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14 10:32:01
8 月 15 日農業農村部表示,今年中央財政首次啟動實施農村廁所革命整村推進獎補政策,安排70億元支持農村廁所革命。“廁所革命”、垃圾治理、污水治理是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三項重點工程。財政上的大力支持無疑顯示了中央推進農村環境“換新”的決心。這場鄉村振興的“硬仗”已取得一些成效,但也暴露出不少突出問題,要提高今后的工作成效,就應重點抓好以下問題。
第一,資金落實與干部監督問題。環境整治要落實離不開資金支持,而資金缺乏也確實是以往改革的痛點之一。中央的“廁所革命”獎補政策若能落實,必將進一步調動農民積極性,加快環境整治進程。然而,個別地方出現了“虛增廁所騙取國家獎補資金,改廁負責人涉嫌與村干部合伙套取資金”的違法違紀現象,如果資金監管和干部監督不到位,會讓這項惠民政策被截留在“最后一公里”。因此,必須強調“用錢必問效,無效必問責”,建立切實有效的資金監管機制。
第二,項目規劃與項目管理問題。在農村環境整治過程中出現過這樣的問題:有些地方花費重金購置垃圾箱、垃圾桶、運輸車等設施,但因為管理機制未建立,導致設施閑置浪費;有些地方建了沖水廁所,但因為供水不穩定,村民舍不得用水沖廁所,導致廁所建而不用……這些現象與項目規劃、管理不合理不無關系,要改善類似問題,將農村人居環境改善落到實處,必須從規劃、建設、管護三階段同時發力。在規劃上,一方面應當充分考慮農民實際需求,將整治力度、推進速度與農民意愿、當地實際情況相結合,而不是大拆大建或者搞形式工程;另一方面要長遠布局,不能局限于應付眼前工作,要將項目后期的管護考慮到位。在建設上,應該嚴格把控質量關,不能因追求數量、追求政策獎勵而忽略質量,實質損害農民利益。在管護上,要爭取以科學的理念和技術為支撐,建立合理的管護機制,配備相應的人員和資金,利用好已有的資源,讓農民切實享受到環境整治的福利。
第三,農民參與與觀念轉變問題。人與環境總是互相影響,不良的生產生活方式是環境“臟亂差”的直接原因,不良的環境反過來又對生產生活方式產生負向影響。要徹底改變農村人居環境,就是要形成良性模式。具體而言,首先,要增強農民的主人翁意識和利益共同體意識。環境治理是一個體系工作,需要全村人民共同參與建設,共同維護成果,各戶不能僅顧“自掃門前雪”,而是需要在合理的體系規劃下共建共享,互相監督。其次,要培養綠色生態的生產生活方式。一方面通過各種宣傳方式讓農民意識到保持農村人居環境良性發展的重要性,讓建成美麗鄉村的政策目標能夠真正深入人心;另一方面通過獎懲結合、典型示范等方式,讓農民切實改變亂扔垃圾、焚燒垃圾、亂堆雜物、亂排污水等影響環境的不良行為。再如,探索綠色循環養殖模式,從根源上減少化肥、農藥對環境的污染。
各地對于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應當從寶貴的實際經驗中尋找對策,以解決環境整治項目中的突出問題為目標,為今后的工作設定重點,讓生態宜居美麗鄉村離農民不遙遠。這樣的鄉村必將留住“鄉愁”,留住有助于鄉村建設的各類人才和資源,讓鄉村的長遠發展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