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19 09:31:44
本報記者 陸晟 通訊員 周維波
生火、揉面、烤饃,放著音樂哼著小曲,家住鎮巴縣城的楊初友和老伴每天早上5時會準時來到店里,開始一天的工作,這是他們28年幸福生活的縮影。
1991年初夏,還在當建筑工人的楊初友,為了一家人的生計,下班后還在鎮巴縣食品加工廠做兼職, 盡管生活忙碌而拮據,但夫妻倆從沒抱怨過。時間就這樣一天天過去,楊初友不僅養活了全家,還學會了制作糕點的技術。一天,他發現芝麻饃在當地很受歡迎,自己又有制作糕點的手藝,何不開店售賣芝麻饃。在得到妻子的全力支持后,“楊家芝麻饃店”便在縣城向陽街正式營業。
6年后,楊初友聽說養殖美蛙能賺大錢,專門乘車到武漢購買美蛙、學習養殖技術。但是,折騰一番最終以失敗告終。“生活哪有一帆風順的,我們還年輕,只要踏實肯干,就一定能過上好日子!”妻子的一番話,讓楊初友頓時開了竅。他把自己鎖在家里,好幾天不出門,思來想去,他發現原來最平凡的生活才是難能可貴的,好高騖遠只會讓人迷失自我。就這樣,楊初友重新找回了自己,他在制作芝麻饃這條路上,一直堅守至今。
“朋友幾次叫我一起做生意,說是絕對能發財,我都婉言拒絕了。我清楚自己有幾斤幾兩,那些不切實際的路子都是白搭,還是我這個‘金餅餅’靠得??!”談起創業的選擇,楊初友眼里是滿滿的篤定。
鎮巴縣地處大巴山腹地,芝麻饃作為當地傳統小吃之一,以其營養豐富、脆酥噴香,深受人們的喜愛。芝麻饃中的芝麻象征滿天的繁星,圓形象征團圓。在當地,常常會有人特地為遠在他鄉的親友郵寄芝麻饃等特色小吃。
“上次有個人專門從漢中驅車過來要買150個芝麻饃,我硬是沒答應,因為那樣我就得半夜起床做,一天下來太累了,生意歸生意,我還得享受生活啊。”8月12日,說起自家芝麻饃,楊初友神采飛揚。
“在西安、漢中一帶我這個餅餅還是有點名氣的,經常有人驅車來鎮巴購買。”提起芝麻饃,楊初友有說不完的故事。
“剛開始做芝麻饃那會兒,大兒子剛滿5歲、小兒子才2歲,現在我都有3個孫女了,日子雖不富裕,但每天都很充實很滿足。”回顧自己做芝麻饃的歲月,楊初友很是欣慰。
現如今在街巷,傳統小吃大多已被西式快餐替代,而正是楊初友這樣的傳統手藝人的堅持和傳承,才讓現在的孩子們能夠品嘗到傳統老味道。當地很多人的記憶中都會有楊家芝麻饃的印象,從孩童到成人,再到為人父母……
3年前,楊初友將芝麻饃制作技藝手把手傳授給小兒子楊龍。楊龍每天送女兒上學后,便到店里干活,一直要忙活到晚上10時多。
楊初友的店每天可賣100多個芝麻饃。“因為辛苦又賺不到多少錢,現在做芝麻饃的人不多了,這手藝以后恐怕就要失傳了。”楊初友說,他希望做芝麻饃這門手藝能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