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05 10:51:59 張培奇 范亞旭
本網訊(記者 張培奇 范亞旭)9月4日,以“踐行囑托、奮進開封”為主題的“壯麗70年·奮斗新時代”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開封專場在河南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新聞發布廳舉行。開封市委書記侯紅,市委副書記、市長高建軍就圍繞開封如何學習弘揚焦裕祿精神、推進鄉村振興、用足用好改革開放這個“關鍵一招”、推動高質量發展、破解民生“八需八難”、開展古城保護、促進鄭汴深度融合發展、優化營商環境等逐一回答了媒體記者的提問。
“壯麗70年·奮斗新時代”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開封專場現場
作為國家首批歷史文化名城,開封既有歷史上“八朝古都”的輝煌,也曾飽受水患、戰亂的苦難,直到新中國成立,開封終于走上了穩定發展的振興之路。“全市生產總值從1949年的1.38億元增長到2018年的2002.23億元,人均生產總值由68元增長到4.39萬元,財政收入由45.1萬元增長到140.7億元,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實現歷史性飛躍。”侯紅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兩次親臨河南視察指導,每次都到開封,作出了打好“四張牌”、縣域治理“三起來”、鄉鎮工作“三結合”、深學細照篤行焦裕祿精神等重要指示,我們始終把總書記的重要指示作為根本遵循,以黨的建設高質量推動經濟發展高質量,努力為中原更加出彩匯聚開封多彩。
作為農業大市的開封,以規劃引領、示范先行,持續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去年,在全省率先出臺了鄉村振興戰略“十大行動計劃”,制定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實施方案》;今年,又編制了《開封市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9—2022年)》,實施了“一十百千”示范工程,充分運用古鎮文化、民俗文化等發展新業態、新產業,以朱仙鎮為核心的“1+6”示范帶建設也取得扎實成效。目前,全市3個試點村鎮已建成開放,其中,余店民俗文化村獲首批“河南省鄉村旅游特色村”稱號,今年余店大型風箏文化節,吸引了上萬人踏青游玩,帶來直接經濟收入上百萬元。
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優先任務。一直以來,開封市堅持以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為統領,謀劃推進各方面工作,聚焦“六個精準”,探索實踐了“黨建+脫貧”、普惠金融助脫貧、政策宣傳“一米團”、脫貧攻堅“夜談會”、構樹扶貧、生態扶貧等一批經驗做法,推動脫貧攻堅從蘭考“一枝獨秀”向全市“全面開花”轉變。目前,全市已有362個貧困村出列,5.7萬戶20.4萬人實現脫貧。蘭考縣作為國家級貧困縣,于2017年率先在全國脫貧摘帽,兌現了向習近平總書記作出的“三年脫貧”的承諾。
堅持扛穩糧食安全重任與調整農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的統籌推進,開封把糧食安全這個重任牢牢扛在肩上,近10年糧食產量保持在270萬噸以上,尤其是2018年達到301.1萬噸,實現了糧食生產“15連豐”,今年夏糧總產190.87萬噸,同比增長5.1%,再創歷史新高。同時,扎實開展農業結構調整,全市12類農產品入選2019年全國首批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數量位居全國第一;150家市級重點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年銷售收入達234.3億元,帶動農戶致富133.1萬戶,2018年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193元,同比增長8.8%。
堅持深化農村改革與發展農村經濟、提升鄉村治理水平的統籌推進,開封市通過成立合資公司、實施市場化運作,解決“錢從哪里來”的問題;通過探索運營模式,開展土地集中流轉,發展民宿體驗等業態,解決農民怎么獲得收益的問題;通過開展全域國土綜合整治試點工作,保障鄉村振興建設用地,解決土地怎么保的問題;通過強化鄉村振興人才支撐,實施引入新村民計劃,開展“六鄉行動”(即離退休和現職干部下鄉、企業家興鄉、大學生回鄉、專業技術人員入鄉、外出創業人員返鄉、本村賢達助鄉),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解決“誰來振興”的問題;通過完善基層社會治理“一中心四平臺”,努力提升鄉村治理現代化水平。
堅持綠色發展與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補齊農村基礎設施短板的統籌推進,開封市大力開展了全域國土綠化,探索市場化綠化模式,完善了生態廊道、農田防護林和國儲林建設等。開展了村容村貌和戶容戶貌整治活動,推廣農村垃圾清運市場化運營模式,改善戶容戶貌8000余戶,整治村容村貌462個村莊。開展了基礎設施補短板專項行動,累計解決294.8萬人飲水安全問題,完成農村戶廁改造22.8萬戶,建成“四好農村路”179公里,農村基礎設施更加完善,農民生活更加舒適。
“下一步,我們將持續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按照省委十屆九次全會的安排部署,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著力在干部配備上優先考慮、在要素配置上優先滿足、在資金投入上優先保障、在公共服務上優先安排,從多規合一、產業融合發展、生態宜居、鄉村治理、鄉村改革等方面,加大探索推進力度,切實走出一條在全省乃至全國可復制、可推廣的鄉村振興之路。”高建軍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