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04 11:42:01
8月27日,第12屆農機地頭展——2019年全國花生機械裝備現場會暨花生生產農機農藝融合與社會化服務論壇在河北省灤州市成功召開。第12屆農機地頭展由中國農業機械流通協會、河北省農業機械化管理局、河北農業大學機電工程學院、青島農業大學機電工程學院主辦,河北省農機化技術推廣總站、河北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油料創新團隊、灤州市人民政府等單位承辦,旨在落實2019年中央1號文件、國務院42號文件對農業機械化發展與轉型升級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動花生生產機械化水平的提升,促進農機農藝融合,創新農業服務模式。來自全國各地的農業、農機行業同仁、花生機械生產企業、流通企業、種植大戶、家庭農場等300余人參加了論壇交流,千余人觀摩了農機地頭展。本次活動,精彩紛呈,內容豐富。
高端論壇:行業大咖聚焦花生“三農”問題
我國是世界花生種植第一大國,種植面積達7500多萬畝,產量達1700萬噸,占世界總產量約40%,占全國油料作物總產(不含大豆)近50%,其種植業產值達1200億元,居全國農作物第四位。如何改進花生農藝、提高生產效率非常重要。27日上午,主辦方以花生生產的“三農”問題---即“農藝、農機和農服”為主題,舉辦了花生生產農機農藝融合與社會化服務論壇論壇。論壇由中國農業機械流通協會發展研究部主任、農業社會化服務分會秘書長苑同寶主持。
論壇上大咖云集。灤州市委書記戚永和向與會人員介紹了當地花生生產的現狀、問題和今后發展的設想;河北省農機修造總站站長孫世楨報告了河北省農業機械化發展現狀及未來展望。隨后,湯豐收研究員、尚書旗教授、陳海濤教授、郝建軍教授、張旭東研究員、王東偉教授則分別就黃淮海花生農機農藝融合及生產發展、花生機械化面臨的機遇與挑戰、麥茬地花生免耕覆秸播種機械化技術、河北省花生產業機械化現狀及需求、遼寧省花生產業發展對策研究、特色根莖類作物機械化技術與裝備與參會人員開展了交流。
湯豐收研究員針對花生收獲機械指出,理想的花生收獲機械應當滿足以下條件:損失率低、破損率低、效率高、揚塵污染輕、秸稈能夠同時回收,目前所存在問題有兩個方面。(1)在農藝方面上,品種不能適應機械化生產要求、農機農藝融合度差、生產規模小、標準化程度低、區域布局不合理等問題;(2)在農機方面,生產機械適應性差、生產效率低、機械調試不夠簡便、缺乏適宜的種子剝殼機械、缺乏適宜的烘干設備、機械作業揚塵大,污染嚴重等問題。
尚書旗教授針對花生播種及收獲環節突出的問題強調,要圍繞不同種植模式農機農藝融合發展,以方法創新、技術突破、裝備研發為技術路徑,建立花生播種與收獲機械化技術體系。
地頭擺擂:花生生產機械華山論劍
在地頭展現場,一臺臺花生機械設備整齊擺放,等待著與會領導與嘉賓的評判。廣東省農業農村廳農機化管理處處長陳楚楷,青島農業大學教授尚書旗,東北農業大學教授陳海濤,河南省農業科學院經作所研究員湯豐收,河北農業大學教授郝建軍,四川省農業科學院經濟作所研究員張小軍,河北省農林科學院糧油所研究員李玉榮,遼寧省農業機械化研究所研究員張旭東,百信花生種植專業合作社董事長郭秀云等領導和嘉賓出席了開幕式。
灤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高勇到會致辭。他表示,農業機械化及農機裝備是轉化農業生產方式,提高農業生產力的重要因素,因此灤州市還將繼續以科技、機制、政策三創新認真落實農機補貼、農機深松、農業生產全程化服務惠農項目,促進農機農藝融合,推動農業機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質、高效方向升級。
在現場會上,展示、演示了雷肯、雷沃、豐茂、大疆、中聯、龍豐、德昌、福德、勇杰、創鑫、德興、弘盛、美禾、萬農達、令元等品牌的優質花生種子、種子加工機械、耕整地機械、播種機械、灌溉機械、植保機械、分段及聯合收獲機械、摘果清選機械、秸稈處理機械、脫殼機械等各式機具,基本涵蓋了耕整、播種、管理、灌溉、植保、收獲、脫殼、清選、秸稈處理等花生生產全程的農業機械設備。其中,聯合型花生播種機(一次可完成整地做壟、滅茬、播種、鋪膜、鎮壓)以及各種收獲機械、撿拾摘果機械受到了現場觀眾的極大關注,現場觀眾紛紛表示在參加過論壇交流后觀看機具實地作業收獲地更多、更能挑選出適合自己使用的農機設備。
在大會正式開始之前,主辦方還在26日晚上7:30-9:30組織了交流沙龍,參與人員中有近百人報名參加。沙龍一直到10:30分才告結束。廣大花生從業者開門見山、直抒胸臆,其中邀請了河北省農林科學院李玉榮研究員、灤州市百信合作社理事長郭秀云針對河北花生產業發展、品種選育、農藝要求與合作社發展作主題發言,引發熱烈討論。
中國農業機械流通協會陳濤副會長表示,本次地頭展是自中國農業機械流通協會7月23日發布“農機地頭展”公共品牌以來,在河北地區繼正定、威縣后舉辦的第三場“農機地頭展”活動。農機地頭展活動必須要接地氣,要為農民篩選買得起、用得好、使得住的花生機械產品,讓更多的優質農機企業到地頭亮劍,用事實和效果說話,給老百姓最直觀的體驗。同時,利用亮劍模式,屏蔽不敢亮劍不敢演示的假冒偽劣產品,真正做到為農民負責、為企業負責、為行業負責。歡迎行業同仁一起使用和維護這個品牌,也歡迎各地單位與協會聯合舉辦細分領域的農機地頭展,共同為農業發展做好服務,也請農機企業積極重視地頭營銷與服務主義,深化迎戰行業轉型的戰略能力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