的一種民間珍稀水稻品種。在當地企業和合作社的共同推動下,新興建成了全省最大的紫稻基地。由于營養價值高,品質好,紫稻成了農產品中的“新貴”。平常優質稻收購價是每百斤150多元,紫稻的最低收購價達每百斤300元,而兩者的畝產量都是700多斤,種植成本基本一致,所以,農民種植紫稻的收入比優質稻高不少。

不過當地企業不限于種植紫稻,還努力延長產業鏈、開發深加工產品,提升產品附加值。據了解,當地企業著力開發包括紫米茶、紫米餅、紫米粉以及紫米酒等產品。此外,在新興紫米的種植專業鎮天堂鎮,還規劃了一個“紫色天堂”,紫米加工基地是“紫色天堂”中的一小部分。天堂鎮三廟口、內洞花塔、李務本堂、區村古屋等文物古跡將與紫米加工基地等串聯起,形成“紫色天堂之旅”精品線路,發展觀光休閑游、農耕體驗游、鄉村民俗游,實現新興紫米產業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智慧支撐 現代技術促進產業轉型升級

發展“一村一品、一鎮一業”,既要特色,也要綠色。廣東著力提升和推動綠色生態技術、農業機械技術和現代信息技術,為特色產業發展提供智慧支撐。

全自動化洗瓶和灌裝車間、高溫滅菌車間、無菌接種室、培養室、自動溫控煉苗移栽大棚一應俱全,各種生產場所需要的各種儀器設備正常運行,這里是云浮羅定市龍灣鎮南藥種苗組培中心,這里年培育優質種苗2000萬株以上。

龍灣人歷來有種植南藥的傳統。面對“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自然條件,龍灣鎮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充分發揮生態優勢,將南藥產業作為支柱經濟產業,構筑“一模式+一基地+兩個100%”的南藥產業格局,集聚各方資源,積極推動南藥產業發展。一方面加快提高南藥的產業化經營水平和農民組織化程度,帶動南藥產業規范化發展,降低其經營風險,努力創建鎮特色品牌;另一方面以南藥產業為引領,通過延伸育苗、種植、加工、開發、銷售這個產業鏈。上述現代化的大型南藥組培中心正是這一產業鏈上的重要一環。

據悉,龍灣鎮以中科院華南植物園和廣西植物研究所為技術依托,對南藥產業提供技術服務、管理和指導,與中科院廣西植物研究所簽訂34項技術成果轉化,有效為當地南藥“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建設提供技術支持。2019年9月,龍灣鎮被廣東省農業農村廳授予“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南藥專業鎮稱號,龍灣鎮棠棣村(南藥)被農業農村部授予第九批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稱號。

陜ICP備13005735號-1 農業科技報社版權所有 聯系電話:029-87031703 m.kolcatapizz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