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欧美另类,久久99精品久久久噜噜最新章节,北条麻妃久久99精品,欧美日韩中文在线,精品国产一级,a级特黄一级一大片多人,国产成人在线免费观看视频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1120180013

實施“3+X”工程 鄉村產業振興的陜西方案

2019-08-16 09:38:20    吳莎莎

本報記者 吳莎莎

實施“3+X”工程是我省突出優勢特色、立足脫貧攻堅、謀劃鄉村振興做出的戰略決策,搭建了長短結合的產業脫貧總架構,找到了促進農民增收的突破口,既符合中央要求、又體現陜西特色,既能帶動脫貧攻堅、又能推動鄉村振興,是鄉村產業振興的陜西方案。

目前,我省特色產業發展面臨著大而不強、多而不優、產業鏈條短等問題,為解決這些問題,我省在實施“3+X”工程中,以項目為帶動,以工程為抓手,以政策為牽引,通過抓良種、抓設施、抓加工、抓品牌等舉措,在延長產業鏈、豐富市場鏈、提升價值鏈上下功夫,提升產業發展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全力推進全省鄉村產業振興取得突破。

為農戶提供保姆式服務

7月30日,在渭南市蒲城縣龍池鎮設施西甜瓜試驗示范基地,何滿朝和妻子在設施大棚里為新種不久的秋甜瓜新品種掰芽。

何滿朝告訴記者,他種了20多年的甜瓜,以前都是自己流轉土地,種植露地甜瓜。品種自己挑,銷路自己找,自己經常很茫然,不知道種啥品種,也不知道賣給誰,市場不好的時候還賠錢。今年,他來到龍池鎮的設施西甜瓜試驗示范基地。溫室大棚是現成的,種苗、肥料、銷路等都不用操心,他只要把瓜種好,賣瓜的收益公司和他對半分。

“前一陣第一茬春季瓜已經賣完了,每棚賣了1.5萬元左右。我現在又試種了市場上較少見的秋甜瓜品種,如果能成功,收入應該不低。”何滿朝說,他和妻子種植了14個棚的甜瓜,一年能掙10萬多元,收入不但穩定,還有了大幅提升。

龍池鎮黨委書記邵新剛介紹,龍池鎮一直有種植西瓜的傳統,但市場難以擴大,群眾收入一直較低。近兩年,省上提出實施“3+X”工程,鎮黨委轉變觀念,緊緊圍繞西甜瓜這一產業,組織種植大戶赴山東、北京等地學習,通過“由一般小拱棚向14米轉變、14米向無支柱轉變、無支柱向日光溫室轉變”的產業升級并優化西甜瓜品種結構,形成了大、中、小瓜型合理搭配,早、中、晚熟合理布局的生產格局。目前,農民產業發展熱情高漲,產業發展優勢明顯。

“我們在設施農業上推行互聯網+技術服務,通過引進推廣新品種,實行標準化訂單生產,訂單面積每年有兩三千畝的增長。今年全鎮共種植西甜瓜9萬余畝,瓜季結束后將種植蔬菜3萬畝。”邵新剛說,該鎮今年投入了2000多萬元,建立了龍池鎮綜合服務中心、專家大院,可為群眾提供最新農業科研產品,提高產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設施農業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標志,也是農民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的主導產業,對農民增收貢獻突出。我省發展設施農業將立足省內,面向西部,突出集中連片的土地資源、項目承載的市場主體、產業發展的良好基礎、帶動農民增收的有效機制,圍繞蔬菜、食用菌、時令果、花卉“四類品種”,按照“區域優化、要素聚集、規模發展”的思路,統籌規劃、突出特色、板塊推進,培育壯大設施產業,實施重點工程,強化投入保障,實現規模和效益雙提升。

把奶山羊養殖戶鑲嵌到產業鏈上

7月30日,在蒲城縣蘇坊鎮黨定村奶山羊基地內,連片的苜蓿翠色欲滴,隨風搖曳。基地標準化圈舍里的奶山羊,有的正曬著太陽悠閑散步,有的氣定神閑地趴在地上休息。徐振江正忙碌地給奶山羊喂著草料。

徐振江2015年被認定為貧困戶,全家靠他養羊為生。徐振江介紹,以前在家養了五六只羊,年收入不到1萬元。2016年,村里建起現代化中心奶站,富平的一家乳業公司以保底價收購羊乳。他申請了5萬元貼息貸款,領到了5000元的產業直補資金,擴大了養殖規模,當年就增收了五六萬元,第二年就脫貧了。今年,村里又新建了宏達奶山羊養殖小區,貧困戶免費入駐,進行統一飼養,現在他在小區里養了60多只羊,年收入可達10萬元。

