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26 16:45:56 歐陽蕾昵
【概況】
●好風景的地方一定有好產品。面向全球、面向未來,我們始終致力于打響以綠色為底色,“兩無化”為特色的崇明區域農產品品牌,積極推行綠色食品全覆蓋,全面建成“1+16”綠色投入品封閉式管控體系,全區綠色食品認證率年內將達到80%。
●好風景的地方一定有新經濟。我們始終堅持“世界工廠、智能制造,大田農業、自然生長”的新理念,努力探索以“高科技、高品質、高附加值”為目標的現代農業創新發展之路。一手抓好傳統農業生產的改造升級,推動土地精細化管理和流轉管控;一手抓好國際高端項目的引進發展,吸引世界級選手共同殺出一條現代農業發展的血路。
●好風景的地方一定有新機遇。我們打造了一批以港沿鎮園藝村為代表的有特色、有產業、有內涵的鄉村振興示范村,形成了“白墻青瓦坡屋頂,林水相依滿庭院”的崇明風貌。我們探索盤活利用農村“沉睡資源”,支持由全區269個村為股東的聯扶公司實施項目建設,穩步促進集體經濟發展。
●今天的崇明,正緊緊把握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世界級生態島建設和2021年第十屆花博會在崇明舉辦的重大機遇,堅持以全球視野為導向、世界級水平為標桿,加快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推進美麗家園、綠色田園、幸福樂園建設,努力打造全國知名的都市現代綠色農業高地,勇當上海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主戰場和先行區。
【案例】
農藥封閉式管控,為綠色農產品上一道“安全鎖”
在崇明港沿綠色農資一站式服務展示門店,寬敞明亮的店內除了銷售綠色農藥外,還展示了各類生態肥料和無人植保機。門店里一面碩大的顯示屏用來展示“農業大腦”。農戶在這樣新穎的農資店里買農藥化肥,需要刷身份證,一刷之下,電腦屏幕上就能跳出該農戶的地塊位置、經營規模、種植類型等信息,后臺也能迅速查到該農戶的歷史采購記錄和廢農藥包裝袋的回收記錄等。如果購買頻率異常、廢農藥包裝袋有未回收記錄,將直接影響農戶享受的政策補貼。
2018年起,崇明啟動綠色農資封閉式管控工作,管控體系包括政策保障、品種推薦、門店供應等環節。門店供應體系由1個總倉和16個農資門店組成,總倉位于崇明島中部,是全區綠色農資存儲配送中心,16個農資門店分布在崇明的16個農業鄉鎮,負責開展綠色補貼農藥的供銷服務,所有門店實行信息化管理,實現綠色補貼農藥“銷售、配送、回收”一體化運營。
為實現到2020年全區綠色食品認證率達到90%的目標,崇明對通過綠色、有機認證的生產主體實行綠色農藥限額免費供應,對未通過綠色認證的生產主體按80%進行補貼,鼓勵農戶、經營主體進行綠色認證,推動綠色認證率提高。崇明專門成立的綠色農藥推薦委員會,由組織技術部門推薦、行業專家評審結合崇明土地土壤情況、農作物種植特點等制定綠色農藥推薦目錄,目錄經公開公示后,推廣應用于農業生產防治,引導農戶合理使用綠色農藥。此外,崇明還聯動區市場監管局、浙江綠城第三方檢測機構,建成區、鎮、第三方聯動的網格化監管工作體系,實現地產農產品全品類和規模化主體全覆蓋監測,強化監測結果應用,不斷提升崇明地產農產品品質和公信力。截至目前,全區綠色食品認證率達到75.3%,年內目標達到80%。
拓展國際“朋友圈”,全力打造“海上花島”
崇明有著500多年花卉栽培歷史,現有花卉種植面積近2.8萬畝,擁有國內最大復瓣水仙花生產基地和華東地區最大的紅掌鮮切花基地,全區基本形成東、中、西3個花卉苗木產業發展片區。近年來,崇明牢牢把握舉辦2021年第十屆中國花卉博覽會重大機遇,將花卉產業納入都市現代綠色農業發展的重要范疇,通過做實規劃、強化合作、壯大產業、做優產品、打響品牌、提升價值等舉措全面提升花卉產業發展水平。
今年5月,崇明與全球知名花卉企業以色列丹澤格集團、荷蘭阿瑪達公司簽署戰略合作意向書,致力于共同打造崇明“海上花島”。對外借力借智、加快集聚發展乃是崇明提升花卉產業水平的“秘訣”。據悉,崇明先后與荷蘭、以色列等國家建立產業合作關系,與國內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開展戰略合作,重點引進和培育國內外優質花卉品種,對接荷蘭國泰郁金香、萊恩集團來崇開展花卉種苗種球基地建設。
為推動實施花卉產業全球招商,崇明還成功引進上海源怡種苗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優尼鮮花有限公司、上海虹華園藝有限公司等優質企業落戶生態島。目前,上海崇明智慧生態花卉園項目已完成9.3萬平方米智能溫室主體結構建設,今年11月將投入試運行,預計年產花卉種苗2億株、精品盆花1000萬盆以上,年產值達8200萬元。上海優尼鮮花有限公司落戶崇明陳家鎮打造的國際花卉產業園項目,也已完成施工設計準備,露地配套項目已基本完成地形構建,項目建成后,計劃年生產球根類花卉2700萬枝、切花切葉種苗2.8億株,打造成為國內一流的以郁金香為代表品種的球根類鮮切花智能化生產基地和具有國際水平的智能化種苗基地。
