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23 11:47:08
本報記者 吳莎莎 通訊員 吳嘉點
7月20日,“蘇陜協作·陜西特色農產品展銷推介會”在南京舉辦。陜西組織了28家農業企業帶去多種“陜牌”綠色優質特色農產品進行展銷。在展銷區現場,陜西蘋果、獼猴桃果干、茶葉、土蜂蜜、紅棗、雜糧以及秦巴山區食用菌等特色農產品受到熱捧,購買者絡繹不絕。
陜西有豐富的資源優勢,從陜北到關中再到陜南,蘋果、獼猴桃、魔芋、茶葉等立足自然稟賦的特色農業小板塊,拼接出了陜西特色現代農業大版圖。通過與江蘇的合作,現代農業在三秦大地上散發出了更加別樣的新生魅力。
蘇陜協作加速農業產業發展
陜西茶區位于陜南,地處秦嶺、巴山之間的漢水流域,青山綠水、氣候適宜,是條件優越的天然茶場,獨特的區位優勢造就陜茶“香高、味濃、耐泡、形美、保健”的獨特魅力。
“秦嶺南麓的茶葉是我國緯度最高的茶葉種植區域,緯度高、海拔高,所以這里種的茶葉具有香高味濃、形美耐沖泡的特點,茶葉品質非常高。”漢中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王穗銘說。
王穗銘告訴記者:“近幾年,漢中市大力發展茶葉生產,茶葉已成為農民脫貧致富的好產業。全市擁有將近200萬畝的茶園,開采面積100多萬畝,效益達到了100億元以上。”
蘇陜協作以來,我省很多茶廠引進現代化的茶葉生產設備,提升了加工水平,保證了產品的質量,也大大提高了茶農的經濟效益。漢中市承英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李永安對記者說:“經過最近與江蘇的合作,我們建了一個1400平方米的加工廠,增加了加工設備,對茶園也進行了改造,改造了500多畝,從低產茶園變成了標準化的茶園,產量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蘇陜協作提升農產品價值
我省石泉縣與江蘇常州緯度接近,光照與水源十分充沛,借著蘇陜協作的契機,兩地的協作之路就此打開。
江蘇省常州市金壇區農業農村局高級農藝師傅俊毅告訴記者:“蘇陜協作以來,我們金壇區黃金村金土地有機稻米專業合作社與石泉鵬飛米業開展了協作,把‘黃金軟米’引種到石泉來,扶貧工作隊以項目扶持的形式新建了廠房及烘干設備等,拉長了產業鏈。”
石泉縣良田村富硒糧油生產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鄭書鵬說:“去年3月,合作社試種了‘黃金軟米’。當時缺技術,金壇區黃金村派了專家過來對接,手把手地把這些技術教給我們了,從育秧、插秧到收割全程為我們服務。”
安康市有種植香菇的優良自然條件。安康市香菇小鎮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建國憑借天然條件,帶領著他的香菇企業幫助當地貧困戶實現家門口就業,同時打開農產品銷路,實現蘇陜合作共贏的局面。
來自江蘇的陶秀龍把自己在南通開辦的蛋鴨場擴建到了陜西,通過流轉土地、貧困戶認養等方式,帶動當地貧困農戶脫貧。漢中陶金生態農業有限公司負責人陶秀龍說:“漢中的氣候適宜養殖蛋鴨,用工成本還可以降低。來這里辦場后,產蛋量大幅提高,價值也大大提升,產品基本上在南通就能銷售完。”
蘇陜協作叫亮農產品品牌
劉小琴是個地道的江蘇南京人。一次偶然的機會,她喝到了安康茶葉,就毅然來到陜西安康不肯走了。在5年時間里,劉小琴在南京開了兩家店,把大山里的安康富硒茶成功帶入江蘇,贏得了眾多茶友的喜愛。“安康富硒茶不苦不澀,又含有天然有機硒,我就想把這里的茶帶出大山,帶到我們江蘇,讓身邊的親朋好友也能品嘗到這樣的好味道。”劉小琴說。
近年來,陜西農產品品牌建設快速發展。為了深化蘇陜協作,推動“陜貨入蘇”,江蘇各地也開展了形式豐富多樣的展銷活動,陜西農產品在江蘇提高了知名度,贏得了好口碑,不僅提升產業發展,還提升了農產品價值、品牌價值。蘇陜協作,結下了綿延千里的深情厚誼,互惠共贏的豐碩成果,寫下了超越距離的美麗詩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