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06 17:24:11
“只要天氣不耽擱,每個月在園區上班能掙2000多塊錢,年收入兩萬元沒問題。”7月16日,界嶺鎮斑桃村貧困戶王大友正在給秦巴紫硒農業園區的黃豆鋤草。跟他一樣,斑桃村還有60余人常年在園區務工。
根據《紫陽縣“百企幫百村”社會扶貧行動實施方案》,秦巴紫硒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對界嶺鎮斑桃村進行整村幫扶。該公司在斑桃村流轉土地1800畝,計劃五年內投資1.1億元,建設集特色農業、生態觀光為一體的現代農業示范區,帶動群眾脫貧致富。據公司總經理田云華介紹,園區現已投資2000余萬元,每天固定用工量都在50人左右,高峰的時候有100多人,今年已支付貧困戶勞務工資80余萬元。
為充分發揮民營企業的資金資源市場優勢,發揮民營企業家的智慧優勢,調動一切社會力量全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紫陽縣廣泛動員民營企業投身“百企幫百村”扶貧行動。1月19日,紫陽縣召開“百企幫百村”社會扶貧工作動員會,一支“社會扶貧大軍”迅速集結,向一線開拔,合力攻堅。
按照“村企共贏”的原則,引導企業自選幫扶方式,幫助全縣111個貧困村脫貧摘帽。縣工商聯將全縣分成四個片區,專人分片指導,帶領企業逐村進行對接,引導企業確定幫扶內容,制訂切實可行的幫扶計劃和操作性強的幫扶措施。同時,建立鄉鎮和企業聯絡員制度,確保企業幫扶計劃落到實處。
部分龍頭企業引領貧困群眾發展特色種養,帶動貧困村經濟發展。全縣16家茶葉企業結對幫扶15個貧困村,通過采取“企業+基地+貧困戶”的模式,流轉土地5000余畝,改造老茶園12000畝,新建茶園3000余畝,帶動就業400余人,實現了“流轉閑置土地保增收、收購鮮葉促增收、安排富余勞動力穩增收、代銷貧困戶土特產擴增收”的“四增收”目標。紫陽縣鑫合富硒食用菌開發有限公司,投資300余萬元,流轉土地120余畝,將大棚免費提供給貧困戶使用,公司保底收購、統一銷售,每個大棚年收入可達4萬元以上,同時吸納了62名貧困戶到公司務工,日工資80元,每人每年務工收入可達5000元以上。
一批商貿企業創新“互聯網+”模式,幫助貧困村特色產品對接市場。紫陽縣思蘭商貿有限公司,在毛壩鎮墻院村流轉土地20余畝,建立線下“開心農場”,公司免費整理土地,農戶自己種植當季蔬菜,全部采用傳統種植方法,不施化肥、不打農藥,公司通過互聯網推廣,發展蔬菜代種植,所得收入全部歸農戶所有;紫陽三生網絡科技公司則以高于市場價格收購茶葉、土豆、核桃、干四季豆等農副產品,充分發揮電商優勢,將農副產品銷往全國。
據統計,神農富硒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紫誠旅游開發有限公司、漢王韻富硒茶業等49家民營企業累計投入資金2200余萬元,實施產業、就業、公益、技能等幫扶項目116個,受幫扶貧困群眾達2.8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