蘇坊鎮黨委書記朱忠民告訴記者,黨定村群眾素有在房前屋后散養奶山羊的習慣,但技術落后、效益不高,還影響環境。為了提高農戶的養殖效益,推進標準化適度規模養殖,改善養殖環境,近年來,村上利用扶貧專項資金和蘇陜合作資金,流轉荒溝地1700畝,規劃建設了500畝高產優質苜蓿種植基地,完善了宏達、四通兩個奶山羊養殖小區、奶山羊綜合服務中心和鮮奶收購中心等配套設施,奶山羊養殖專業村框架基本形成。

朱忠民表示,在資金投入上,村上利用國家整合資金,主要用于牧草種植、養殖園區、羊奶收購中心等基礎設施建設,經營權歸村集體所有;在管理上,采取“大戶帶貧困戶、村上統一經營”模式,養殖大戶進駐小區根據占用羊舍面積繳納平均費用,貧困戶免收水電和管理費;在生產上,實行“統一管理、統一防疫、統一收奶”,村集體經濟組織積極對接乳業公司,簽訂全年保護價收購合同,每公斤到戶價6元,保證了奶農收益,同時每收購1公斤鮮奶給村集體支付0.5元組織服務費,僅此一項,村集體2018年收入達到53萬元,有效壯大了村集體經濟。

據了解,陜西是全國最大的奶山羊養殖基地、最大的羊乳加工基地。近年來,我省相繼建成大規模企業奶源基地,規模化標準養殖近40%;全省羊乳企業具備100萬噸的年加工能力,設備工藝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我省培育出一批國家著名品牌,羊乳產品實現東南沿海高端市場全覆蓋。2018年以來,全省奶山羊新增43萬只,羊奶產量增加10萬噸。專家預測,受政策和市場雙重作用,奶山羊產業將進入高速增長期。

整合資源建園區提升農業科技含量

7月30日,蒲城縣紫荊街道辦黃家村食用菌基地,在全封閉的空調大棚里擺著一排排架子,每個架子都有6層,每層都鋪有厚厚的土壤,一顆顆白色的雙孢蘑菇從土壤里露出頭來。

“這是我們目前使用的第四代空調棚,這可解決了我們發展產業的大問題。” 黃家村黨支部書記楊俊玲說,黃家村位于蒲城縣中部旱塬地帶,地勢較高,抽黃渠等灌溉水源無法到達,僅個別村民小組有機井,無法滿足農業生產的灌溉需求,多年來農民只能靠天吃飯。2017年,黃家村兩委班子成員經與街道黨工委、辦事處相關負責同志協商,共同赴山東等地考察學習雙孢菇產業,引進“第四代空調棚”,解決了“第三代棚”只能春秋兩季生產的局限性,實現了一年四季都能生產,大大提高了雙孢菇產量,實現了反季節生產及銷售的優勢,提高了市場競爭力。同時,村上積極引進耐旱性好的金銀花產業,解決了多年灌溉難、靠天吃飯的難題。

楊俊玲告訴記者,2017年,紫荊街道黨工委、辦事處積極謀劃,整合項目資金280萬元和蘇陜協作項目300萬元,建設了有30座設施溫室空調大棚的產業園區。產業園區建成后固定資產歸村集體所有,在經營上,由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牽頭負責,實現村集體集中經營管理一批,村干部帶頭經營管理一批,產業大戶示范經營管理一批,貧困戶自主經營管理一批。

目前,產業園區發展良好,已帶動培養本村農產品經紀人5人,吸收社員20人,提供務工崗位80余個,帶動周邊農戶增收500元以上。全村42戶貧困戶均可享受產業分紅,平均每年每戶可分紅2000元以上。2018年底,產業園區總產值80萬元,村級集體經濟積累12萬元;預計2019年園區總產值可達到600萬元,村級集體經濟積累50萬元;到2020年,園區總產值將達到900萬元,可實現村級集體經濟積累80萬元以上。

我省在區域特色產業布局上力求精準全覆蓋,突出貧困片區,推動茶葉、核桃、紅棗、魔芋等區域特色產業精準覆蓋貧困戶。目前,全省區域特色產業已形成“小板塊、大聚集”“小產業、廣覆蓋”的格局。

陜ICP備13005735號-1 農業科技報社版權所有 聯系電話:029-87031703 m.kolcatapizza.com