依托生態水系、生態綠道、生態廊道,崇明全域可見的花溪、花徑、花村、花宅加緊建設步伐,“一鎮一特色”“一鎮一公園”格局逐漸清晰。一幅“島在景中、景在島里,處處是景、移步換景”的“海上花島”美麗畫卷正在緩緩開啟。
成熟一個推進一個,全年完成3000戶農民集中居住
一棟棟干凈整齊的農家小院,白墻黛瓦,平實而又精致,掩映在綠蔭中。村里道路整齊,綠化美觀,配套設施齊全,環境非常優美,儼然一幅詩情畫意的田園風光畫。今年夏天,崇明首個農民集中居住項目在豎新鎮正式交付,66戶居民離開了世代居住的老宅,搬進了統一規劃的別墅小區,背井不離鄉,開始了全新的農村生活。而他們騰退出來的宅基地也將成為支持上海農村新產業、新業態發展重要引擎。
據統計,崇明宅基地的戶均占地為484平米,通過集中居住,一方面可以提升鄉村建筑設計水平,改善農戶居住條件,保留保護好田園風光和鄉土風情,另一方面通過零散宅基地的歸并整合,可以騰出35%的土地,這些連成片的土地,可以用于發展規模化的農村新產業、新業態,助力鄉村振興。豎新鎮農民集中居住一期項目是崇明首個啟動建設的集中居住項目。該項目遵循崇明世界級生態島建設要求,按照“大集中、小組團”模式布局,保持原有田園風貌和農村肌理,注重“中國元素、江南韻味、海島特色”,充分展現現代文明和生態宜居的海島鄉村風貌。通過改善農民居住條件和農村環境,實現農村居民布局從自然形態向規劃形態的轉變,為農民集中居住提供更為便利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資源,不斷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通過農民集中居住項目,推進土地的集約化利用,節約寶貴的土地資源,促進土地和空間資源的有效配置。
農民集中居住作為崇明區委、區政府的一項惠民實事工程,是貫徹落實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為此,崇明出臺了《農民集中居住實施辦法》、《農村村民住房建設管理規定》等政策文件,堅持以鄉鎮為單位,統籌推進全區16個涉農鄉鎮農民相對集中居住工作。計劃到2022年,全區實現農民相對集中居住約2萬戶。全區規劃建設29個集中居住點,并在4個鄉鎮進行試點,今年7月,豎新鎮首期66幢房屋率先竣工并交付使用。
集中居住,必須因地制宜、分類推進,以人為本、尊重農民意愿。目前,崇明主要采取平移集中居住、貨幣化置換和實物置換3種模式穩妥有序推動農民相對集中居住,農民也可選擇在規劃區域現有居民點上,采取風貌管控的“插花式”自建。其中,平移集中居住采用低層和多層住宅2種方案。經排摸,今年崇明16個涉農鄉鎮共計劃實施6500戶左右集中居住,其中貨幣化置換4500戶,平移集中2000戶。
在鄉村建筑風貌引導上,崇明形成適合本地區的“鄉野花宅”、“水韻鄉居”等五種方案類型作為引導、管控建房風貌的基礎。下階段,根據市級下達的全年3000戶目標,崇明將按照“成熟一個、推進一個”的原則,全面啟動16個涉農鄉鎮的農民相對集中居住點建設。
【展望】
做出品牌、特色和標桿
在世界級生態島目標引領下,崇明鄉村振興工作將做出特色、做出品牌、做出標桿,堅持把發展都市現代綠色農業作為高水平、高質量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核心任務來抓,推動都市現代綠色農業“三高”發展。
堅定不移走好優質主體招大引強之路。全力推動已落地農業項目建設,加快形成以港沿智慧農業花卉園、正大300萬羽蛋雞場為代表的現代農業發展新形象。持續強化農業招商,吸納更多世界級優質農業項目在崇落地。
堅定不移走好崇明農業提質增效之路。在大力推動全區綠色食品認證率達到90%的同時,系統謀劃提升全區綠色優質農產品公信度。聚焦蔬菜生產全過程,加快推進“機器換人”步伐。深化“兩無化”生產體系建設,打造“兩無化”系列農產品,研究推進化學肥料、化學農藥不上島。持續增強以“崇明”為地域標志的綠色農產品區域聯盟和公共品牌的知名度,強化區域公共品牌監管與保護,暢通崇明特色農產品線上線下營銷渠道,實現部分特色蔬果打入國際市場。
堅定不移走好崇明農業技術集成之路。依托崇明生態農業科創中心理事會單位及中以、中日、中荷等國際合作關系,匯聚頂尖智庫,建成涵蓋技術集成展示、培訓教學和成果交易于一體的線上線下科創平臺。打通六大子系統之間的數據鴻溝,形成流暢互連的農業數據中心,建立數字豐富、算法智能的“崇明農業大腦”。
堅定不移走好特色鄉村融合發展之路。廟鎮永樂村主要依托上海華宇藥業公司和3個西紅花農業種植合作社,注重“一村一品”發展,做大做強以西紅花為主的優勢農業產業;港西鎮北雙村主要依托三灣公路農業集聚帶的現有農業旅游資源,結合核心區域風貌提升、水系打造等措施,整體提升三灣公路農業集聚帶農業旅游能級,引進中青旅試點打造特色民宿,深化鄉村旅游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